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积液的发生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如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如胸膜炎症、结缔组织病)、胸膜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如低蛋白血症)、壁层胸膜淋巴引流障碍(如恶性肿瘤)以及损伤(如胸部外伤、医源性损伤),不同病因在不同年龄段、性别等人群中有不同表现及特点。
一、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
(一)心力衰竭
当发生心力衰竭时,尤其是右心衰竭,体循环静脉压升高,进而使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导致胸腔积液。例如,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约有30%-40%会出现胸腔积液,且多为双侧胸腔积液,其发生机制与右心回流受阻,静脉淤血,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密切相关。不同年龄段的心力衰竭患者均可发生,老年人由于心脏功能储备较差,更容易因心力衰竭出现胸腔积液。女性在更年期后,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影响,相对更容易出现心力衰竭相关的胸腔积液,但这并非绝对,男性也可能因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力衰竭进而出现胸腔积液。
(二)缩窄性心包炎
缩窄性心包炎会使心包增厚、僵硬,限制心脏的舒张功能,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从而产生胸腔积液。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以中青年相对多见,男性和女性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由于心包的病变限制了心脏的正常功能,静脉血无法顺利回流,胸腔内血管静水压升高,引发胸腔积液。
二、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一)胸膜炎症
如肺炎累及胸膜时,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可导致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例如,细菌性肺炎引起的胸膜炎,炎症刺激使得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管内的蛋白质等成分渗出到胸膜腔,形成胸腔积液。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因肺炎出现胸膜炎及胸腔积液,儿童肺炎相对常见,且病情变化较快,需要密切关注。女性在经期等特殊时期,机体免疫力可能会有一定波动,相对更容易发生肺部感染进而出现胸膜炎症导致胸腔积液,但男性也同样会因肺炎等感染性疾病出现胸膜炎症相关胸腔积液。
(二)结缔组织病
像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结缔组织病,可累及胸膜,引起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以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例,约50%的患者会出现胸膜病变,其中部分患者会有胸腔积液,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的血管炎等因素有关,使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系统性红斑狼疮好发于育龄期女性,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9-1:15,所以女性在育龄期更需注意结缔组织病相关胸腔积液的发生。类风湿关节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其出现胸腔积液也是因为自身免疫异常导致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三、胸膜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
(一)低蛋白血症
各种原因引起的低蛋白血症,如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等。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合成蛋白功能减退,同时门静脉高压导致肠道吸收蛋白减少等多种因素,可出现低蛋白血症,进而使胸膜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血管内的液体容易渗出到胸膜腔形成胸腔积液。肾病综合征患者大量蛋白尿丢失,导致血浆白蛋白降低,胶体渗透压下降,水分从血管内进入组织间隙,包括胸膜腔,引起胸腔积液。肝硬化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男性相对多见,可能与长期饮酒、病毒性肝炎等因素有关;肾病综合征在儿童和成人均可发病,儿童肾病综合征以微小病变型居多,成人则可能有多种病理类型。
四、壁层胸膜淋巴引流障碍
(一)恶性肿瘤
当胸膜本身或周围的恶性肿瘤侵犯壁层胸膜淋巴管时,可导致淋巴引流障碍,引起胸腔积液。例如,肺癌、乳腺癌等转移至胸膜时,肿瘤细胞阻塞淋巴管,使淋巴回流受阻,胸腔内液体积聚。恶性肿瘤导致的胸腔积液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肺癌在中老年人群中相对高发,男性多于女性,但女性乳腺癌也较为常见,同样可出现肿瘤转移至胸膜导致胸腔积液的情况。
五、损伤
(一)胸部外伤
胸部受到外伤,如肋骨骨折、胸部钝挫伤等,可导致胸膜损伤,引起胸腔积液。外伤导致胸膜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积聚在胸腔内形成血性胸腔积液。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因胸部外伤出现胸腔积液,儿童胸部外伤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病情可能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处理;成年人因意外事故等导致胸部外伤的情况较为常见。女性在从事某些可能有胸部外伤风险的工作或活动时,也需注意防范胸部外伤相关胸腔积液的发生。
(二)医源性损伤
如胸腔穿刺、心导管检查等医疗操作过程中,可能损伤胸膜,导致胸腔积液。例如,胸腔穿刺时操作不当,可能刺破胸膜血管或导致胸膜炎症反应,引起胸腔积液。医源性损伤导致的胸腔积液多见于接受相关医疗操作的患者,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生,在医疗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以减少医源性损伤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