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腭裂治疗包括手术、序列及术后护理。手术有唇裂、腭裂修复术;序列治疗含正畸(出生后早期干预)、语音(术后3-6月开始)、心理(关注患儿及家长心理);术后护理涉及伤口(唇腭部分别护理)、饮食(按阶段调整)、口腔卫生(各年龄段维护)。
一、手术治疗
1.唇裂修复术
适用情况:单侧唇裂一般在3-6个月时进行手术,双侧唇裂则稍晚,多在6-12个月时手术。对于婴儿,手术需在其体重达到5-10kg,血红蛋白大于100g/L,白细胞计数正常等身体状况良好时进行,以确保手术安全。
手术原理:通过对唇部肌肉、黏膜等组织的精确缝合,恢复唇部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外观功能。例如,利用旋转推进法等术式,调整唇部组织的位置,使唇峰、唇红缘等达到正常的形态,恢复唇部的闭合功能,以便患儿能够正常吸吮、发音等。
2.腭裂修复术
适用情况:单侧腭裂多在12-18个月时手术,双侧腭裂一般在18-24个月时手术。手术前需要评估患儿的听力情况,若存在中耳积液等问题需先处理,同时要保证患儿营养状况良好,身体无感染等情况。
手术原理:修复腭部的裂隙,恢复腭部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如采用两瓣法等术式,将腭部的黏膜、肌肉等组织重新缝合,重建正常的腭咽闭合功能,使患儿能够正常发音、吞咽等。腭裂修复术后还需要进行语音训练等后续治疗来进一步改善语音功能。
二、序列治疗
1.正畸治疗
早期干预:在唇腭裂患儿出生后就可以开始正畸治疗,尤其是对于双侧完全性唇腭裂等复杂情况。通过佩戴正畸矫治器,如鼻撑等,来改善唇部和鼻部的外形,为后续的手术创造更好的条件。例如,在唇裂修复前,通过正畸治疗调整牙槽骨的位置,使牙槽突的裂隙在手术时更容易对齐缝合,同时改善鼻畸形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儿,根据其生长发育阶段选择合适的正畸矫治器,并密切观察牙槽骨和颌骨的发育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语音治疗
适用人群:唇腭裂患儿在手术后需要进行语音治疗,一般在腭裂修复术后3-6个月开始。不同年龄的患儿对语音治疗的适应能力不同,对于学龄前儿童,可采用游戏化等趣味性较强的方法进行语音训练;对于学龄儿童,则需要进行系统的语音发音纠正训练。
治疗方法:通过语音训练师的指导,患儿进行发音器官的运动训练、语音模仿练习等。例如,训练患儿正确的气流控制、声带振动等,纠正错误的发音习惯,提高语音清晰度。语音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根据患儿的恢复情况不断调整训练方案。
3.心理治疗
患儿及家长心理支持:唇腭裂患儿可能会因为外貌的不同而产生自卑等心理问题,家长也可能因为孩子的病情而产生焦虑、压力等情绪。对于患儿,心理治疗师会通过游戏、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患儿建立自信,正确看待自己的外貌情况。对于家长,需要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家长缓解焦虑情绪,使其能够更好地照顾患儿,给予患儿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促进患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和家长心理特点不同,需要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方法。例如,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通过与患儿建立信任关系来进行心理安抚;对于家长,通过开展家长支持小组等方式,分享经验和应对策略。
三、术后护理
1.伤口护理
唇部伤口:唇裂修复术后要保持唇部清洁,避免患儿用手搔抓伤口,可用生理盐水等轻轻清洁伤口周围。根据伤口愈合情况,一般在术后5-7天拆线。对于婴儿,要注意防止其哭闹时伤口张力过大,影响愈合。不同年龄的患儿伤口愈合能力不同,需要密切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血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处理。
腭部伤口:腭裂修复术后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可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等进行口腔护理,但要注意避免患儿误吞含漱液。术后早期要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食物刺激伤口。一般在术后7-10天拆线,要密切观察腭部伤口有无感染、裂开等情况,尤其是在患儿哭闹、用力吞咽等情况下,更要注意伤口情况。
2.饮食护理
术后初期:唇腭裂患儿术后初期的饮食需要特别注意,唇裂修复术后1-2天可给予流质食物,如母乳、配方奶等,避免患儿吸吮时伤口受力。腭裂修复术后需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牛奶、米汤、蛋羹等,食物温度要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刺激伤口。随着伤口愈合,逐渐过渡到软食、正常饮食,但要注意避免食用过硬、过烫、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不同年龄的患儿饮食需求不同,要根据患儿的生长发育阶段和伤口恢复情况合理调整饮食。
3.口腔卫生维护
各年龄段维护:从患儿较小的时候就要开始维护口腔卫生,对于婴儿,可在每次喂奶后喂少量温开水,清洁口腔。对于年龄稍大的患儿,要教导其正确的刷牙方法,使用儿童专用牙刷和牙膏,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这对于唇腭裂患儿的伤口愈合和整体健康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术后恢复期间,良好的口腔卫生有助于减少伤口感染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