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是否拔掉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若智齿生长位置正常且有正常咬合功能,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对其保留影响相对较小;若智齿生长位置异常,无论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如何都多需拔除,需拔除会致局部炎症反复发作、邻牙受损、囊肿或肿瘤形成等后果,不拔除则有邻牙受损、影响全身健康等风险。
一、智齿是否需要拔掉的判断依据
(一)智齿生长位置正常且有正常咬合功能
1.年龄因素:若智齿萌出时位置正常,与对颌牙能形成良好的咬合关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18-25岁左右萌出的智齿,如果位置正且有正常功能,可不拔除。例如,部分人群的智齿萌出后,能够参与正常的咀嚼过程,像一些长期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且智齿萌出位置正常的年轻人,智齿可以保留。
2.性别影响:性别对智齿是否需要拔除的直接影响不大,但不同性别的人群口腔解剖结构有一定差异,不过主要还是以智齿本身的生长状态为判断关键。女性在孕期等特殊时期,如果智齿位置正常且无不适,一般也可保留,产后再根据情况评估;男性同理。
3.生活方式:对于那些经常进行高强度咀嚼运动,如运动员等,若智齿位置正常且能辅助咀嚼,保留智齿有助于维持正常的咀嚼功能,对其生活方式有积极作用。而生活方式较为sedentary(久坐)的人群,如果智齿位置正常且无问题,也可保留。
4.病史情况:如果既往没有口腔疾病史,智齿萌出位置正常,有正常咬合,那么可以保留智齿。但如果既往有过智齿相关的炎症反复发作等病史,即使这次智齿位置看似正常,也需要谨慎评估,因为存在再次发炎的可能。
(二)智齿生长位置异常
1.年龄因素:无论年龄大小,只要智齿生长位置异常,如近中阻生、远中阻生、水平阻生等,都需要考虑拔除。对于儿童期发现的智齿异常萌出迹象,也需要密切关注,随着年龄增长,异常情况可能会加重。比如儿童时期发现智齿有阻生趋势,到青少年或成年后,阻生情况可能更严重,需要及时处理。
2.性别影响:女性在青春期、孕期等特殊阶段,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加重智齿位置异常带来的不适,但根本还是基于智齿本身的异常生长状态。男性如果智齿位置异常,同样需要考虑拔除,不能因为性别而忽视智齿异常生长带来的问题。
3.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不影响智齿位置异常的判断,但如果生活方式导致口腔卫生不易保持,如经常吃粘性大的食物等,对于位置异常的智齿来说,会增加智齿周围发炎等风险,更需要尽早拔除。
4.病史情况:如果有口腔疾病史,尤其是牙周炎、牙髓炎等病史,智齿位置异常时,更容易引发感染等并发症,此时更应该考虑拔除智齿,以避免加重口腔疾病的发展。
二、智齿需拔除的后果及不拔除的风险
(一)需拔除的后果
1.局部炎症反复发作:智齿位置异常时,容易导致智齿冠周炎反复发作,表现为智齿周围牙龈红肿、疼痛、溢脓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进食和日常生活。例如,阻生智齿周围的盲袋容易积存食物残渣和细菌,引发炎症,每次发作都可能让患者饱受痛苦。
2.邻牙受损:近中阻生的智齿会向前倾斜,挤压前面的第二磨牙,导致第二磨牙远中面龋坏,甚至牙槽骨吸收,影响邻牙的健康和寿命。随着时间推移,邻牙可能会出现松动、疼痛等问题,需要进行复杂的治疗,如根管治疗、拔牙等。
3.囊肿或肿瘤形成:长期存在的位置异常的智齿,可能会引起颌骨囊肿或肿瘤,虽然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会对颌骨造成破坏,影响面部外观和口腔功能,治疗难度也较大。
(二)不拔除的风险
1.年龄因素:对于儿童来说,智齿位置异常不拔除可能会影响颌骨的正常发育,导致颌骨发育不对称等问题。成年人如果智齿位置异常不拔除,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会导致邻牙进一步受损,口腔健康状况逐渐恶化。
2.性别影响:女性在孕期如果智齿位置异常不拔除,在孕期激素水平变化下,容易引发智齿冠周炎等,严重时可能影响孕妇的进食和营养摄入,对胎儿的发育也可能产生间接影响。男性如果智齿位置异常不拔除,长期的炎症等问题可能会影响全身健康,因为口腔感染可能会通过血液循环影响其他器官。
3.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如吸烟、酗酒等,智齿位置异常不拔除时,会增加智齿周围感染的风险,且不利于炎症的控制。而生活方式健康的人群,也不能忽视智齿位置异常带来的潜在风险,仍需根据智齿情况评估是否拔除。
4.病史情况: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智齿位置异常不拔除时,一旦发生智齿冠周炎等感染,容易导致血糖波动,加重糖尿病病情;心脏病患者等也可能因口腔感染引发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所以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智齿位置异常时更要谨慎,必要时拔除智齿以降低全身健康风险。
总之,智齿是否应该拔掉需要综合考虑智齿的生长位置、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以及病史等多方面因素来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