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疫苗对预防流感及相关严重后果必要性大,儿童、老年人、孕妇、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不同人群接种重要,其常见局部不良反应有接种部位疼痛等,全身不良反应有发热等,一般可自行缓解,明确禁忌证有对疫苗成分过敏等,相对禁忌证有既往接种严重过敏等,大多人群适合接种且相对安全,接种前需了解自身健康状况遵医嘱决定。
一、流感疫苗接种的必要性
(一)预防流感及相关严重后果
1.降低流感发病风险:大量研究表明,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健康人群接种流感疫苗后,能显著降低感染流感病毒的几率。例如,在流感流行季节,接种疫苗的人群相较于未接种人群,流感发病率可降低50%-80%左右。这是因为疫苗中的抗原成分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当流感病毒入侵时,抗体可以快速识别并中和病毒,从而阻止病毒在体内的复制和传播。
2.减轻流感症状严重程度:即使接种疫苗后仍感染流感病毒,也能减轻流感症状的严重程度。研究发现,接种过疫苗的流感患者,其发热持续时间、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持续时间会明显缩短,病情恢复更快。这是由于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可以使机体对流感病毒的清除能力增强,从而缓解症状的发展。
3.降低流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流感可能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如肺炎、中耳炎、心肌炎等。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降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于儿童、老年人、孕妇以及患有慢性基础疾病(如哮喘、糖尿病、心脏病等)的人群来说,流感引发并发症的后果更为严重。例如,65岁以上的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后,因流感相关肺炎住院的风险可降低50%以上;患有哮喘的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后,因流感导致哮喘发作并住院的几率也会大幅降低。
(二)不同人群接种流感疫苗的重要性
1.儿童群体:儿童是流感的易感人群,且儿童感染流感后更容易发展为重症病例。6月龄-5岁的儿童是流感疫苗的优先接种人群。儿童接种流感疫苗不仅可以保护自身免受流感侵害,还能通过减少自身感染流感病毒的几率,降低向家庭成员及社会其他人群传播流感的风险。例如,幼儿园和学校等儿童密集场所,儿童接种流感疫苗能有效降低流感在人群中的传播速度。
2.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机体免疫力逐渐下降,患流感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较高。60岁以上的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可显著降低因流感导致的住院、肺炎发生及死亡的风险。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后,抗体水平虽然可能较年轻人低,但仍能起到保护作用,降低感染流感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
3.孕妇:孕妇在孕期免疫系统会发生变化,更容易感染流感,且感染流感后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增加,如早产、流产等。孕妇接种流感疫苗不仅可以保护自身健康,还能通过胎盘将抗体传递给胎儿,为胎儿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提供一定的保护,降低新生儿在出生后6月龄内感染流感的风险。
4.慢性基础疾病患者:患有慢性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人群,感染流感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较高。例如,糖尿病患者感染流感后,血糖更容易波动,且发生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感染流感后,呼吸道症状会加重,肺功能进一步恶化。这类人群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降低因流感导致的基础疾病加重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二、流感疫苗的安全性
(一)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1.局部不良反应:接种流感疫苗后,常见的局部不良反应有接种部位疼痛、红肿、硬结等。一般来说,这些局部不良反应多在接种后24-48小时内出现,程度较轻,多数可在1-3天内自行缓解。例如,接种部位出现轻度疼痛和红肿时,可通过局部冷敷来缓解症状,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如果红肿、硬结范围较大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
2.全身不良反应:全身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发热、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发热多为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5℃之间,通常持续1-2天可自行消退。对于出现发热的受种者,可通过适当休息、多饮水来缓解症状。如果体温超过38.5℃,或伴有其他严重不适症状,如持续头痛、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就医。
(二)禁忌证情况
1.明确禁忌证:对疫苗中任何成分过敏者,如鸡蛋过敏(某些流感疫苗含有鸡蛋成分)、疫苗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其他成分过敏者,禁止接种流感疫苗。此外,患有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发热者应暂缓接种流感疫苗,待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接种。
2.相对禁忌证:既往接种流感疫苗曾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等)者,应谨慎接种。对于患有轻中度急性疾病者,如非发热状态下的普通感冒等,可以在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接种。
总之,流感疫苗对于预防流感及其相关严重后果具有重要意义,大多数人群都适合接种流感疫苗,且流感疫苗是相对安全的,在接种前应充分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决定是否接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