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口腔局部因素包括龋齿、牙周病、口腔黏膜病、不良修复体;全身系统性疾病有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肝病)、呼吸系统疾病(鼻窦炎、鼻炎、肺炎);其他因素包含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长期不吃早餐)、药物因素、饮食因素。
一、口腔局部因素导致的口臭
1.龋齿:牙齿发生龋坏时,龋洞内会有食物残渣存留,在细菌的作用下发酵腐败,产生异味。例如,当牙齿的窝沟点隙被细菌侵蚀形成龋洞,若不及时清理,食物长期嵌塞其中,就会引发口臭。儿童由于喜欢吃甜食且口腔清洁意识相对较弱,龋齿导致口臭的情况较为常见。
2.牙周病:牙周炎等牙周病会导致牙龈发炎、出血、化脓,并且牙周袋内会有大量的细菌滋生,这些细菌及其代谢产物会产生难闻的气味。比如,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袋中存在大量厌氧菌,它们分解牙周组织中的物质,产生具有臭味的挥发性硫化物等,从而引起口臭。成年人是牙周病的高发人群,但青少年如果口腔卫生不良也可能患上牙周病而出现口臭。
3.口腔黏膜病:如口腔溃疡,溃疡面会有炎性渗出和坏死组织,细菌在局部繁殖,也会产生异味。例如,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发作时,溃疡部位的组织破坏,容易滋生细菌,导致口臭产生。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患口腔溃疡,儿童可能因缺乏维生素等原因引发,成年人则可能因压力、内分泌等因素导致。
4.不良修复体: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修复体与口腔组织贴合不紧密,容易积存食物残渣,细菌在其周围生长繁殖,进而产生口臭。老年人佩戴假牙的情况较多,若假牙清洁不当,就容易出现因不良修复体导致的口臭问题。
二、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的口臭
1.消化系统疾病
胃炎、胃溃疡:这类疾病会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导致食物在胃肠道内消化吸收不良,产生异味气体,这些气体可能通过食管反流至口腔,引起口臭。例如,胃溃疡患者胃酸分泌异常,食物排空延迟,容易出现腹胀、嗳气,并且嗳气带有酸腐味,从而导致口臭。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饮食不规律、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都可能引发。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可在胃内定植,其产生的尿素酶能分解尿素产生氨等有异味的物质,并且幽门螺杆菌感染还会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口臭。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口臭症状,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也可能出现口臭情况,且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多与家庭密切接触等因素有关。
肝病:严重的肝病,如肝硬化、肝癌等,患者肝脏的解毒功能下降,血液中尿素等含氮物质增多,经呼吸排出体外,会产生特殊的臭味,即所谓的“肝臭味”。肝病患者的口臭往往提示病情较为严重,各年龄段都可能患病,但以成年人多见,有肝病基础疾病的人群需特别关注。
2.呼吸系统疾病
鼻窦炎、鼻炎:鼻腔分泌物潴留,细菌在其中繁殖,分泌物倒流至口腔,会引起口臭。例如,慢性鼻窦炎患者鼻腔内长期有脓性分泌物,这些分泌物经后鼻孔流到口腔,就会导致口臭。各个年龄段都可能患鼻窦炎、鼻炎,儿童可能因感冒迁延不愈等引发,成年人则可能因过敏、细菌感染等原因患病。
肺炎:肺部感染时,呼吸道内会有脓性分泌物,其中的细菌等会产生异味,通过呼吸呼出,导致口臭。肺炎在儿童和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儿童可能因免疫力较低易患肺炎,老年人则可能因基础疾病多等原因感染肺炎。
三、其他因素导致的口臭
1.不良生活习惯
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残留在口腔中,并且吸烟会使口腔处于相对缺氧的环境,有利于厌氧菌生长,从而产生口臭。长期吸烟者的口腔往往有明显的烟臭味,各年龄段吸烟者都可能出现口臭,青少年吸烟不仅危害健康还容易导致口臭问题。
饮酒:大量饮酒后,酒精在口腔内挥发,并且饮酒会影响口腔唾液分泌,唾液具有清洁口腔的作用,唾液分泌减少会使口腔自洁能力下降,容易滋生细菌产生口臭。成年人饮酒后较易出现口臭情况,过量饮酒对身体多系统都有不良影响。
长期不吃早餐:经过一夜的睡眠,口腔唾液分泌减少,细菌在口腔内繁殖,如果长期不吃早餐,口腔内细菌滋生情况会加重,容易产生口臭。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因长期不吃早餐出现口臭,尤其是上班族等群体易有此不良习惯。
2.药物因素:某些药物服用后可能会引起口臭的副作用,例如一些降压药、降糖药等。具体的药物因人而异,比如服用某些抗高血压药物可能会导致唾液分泌减少,从而引发口臭。用药者需要密切关注自身口腔气味变化,若怀疑与药物有关,可咨询医生调整用药。
3.饮食因素:食用大蒜、洋葱等具有特殊气味的食物后,食物中的某些成分会残留在口腔中,经呼吸散发出来导致口臭。例如,大量食用大蒜后,口腔中会长时间残留大蒜味。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因饮食因素出现暂时性口臭,儿童若食用此类刺激性气味重的食物也可能出现口臭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