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多由性传播病原体等引起,有症状者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异常等,妇科检查见宫颈充血等;慢性多由急性未彻底治疗等所致,症状为分泌物增多等,妇科检查可见宫颈不同表现。实验室检查急性靠病原体检测,慢性靠一般检查。诊断时急性结合症状、检查及病原体检测,需与阴道炎症鉴别;慢性结合多方面诊断,需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等鉴别。不同人群中育龄女性要注意性生活卫生,妊娠期女性需谨慎处理,老年女性要定期检查,需综合多方面评估区分并针对性处理。
一、定义与病因
急性宫颈炎
定义:急性宫颈炎是宫颈发生的急性炎症,多发生于感染性流产、产褥期感染、宫颈损伤或阴道异物并发感染等情况。
病因:主要由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体所致,此外,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一般化脓性细菌也可引起急性宫颈炎。
慢性宫颈炎
定义:慢性宫颈炎多由急性宫颈炎未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转变而来,也有部分患者无急性宫颈炎病史,直接表现为慢性炎症。
病因:常因急性宫颈炎治疗不彻底,病原体隐藏于宫颈黏膜内形成慢性炎症;也可为病原体持续感染所致,病原体与急性宫颈炎相似;此外,一些机械性刺激或损伤,如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入侵引发感染;卫生不良、雌激素水平下降、局部抵抗力弱等也可导致慢性宫颈炎。
二、临床表现
急性宫颈炎
症状:大部分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阴道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及灼热感。此外,可出现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若合并尿路感染,可出现尿急、尿频、尿痛。
体征:妇科检查可见宫颈充血、水肿、黏膜外翻,宫颈管有脓性分泌物附着,甚至从宫颈管流出,宫颈触痛、触之易出血。
慢性宫颈炎
症状:主要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呈乳白色黏液状,有时呈淡黄色脓性,可有血性白带或性交后出血。部分患者可有腰骶部疼痛、盆腔部下坠痛等。
体征:妇科检查可发现宫颈有不同程度的糜烂、肥大,有时质较硬,有时可见息肉、裂伤、外翻及宫颈腺囊肿等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
急性宫颈炎
病原体检测:取宫颈管分泌物或阴道分泌物,进行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体的检测,常用方法有核酸扩增试验等。例如,核酸扩增试验检测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病原体。
慢性宫颈炎
一般检查:主要通过妇科检查观察宫颈的外观表现,同时可进行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用于筛查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宫颈癌,排除恶性病变。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急性宫颈炎
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如阴道分泌物增多、性交后出血等)、妇科检查所见(宫颈充血、水肿、脓性分泌物等)以及病原体检测结果可明确诊断。例如,若宫颈管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在中性粒细胞内发现革兰阴性双球菌,可初步考虑淋病奈瑟菌感染;若核酸扩增试验检测出沙眼衣原体,则支持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急性宫颈炎诊断。
鉴别诊断:需与阴道炎症相鉴别,如细菌性阴道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有鱼腥味,线索细胞阳性等;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则有外阴瘙痒、白带呈豆腐渣样等表现,通过阴道分泌物检查可进行鉴别。
慢性宫颈炎
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既往急性宫颈炎病史等)、临床表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宫颈局部表现等)以及相关检查(如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等)进行诊断。例如,宫颈糜烂样改变若排除了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则多为慢性宫颈炎的表现。
鉴别诊断:需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宫颈癌相鉴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宫颈癌可通过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等明确诊断,而慢性宫颈炎通过上述检查可排除恶性病变。
五、不同人群的特点及应对
育龄女性:育龄女性性生活相对活跃,是宫颈炎的高发人群,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宫颈炎,都应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多个性伴侣等高危行为,一旦出现阴道分泌物异常、性交后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宫颈炎并进行相应治疗。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患宫颈炎时需谨慎处理,急性宫颈炎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影响妊娠,需根据病原体情况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法;慢性宫颈炎在妊娠期可能因激素变化等因素导致症状变化,需密切观察,分娩后再进行规范治疗。
老年女性:老年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局部抵抗力弱,慢性宫颈炎相对多见,需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宫颈的异常病变,因为老年女性也是宫颈癌的高发人群,宫颈炎可能是宫颈癌的诱发因素之一。
总之,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综合评估,可区分急性宫颈炎和慢性宫颈炎,不同人群在宫颈炎的发生、发展及诊疗中各有特点,需针对性地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