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发作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过敏原暴露(吸入性如花粉、尘螨、真菌,食物性如牛奶、鸡蛋等)、呼吸道感染(病毒如鼻病毒等、细菌如肺炎链球菌等)、气候因素(气温变化、空气湿度和气压)、药物因素(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β受体阻滞剂)、剧烈运动(运动性哮喘)和精神因素(情绪波动)。
一、过敏原暴露
1.吸入性过敏原
花粉:不同季节有不同的花粉飘散。例如,春季的豚草花粉、夏秋季的蒿属花粉等,对于花粉过敏的哮喘患者,接触这些花粉后易引发哮喘发作。研究表明,空气中花粉浓度的变化与哮喘患者的症状发作密切相关,当空气中花粉浓度较高时,哮喘患者气道的炎症反应会加剧,导致气道痉挛,引起喘息、气急等症状。
尘螨:主要存在于家居环境中,如床垫、枕头、地毯等处。尘螨的排泄物等是重要的过敏原,儿童由于活动范围相对较小,且与家居环境接触时间较长,更容易受到尘螨的影响。长期暴露于尘螨环境中的儿童哮喘患者,其气道高反应性会增加,在接触尘螨后哮喘发作的风险显著升高。
真菌: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滋生,如浴室、地下室等。哮喘患者接触真菌孢子后,真菌会刺激气道黏膜,引发免疫反应,导致气道炎症和痉挛,从而诱发哮喘。
2.食物性过敏原
某些食物也可引起哮喘发作,常见的有牛奶、鸡蛋、鱼虾、坚果等。对于有食物过敏史的哮喘患者,进食这些食物后,食物中的过敏原可通过胃肠道吸收进入体内,引发全身的免疫反应,进而影响气道,导致哮喘症状出现。例如,对牛奶过敏的儿童哮喘患者,饮用牛奶后可能迅速出现咳嗽、喘息等症状。
二、呼吸道感染
1.病毒感染
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是诱发哮喘发作的常见原因之一,如鼻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感染可直接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导致气道炎症反应增强,同时激活机体的免疫细胞,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如组胺、白三烯等,这些炎症介质会使气道平滑肌收缩,气道黏膜水肿,黏液分泌增加,从而引起哮喘发作。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的影响,且病毒感染后哮喘发作的频率可能相对较高。
2.细菌感染
虽然细菌感染诱发哮喘发作的机制相对复杂,但某些细菌感染也可导致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加重。例如,肺炎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可刺激气道产生炎症反应,使哮喘患者的病情恶化,出现喘息、咳痰等症状加重的情况。
三、气候因素
1.气温变化
气温的急剧变化,如寒冷空气的刺激,可引起气道黏膜血管收缩,气道纤毛运动减弱,气道抵抗力下降。寒冷空气还可反射性地引起气道平滑肌收缩,导致气道狭窄,从而诱发哮喘发作。对于一些对气温变化敏感的哮喘患者,在季节更替、气温较低时更易发病。例如,在冬季,气温较低,哮喘患者外出时若未做好保暖措施,吸入寒冷空气后容易引发哮喘。
2.空气湿度和气压
空气湿度的变化也可能影响哮喘患者。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可能刺激气道。例如,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尘螨等过敏原更容易滋生,增加了哮喘发作的风险;而在过于干燥的环境中,空气干燥可使气道黏膜干燥,容易引发气道刺激,导致哮喘发作。气压的变化也与哮喘发作有关,当气压降低时,空气中的氧分压降低,可导致哮喘患者机体缺氧,进而诱发气道痉挛,引起哮喘症状。
四、药物因素
1.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
部分哮喘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后可诱发哮喘发作,称为阿司匹林哮喘。其机制可能与这类药物抑制了环氧酶途径,使脂氧酶途径活性相对增强,导致白三烯等炎症介质生成增加有关。这类患者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需要特别谨慎,应避免使用此类药物,以免引发严重的哮喘发作。
2.β受体阻滞剂
某些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等,可阻断支气管平滑肌的β受体,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诱发哮喘发作。有哮喘病史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此类药物,在使用其他可能影响β受体的药物时,也需要密切观察是否有哮喘发作的迹象。
五、剧烈运动
1.运动性哮喘
剧烈运动后诱发的哮喘称为运动性哮喘,常见于青少年哮喘患者。运动时过度通气使气道黏膜水分和热量丢失,气道局部渗透压改变,刺激气道神经末梢;同时,运动导致机体缺氧,引起气道平滑肌痉挛,气道炎症反应增强,从而引发哮喘发作。一般在运动停止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内出现喘息、咳嗽、胸闷等症状。例如,进行长跑、足球等剧烈运动后,部分哮喘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哮喘发作症状。
六、精神因素
1.情绪波动
强烈的情绪波动,如焦虑、紧张、愤怒等,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气道反应性。例如,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的哮喘患者,其体内的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会被激活,释放肾上腺素等激素,同时也会影响神经肽等物质的释放,这些变化可导致气道平滑肌收缩,气道炎症加重,从而诱发哮喘发作。儿童哮喘患者如果在学习压力大、家庭关系紧张等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也更容易出现哮喘发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