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炎的病因包括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有细菌(如肺炎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病毒(如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其他病原体(如真菌、寄生虫)感染;非感染性因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恶性肿瘤(如原发性胸膜肿瘤、其他部位肿瘤胸膜转移)、胸部外伤(闭合性和开放性损伤)、药物不良反应。
一、感染性因素
(一)细菌感染
1.肺炎链球菌: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肺炎链球菌可通过直接蔓延等方式侵犯胸膜引发胸膜炎。例如,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相对更容易因肺炎链球菌感染肺部后累及胸膜导致胸膜炎;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也较易受其影响。在一些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例中,约有部分患者会合并胸膜炎,研究表明肺炎链球菌感染后释放的毒素等物质会刺激胸膜,引起炎症反应。
2.结核分枝杆菌:结核杆菌引起的结核性胸膜炎较为常见。结核菌可由肺部病灶直接蔓延至胸膜,也可通过血行播散至胸膜。在有肺结核病史或者密切接触肺结核患者的人群中,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导致胸膜炎的风险增加。儿童感染结核杆菌后,若未及时规范治疗,结核菌可能播散至胸膜引发结核性胸膜炎;老年人由于免疫力低下,也是结核性胸膜炎的高发人群之一。
(二)病毒感染
1.流感病毒: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胸膜炎并发症。当流感病毒侵袭呼吸道后,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胸膜,引起胸膜的炎症反应。在流感流行季节,免疫力较弱的人群,如儿童、老年人以及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后发生胸膜炎的几率相对较高。研究显示,流感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胸膜炎症表现。
2.柯萨奇病毒:柯萨奇病毒感染也可能导致胸膜炎。该病毒可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侵入人体,然后累及胸膜。儿童由于活动范围广,接触病毒的机会较多,感染柯萨奇病毒后引发胸膜炎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对于一些免疫力低下的成年人,也可能因感染柯萨奇病毒而出现胸膜炎。
(三)其他病原体感染
1.真菌:某些真菌如曲霉菌等感染也可能引起胸膜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的人群,或者有基础肺部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受到真菌的侵袭导致胸膜炎。例如,一些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且长期使用激素治疗的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易感染真菌并累及胸膜。
2.寄生虫:如肺吸虫等寄生虫感染也可导致胸膜炎。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有生食溪蟹、蝲蛄等习惯的地区,人群感染肺吸虫的风险较高,肺吸虫可迁移至胸膜引起炎症反应。
二、非感染性因素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
1.系统性红斑狼疮: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可累及胸膜。女性发病率相对高于男性,尤其是育龄期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攻击胸膜组织,导致胸膜炎的发生。研究发现,约有一定比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会出现胸膜炎相关症状,如胸痛、胸腔积液等。
2.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累及胸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免疫系统异常,会产生炎症介质作用于胸膜,引起胸膜炎。长期患有类风湿关节炎且病情控制不佳的患者,发生胸膜炎的可能性增加,其胸膜炎症表现可能与关节炎症的活动程度相关。
(二)恶性肿瘤
1.原发性胸膜肿瘤:如胸膜间皮瘤等,可直接在胸膜部位发生肿瘤性病变,引起胸膜炎。这类肿瘤的发生与长期接触石棉等致癌物质有关,长期从事石棉开采、加工等工作的人群,患原发性胸膜肿瘤并引发胸膜炎的风险明显升高。
2.其他部位肿瘤胸膜转移:许多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可转移至胸膜,如肺癌、乳腺癌、胃癌等。肿瘤细胞转移至胸膜后,会刺激胸膜导致炎症反应。例如,肺癌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胸膜转移并引发胸膜炎,患者可出现胸痛、胸腔积液等症状,且随着肿瘤转移情况的加重,胸膜炎相关症状可能会逐渐恶化。
(三)胸部外伤
1.胸部闭合性损伤:当胸部受到撞击、挤压等闭合性损伤时,可能导致胸膜受损引发胸膜炎。例如,交通事故中胸部受到剧烈撞击,或者运动时胸部受到外力碰撞等情况,都可能使胸膜组织受伤,进而引起炎症反应。受伤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若不及时处理,炎症可能进一步加重。
2.胸部开放性损伤:如刀刺伤、火器伤等导致胸部开放性损伤时,外界的细菌等病原体容易进入胸膜腔,引起感染性胸膜炎。此类患者由于伤口直接与外界相通,感染风险较高,需要及时进行清创等处理,以防止胸膜炎的发生和加重。
(四)药物不良反应
某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引起胸膜炎样不良反应。例如,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等,有报道称部分患者使用后可能出现肺部炎症包括胸膜炎的表现。在使用这类药物时,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尤其是有肺部基础疾病或过敏体质的患者,更应警惕药物引起的胸膜炎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