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晚期有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及转移相关症状。局部症状包括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肠道梗阻;全身症状有消瘦与恶病质、贫血、发热;转移相关症状如肝转移可致肝区疼痛、肝大、黄疸等,肺转移出现咳嗽、咳痰、咯血等,骨转移有转移部位剧烈疼痛、夜间加重,转移至脊柱还可能致肢体麻木、无力甚至截瘫等。
一、局部症状
1.排便习惯改变
直肠癌晚期时,肿瘤刺激肠道,可导致排便习惯明显改变。部分患者表现为便次增多,每日排便次数可达数次至十余次不等,粪便形状变细,这是由于肿瘤占据肠腔空间,使肠腔狭窄,粪便通过受阻所致。对于老年患者,本身肠道功能可能随年龄增长而有所减退,直肠癌晚期引发的排便习惯改变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其肠道功能紊乱,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而年轻患者若出现此类情况,也需高度警惕肠道病变。
也有患者会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的情况,这是因为肿瘤影响了肠道的正常蠕动和分泌功能,导致肠道运动失调。
2.便血
便血是直肠癌晚期常见的症状之一,多为暗红色血便,可混有黏液和脓液。肿瘤表面破溃出血,血液与粪便混合。对于女性患者,若便血同时伴有月经紊乱等情况,需进一步排查是否有其他相关病变,但主要还是考虑直肠癌本身导致的出血。便血会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贫血,尤其是长期慢性便血的患者,贫血症状可能较为明显,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老年患者贫血后,可能会加重心脑血管的负担,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3.肠道梗阻症状
当直肠癌晚期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可引起肠道梗阻。表现为腹胀、腹痛、停止排气排便等。肿瘤导致肠腔完全或部分阻塞,气体和粪便无法正常通过。对于儿童患者,肠道梗阻是非常危急的情况,需立即进行处理,因为儿童肠道相对较细,梗阻发展迅速,可能会很快出现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而成年患者出现肠道梗阻时,也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需要及时评估梗阻程度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二、全身症状
1.消瘦与恶病质
直肠癌晚期患者往往会出现明显的消瘦,体重下降明显。这是由于肿瘤细胞消耗大量营养物质,且患者食欲受到影响,摄入减少。肿瘤组织代谢活跃,不断摄取机体的营养成分,同时癌症患者常伴有食欲不振、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等情况,导致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状态,从而引起消瘦。老年患者本身营养储备相对较少,消瘦恶病质的发生可能会更快,且恢复能力较差。对于年轻患者,若出现短期内体重急剧下降,应尽快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
部分患者会出现恶病质,表现为极度消瘦、精神萎靡、乏力等,身体状况极差,对治疗的耐受性也降低。
2.贫血
如前文所述,长期便血可导致贫血,另外肿瘤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或者肿瘤转移至骨髓等情况也可能引起贫血。贫血会使患者全身各组织器官供氧不足,出现心悸、气短等症状。对于女性患者,本身可能存在生理性贫血的基础情况,直肠癌晚期导致的贫血会进一步加重其贫血相关症状,如活动后气短更为明显等。老年患者贫血时,可能会掩盖一些其他潜在疾病的症状,需要仔细鉴别。
3.发热
直肠癌晚期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原因可能是肿瘤坏死物质吸收,或者合并感染等。肿瘤组织坏死分解产物被机体吸收可引起发热,多为低热;若合并肠道感染,则可能出现高热。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老年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更容易合并感染而出现高热,且感染控制相对困难。
三、转移相关症状
1.肝转移症状
若直肠癌发生肝转移,患者可出现肝区疼痛,多为持续性胀痛。肝脏肿大时可触及腹部肿块。肝功能受到影响时,可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等。对于有乙肝病史等基础肝病的患者,直肠癌肝转移后黄疸等症状可能会与原有肝病症状相互混淆,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来区分。老年患者肝转移后,肝脏功能代偿能力相对较弱,黄疸等症状可能会发展较快,需要密切监测肝功能变化。
2.肺转移症状
肺转移时,患者可出现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转移瘤侵犯肺组织,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若侵犯血管可导致咯血。对于长期吸烟的患者,肺转移引起的咳嗽等症状可能容易被误认为是吸烟相关的肺部疾病而延误诊断。老年患者肺功能本身可能有所下降,肺转移后咳嗽咳痰等症状可能会加重其呼吸困难等情况。
3.骨转移症状
骨转移时,患者可出现转移部位的疼痛,疼痛较为剧烈,夜间加重明显。若转移至脊柱,可能会压迫脊髓,导致肢体麻木、无力,甚至截瘫等。对于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本身较为常见,直肠癌骨转移引起的骨痛可能会与骨质疏松性疼痛相混淆,但骨转移引起的疼痛一般更为顽固且进行性加重。儿童患者发生骨转移的情况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会严重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