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可损伤胃黏膜、引发炎症,增加胃癌风险,儿童感染更易慢性化,不良生活方式、有胃癌家族史者需重视)、不良饮食习惯(高盐饮食损伤胃黏膜屏障、烟熏等食物含致癌物质、缺乏新鲜蔬果致胃黏膜修复减弱)、遗传因素(某些遗传综合征与胃癌相关,有家族史人群风险高)、胃部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等为癌前病变,胃溃疡长期不愈可能癌变)、其他因素(长期吸烟含致癌物质损伤胃黏膜、长期大量饮酒刺激胃黏膜及影响胃血液供应)。
不良的饮食习惯
高盐饮食:长期摄入高盐食物会损伤胃黏膜,高盐饮食会使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减弱,容易受到各种致癌物质的侵袭。研究发现,经常食用腌制食品、咸菜等高盐食物的人群,胃癌发生率明显高于饮食清淡的人群。从年龄角度看,各个年龄段长期高盐饮食都会对胃黏膜造成损害,儿童时期若养成高盐饮食的习惯,会影响胃黏膜的正常发育;生活方式上,偏好重口味饮食的人群风险较高;有胃部基础疾病的患者,高盐饮食会加重胃黏膜损伤,增加胃癌风险。
烟熏、油炸、烧烤食物:这类食物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多环芳烃、苯并芘等多种致癌物质。例如,烟熏肉类中含有苯并芘等强致癌物,长期食用会增加胃癌发生的可能性。年龄较小的人群如果经常食用此类食物,会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发育;生活方式上,偏好这类不健康烹饪方式制作食物的人群风险较高;有胃癌家族史的人,食用这类食物会进一步增加患病风险。
缺乏新鲜蔬菜水果摄入:新鲜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胃黏膜修复等作用。长期缺乏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胃黏膜修复能力减弱,容易发生病变。不同年龄人群缺乏新鲜蔬菜水果都会影响胃的健康,儿童时期缺乏会影响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胃黏膜正常维护;生活方式上,饮食不均衡、挑食偏食的人群易出现这种情况;本身有胃部炎症等疾病的患者,缺乏新鲜蔬菜水果会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增加胃癌发病几率。
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综合征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如遗传性弥漫性胃癌综合征等。遗传因素在胃癌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有胃癌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其患胃癌的风险比普通人群明显升高。从性别角度看,并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家族中如果有女性患者携带相关致癌基因,其后代女性患胃癌的风险可能相对更高;年龄方面,家族遗传相关的胃癌发病可能在较年轻时就会显现,有家族史的年轻人需要更加关注胃部健康;生活方式上,即使生活方式相对健康,遗传因素带来的风险依然存在,所以有家族史的人群更应定期进行胃部筛查。
胃部疾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这是一种常见的胃部慢性疾病,胃黏膜会出现萎缩性改变,伴有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等病变,而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研究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发生胃癌的风险比正常人群高数倍。不同年龄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都有发展为胃癌的可能,儿童时期如果患某些特殊类型的胃部疾病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也需要密切监测;生活方式上,有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饮酒等情况会加重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情,进而增加胃癌风险;本身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同时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病情进展为胃癌的几率更高。
胃溃疡:虽然胃溃疡本身是良性疾病,但部分胃溃疡患者如果长期不愈,也可能发生癌变。胃溃疡的慢性炎症刺激会导致胃黏膜反复损伤与修复,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细胞的异常增殖,从而增加胃癌发生的可能性。年龄较小的胃溃疡患者如果治疗不及时,也有癌变风险;生活方式上,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胃溃疡的愈合,增加癌变几率;有胃溃疡病史且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情况的患者,癌变风险更高。
其他因素
长期吸烟:烟草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如尼古丁、苯并芘等,吸烟会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损伤胃黏膜屏障,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男性吸烟患者患胃癌的风险相对较高,但女性吸烟也不能忽视;年龄较轻开始吸烟的人群,吸烟对胃黏膜的损害时间更长,增加胃癌风险的可能性更大;生活方式上,吸烟同时伴有其他不良习惯如酗酒等,会进一步加重对胃黏膜的损伤。
长期大量饮酒:酒精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长期大量饮酒还会导致肝硬化等肝脏疾病,进而影响胃的血液供应等,增加胃癌发生的几率。有长期大量饮酒史的人群,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面临较高的胃癌风险;年龄较大开始大量饮酒的人群,胃黏膜已经有一定基础损伤,更容易受到酒精的侵害;生活方式上,酗酒同时伴有不良饮食习惯的人群,胃癌发病风险显著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