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角炎是口角区各种炎症总称,分营养不良、感染、接触、创伤性等类型,有不同病因、临床表现,通过病史和表现诊断,需与其他病鉴别,可通过均衡饮食等预防,营养不良性用营养补充,感染性用对应药物,接触性避过敏原,创伤性保清洁,儿童、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有特殊情况需关注和针对性处理。
口角炎的常见类型及病因
营养不良性口角炎
维生素缺乏:尤其是维生素B缺乏较为常见。维生素B参与体内生物氧化与能量代谢等过程,缺乏时会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导致口角炎发生。例如,长期挑食、节食的人群,容易出现维生素摄入不足的情况,从而引发营养不良性口角炎。
营养物质缺乏:如铁、蛋白质等缺乏也可能参与发病。长期患有慢性疾病,消耗过多营养物质,而又未能及时补充的人群,发生营养不良性口角炎的风险较高。
感染性口角炎
真菌性口角炎:多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白色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容易繁殖致病。例如,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口腔内菌群失调,白色念珠菌容易过度生长,引发真菌性口角炎。
细菌性口角炎: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通常是由于口角区受到创伤,细菌趁机侵入感染所致。比如,儿童经常用舌头舔口角,导致口角皮肤损伤,细菌感染后引发细菌性口角炎。
接触性口角炎
变应性接触性口角炎:是因接触变应原引起的。例如,某些人使用了含有过敏成分的牙膏、唇膏等,接触口角部位后发生过敏反应,出现口角炎症状。
刺激性接触性口角炎:多因长期接触刺激性物质引起。如长期佩戴正畸矫治器,矫治器材料刺激口角皮肤;或经常饮用过烫的饮品,反复刺激口角等,都可能导致刺激性接触性口角炎。
创伤性口角炎
多由机械性创伤引起,如口腔内正畸治疗时矫治器摩擦口角、刷牙时用力过度损伤口角、儿童玩耍时外伤等,均可导致口角炎发生。
口角炎的临床表现
营养不良性口角炎:口角区皮肤皲裂、糜烂、结痂,疼痛不明显,但可能会影响进食。长期维生素B缺乏还可能伴有舌炎、唇炎等其他黏膜病变。
感染性口角炎
真菌性口角炎:口角区充血、糜烂,有白色假膜,常伴发唇部肿胀、脱屑等。
细菌性口角炎:口角区充血、红肿,有脓性分泌物,结痂后容易出血。
接触性口角炎:口角区充血、水肿、红斑,有渗出、结痂,瘙痒或灼痛明显。
创伤性口角炎:口角区有明确的创伤史,局部有伤口、糜烂或溃疡,疼痛较明显。
口角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进行诊断。详细询问患者的饮食情况、用药史、过敏史、创伤史等,结合口角区的症状表现,一般可明确诊断。必要时可进行真菌镜检、细菌培养等检查,以明确感染的病原体。
鉴别诊断:需要与疱疹性口炎、梅毒黏膜斑等疾病鉴别。疱疹性口炎多为成簇的小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疼痛明显,病损可发生在口腔多个部位;梅毒黏膜斑有不洁性交史,病损表现为灰白色光亮斑块,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可发现梅毒螺旋体。
口角炎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
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的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不挑食、不节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肉类、蛋类等。
避免接触过敏原,使用正规的口腔护理产品和唇部护理产品。
注意口腔卫生,正确刷牙,避免口角部位受到创伤。儿童应避免不良习惯,如舔口角等。
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控制病情,减少口角炎的发生风险。
治疗
营养不良性口角炎:补充维生素B等相应的营养物质,同时调整饮食结构。
感染性口角炎:真菌性口角炎可使用抗真菌药物局部涂抹;细菌性口角炎可使用抗生素局部涂抹或口服抗生素治疗。
接触性口角炎:首先避免接触过敏原,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等药物缓解症状。
创伤性口角炎:保持口角清洁,预防感染,伤口较小者可自行愈合,较大者需进行清创处理等。
特殊人群的口角炎情况
儿童:儿童口角炎多与不良习惯(如舔口角)、营养缺乏有关。家长应纠正儿童舔口角等不良习惯,保证儿童饮食营养均衡,若发生口角炎,及时就医,根据病因进行相应治疗。例如,儿童因挑食导致维生素缺乏引起的口角炎,家长应引导儿童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
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因牙齿缺失过多,影响咀嚼功能,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容易发生营养不良性口角炎。同时,老年人皮肤弹性下降,口角区容易发生皲裂等。应关注老年人的口腔健康和营养状况,及时修复缺失牙齿,保证营养摄入,积极治疗口角炎。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性口角炎。这类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保持口角清洁,积极治疗感染,在治疗口角炎时需注意监测血糖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