为明确肺结节情况,需进行影像学、实验室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中胸部低剂量螺旋CT可发现肺结节及观察其特征,胸部增强CT助于鉴别良恶性;实验室检查的肿瘤标志物可提示恶性可能,感染相关指标助判感染性因素;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痰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低,支气管镜检查适用于大气道结节,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外周结节有诊断作用但有并发症风险,不同人群检查需考虑个体差异及相关禁忌。
一、影像学检查
1.胸部低剂量螺旋CT
意义:是发现肺结节的重要检查方法,能够清晰显示肺内结节的大小、形态、位置、密度等特征。通过薄层扫描可以更精准地观察结节的细节,对于判断结节的良恶性具有重要价值。例如,结节的直径、边缘是否光滑、有无分叶、毛刺、钙化等表现都能在胸部低剂量螺旋CT上得以呈现。一般来说,直径小于5mm的结节称为微小结节,5-10mm的为小结节,医生会根据结节大小及其他特征综合分析。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胸部低剂量螺旋CT的检查频率和关注点可能不同。比如长期吸烟的人群,由于吸烟是肺结节的高危因素之一,更需要密切关注肺部结节情况;对于女性,如果有特殊的肺部疾病家族史等情况,也需要在胸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时更细致观察。
2.胸部增强CT
意义:在胸部低剂量螺旋CT发现结节后,有时会进一步进行胸部增强CT检查。它主要是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观察结节的强化情况。如果结节是恶性的,通常会有不均匀强化等表现;而良性结节强化多较均匀。这对于鉴别肺结节的良恶性有帮助,尤其是当胸部低剂量螺旋CT提示结节有可疑恶性征象时,增强CT能提供更多信息辅助诊断。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患有肾脏疾病等,使用造影剂可能会有风险,需要在检查前告知医生,由医生评估是否适合进行增强CT检查。
二、实验室检查
1.肿瘤标志物检查
相关指标及意义: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等。如果这些肿瘤标志物升高,可能提示肺部有恶性病变的可能,但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患有肺癌,因为一些良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其轻度升高。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肿瘤标志物正常参考值范围略有差异,例如女性的某些肿瘤标志物参考值可能与男性不同。对于有吸烟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即使肿瘤标志物在正常范围内,也不能放松对肺结节的关注;而对于没有明显高危因素的人群,如果肿瘤标志物升高,需要进一步排查。
2.感染相关指标检查
相关指标及意义:如果考虑肺结节是感染性因素引起的,会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检查。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指标可以反映是否有感染存在,CRP和PCT升高通常提示有急性炎症反应。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感染相关指标的变化可能更为敏感,例如儿童肺结节如果考虑感染,血常规中白细胞的变化可能更能快速反映感染的严重程度。不同年龄的儿童,正常的血常规参考值范围不同,医生会根据儿童的具体年龄来判断感染相关指标是否异常。
三、组织病理学检查
1.痰细胞学检查
意义:收集患者的痰液进行细胞学检查,查找是否有癌细胞。但是痰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相对较低,因为痰液在咳出过程中可能受到口腔等部位细胞的污染等因素影响。对于一些中央型的肺癌,痰细胞学检查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对于长期吸烟、有咳嗽咳痰等症状的人群,进行痰细胞学检查可以作为初步筛查手段之一。不过,该检查的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痰液收集是否规范等。
2.支气管镜检查
意义:对于靠近大气道的肺结节,可以通过支气管镜检查,钳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结节的性质。支气管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气管和支气管内的病变情况,对于诊断中央型肺癌等有重要意义。在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前,需要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情况,对于年老体弱、有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需要谨慎评估检查的风险和收益。例如,有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可能会加重病情,需要在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是否进行该项检查。
3.经皮肺穿刺活检
意义:对于位于肺外周的结节,可以在CT引导下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该检查对于明确肺外周结节的良恶性有重要作用。但经皮肺穿刺活检有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气胸、咯血等。对于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的患者,一般不适合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例如,凝血功能差的患者进行穿刺活检后可能会导致出血不止等严重并发症,需要在检查前详细评估患者的各项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