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与咽炎在定义、发病部位、临床表现、病因、诊断鉴别、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存在差异。上呼吸道感染是鼻、咽、喉急性炎症,病毒感染为主,对症治疗等;咽炎分急慢性,发病在咽部,病因不同,诊断鉴别及治疗有别,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各有注意要点。
咽炎: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组织的炎症,可分为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咽部。
临床表现差异
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型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灼热感,继而出现鼻塞、流涕等鼻部症状,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灼热感等,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如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等;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可出现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脓性分泌物等。
咽炎:急性咽炎起病较急,初起时咽部干燥、灼热,继有疼痛,吞咽时加重,可伴发热、头痛、食欲减退和四肢酸痛等;慢性咽炎主要表现为咽部不适感、异物感、痒感、灼热感、干燥感或刺激感,还可有微痛,常有黏稠分泌物附着于咽后壁,使患者晨起时出现频繁的刺激性咳嗽,伴恶心,一般无全身症状。
病因区别
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占70%-80%,常见病毒有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细菌感染约占20%-30%,可直接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常见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其发生与机体抵抗力降低,如劳累、淋雨、气候突变、过度疲劳等有关,另外,接触含有病原体的患者飞沫、污染的手和用具等也可诱发。
咽炎:急性咽炎多由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细菌感染(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等)引起,受凉、疲劳、长期受化学气体或粉尘的刺激、吸烟过度等因素易诱发;慢性咽炎则多由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各种鼻病及呼吸道慢性炎症、长期张口呼吸、烟酒过度、粉尘、有害气体刺激、辛辣食物等长期刺激所致,另外,贫血、消化不良、下呼吸道慢性炎症、心血管疾病、内分泌功能紊乱、维生素缺乏及免疫功能低下等全身因素也可引发。
诊断与鉴别
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根据病史、流行情况、鼻咽部的症状体征及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等检查进行诊断。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多增高,有中性粒细胞增多或核左移现象。需与过敏性鼻炎、流行性感冒等疾病鉴别,过敏性鼻炎起病急骤、鼻腔发痒、频繁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发作与环境或气温突变有关,鼻黏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流行性感冒常有明显的流行病史,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如高热、全身酸痛、眼结膜炎症状明显等,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测可明确诊断。
咽炎:急性咽炎根据病史、症状及检查所见,诊断不难,但需与某些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流感等)的前驱症状相鉴别,可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检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区分;慢性咽炎主要依据病史、症状及局部检查进行诊断,需与咽喉部肿瘤等疾病鉴别,咽喉部肿瘤可有吞咽困难、痰中带血等症状,喉镜检查可发现新生物并进行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
治疗原则
上呼吸道感染:以对症治疗为主,同时戒烟、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如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可选用解热镇痛药;鼻塞、鼻黏膜充血水肿时,可使用鼻减充血剂;频繁咳嗽时可选用镇咳剂;有细菌感染证据时可选用抗生素。
咽炎:急性咽炎需要卧床休息,多饮水及进流质饮食,选用抗病毒药和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局部可用复方硼砂溶液含漱等;慢性咽炎主要是去除病因,如戒烟酒,积极治疗鼻和鼻咽部慢性炎症、纠正便秘和消化不良、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等,局部可用含漱液、含片等缓解症状。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时,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密切观察体温、精神状态等,若出现高热易发生惊厥,需及时处理;儿童咽炎时,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鼓励儿童多饮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治疗时需谨慎选择药物,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老年人:老年人上呼吸道感染时,机体抵抗力差,易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心血管疾病等,需加强病情监测,注意保暖,保证营养摄入;老年人咽炎时,由于其身体机能衰退,恢复相对较慢,要注意避免诱发因素,如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等,用药时需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孕妇:孕妇上呼吸道感染时,用药需格外谨慎,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一般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孕妇咽炎时,要注意避免自行用药,可通过局部含漱等相对安全的方式缓解症状,同时要注意休息和营养,保证自身和胎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