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包括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有口腔颌面部感染(如牙龈炎、智齿冠周炎、扁桃体炎)、头面部其他感染(如中耳炎、面部皮肤感染);非感染性因素包括免疫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肿瘤相关因素(如恶性肿瘤转移、淋巴瘤),发现下颌淋巴结肿大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一、感染性因素导致下颌淋巴结肿大
(一)口腔颌面部感染
1.牙龈炎
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儿童若口腔卫生不佳,易患牙龈炎。比如长期不认真刷牙的儿童,牙菌斑堆积,引发牙龈炎症,炎症可波及下颌淋巴结,导致其肿大。生活方式上,不注意口腔清洁是重要诱因。病史方面,若有长期口腔卫生不良病史,更易因牙龈炎引发下颌淋巴结肿大。
一般是由于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物长期存在,细菌滋生感染牙龈组织,炎症通过淋巴引流途径累及下颌淋巴结,使其出现反应性增生肿大,表现为下颌淋巴结肿大、压痛,牙龈红肿、出血等。
2.智齿冠周炎
年龄:多见于18-25岁的青年人群,此阶段智齿萌出较为常见。生活方式上,若口腔清洁不及时,食物残渣易堆积在智齿周围,增加感染风险。病史方面,若既往有智齿冠周炎反复发作病史,更容易导致下颌淋巴结反复肿大。
主要是智齿萌出过程中,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炎症,细菌及其毒素可经淋巴管扩散至下颌淋巴结,引起下颌淋巴结肿大,患者常感下颌部位淋巴结肿痛,伴有智齿周围软组织红肿、疼痛、张口受限等症状。
3.扁桃体炎
年龄:儿童和青少年相对更易患扁桃体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抵抗力较弱。生活方式上,过度劳累、受凉等可降低机体抵抗力,诱发扁桃体炎。病史方面,若有反复扁桃体炎病史,易引发下颌淋巴结肿大。
溶血性链球菌等病原体感染扁桃体,炎症经淋巴组织扩散,累及下颌淋巴结,导致下颌淋巴结肿大,患者除了有扁桃体肿大、咽痛、发热等症状外,还可触及下颌淋巴结肿大、压痛。
(二)头面部其他感染
1.中耳炎
年龄:儿童患中耳炎的概率相对较高,儿童咽鼓管短、宽、直,病原体易经咽鼓管侵入中耳。生活方式上,游泳时呛水等可能增加中耳炎发生风险。病史方面,若有耳部外伤史等,可能影响中耳健康,引发感染累及下颌淋巴结。
中耳感染后,炎症可通过淋巴途径波及下颌淋巴结,导致下颌淋巴结肿大,患者有中耳炎相关表现,如耳痛、听力下降、耳道流脓等,同时伴有下颌淋巴结肿大、触痛。
2.面部皮肤感染
年龄: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儿童皮肤娇嫩,若皮肤破损,更易感染。生活方式上,皮肤不洁、搔抓皮肤等可能导致皮肤感染。病史方面,若有皮肤破损未及时处理病史,易引发感染累及下颌淋巴结。
面部皮肤的细菌感染,如疖、痈等,细菌可通过淋巴系统引流至下颌淋巴结,引起下颌淋巴结肿大,表现为面部相应部位皮肤红肿、疼痛,下颌淋巴结肿大、触痛。
二、非感染性因素导致下颌淋巴结肿大
(一)免疫系统疾病
1.系统性红斑狼疮
年龄:多见于育龄女性,15-45岁的女性发病相对较多。生活方式上,长期紫外线暴露等可能诱发疾病。病史方面,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免疫系统紊乱,产生自身抗体攻击自身组织,可累及淋巴结,导致下颌淋巴结肿大,患者还可伴有发热、面部红斑、关节痛等多系统受累表现。
2.干燥综合征
年龄:多见于中年女性。生活方式上,环境干燥等可能对病情有影响。病史方面,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病史可能相关。
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同时也可影响淋巴结,导致下颌淋巴结肿大,患者有口、眼干燥等症状,还可能出现腮腺肿大等表现。
(二)肿瘤相关因素
1.恶性肿瘤转移
年龄:各年龄段均可发生,肿瘤的发生与年龄有一定关系,例如某些头颈部恶性肿瘤在中老年人群中相对多见。生活方式上,长期接触致癌物质等可能增加肿瘤发生风险。病史方面,若有头颈部恶性肿瘤病史,要警惕下颌淋巴结转移。
头颈部的恶性肿瘤,如鼻咽癌、口腔癌等,癌细胞可通过淋巴转移途径转移至下颌淋巴结,导致下颌淋巴结肿大,且肿大的淋巴结质地较硬、活动度差,可逐渐增大。
2.淋巴瘤
年龄: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多见于中青年。生活方式上,免疫功能低下等可能与淋巴瘤发生相关。病史方面,免疫缺陷病史等可能增加淋巴瘤发病风险。
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可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包括下颌淋巴结,患者还可能伴有发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
下颌淋巴结肿大的原因较为复杂,感染性因素是常见原因,而非感染性因素也不容忽视。当发现下颌淋巴结肿大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