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带损伤是韧带受暴力等致部分或完全断裂的病症,有按程度和原因的不同类型,临床表现有局部症状和关节稳定性异常,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治疗分保守和手术,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恢复快要防影响发育,成人不同年龄康复有别,老人恢复慢易并发病,女性运动易伤踝要防护,特殊人群需重视防护与康复及基础病影响。
一、常见类型及损伤机制
按损伤程度分类
扭伤:多因关节过度扭转,使韧带被牵拉超过其耐受限度而引起部分纤维断裂,常见于踝关节、膝关节等部位。例如篮球运动员急停变向时,踝关节过度内翻可导致外侧副韧带扭伤。
部分断裂:韧带纤维有较多断裂,但未完全失去连续性,常见于运动中关节遭受较大外力时。
完全断裂:韧带纤维完全断裂,关节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如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时,膝关节的前后向稳定性会遭到破坏。
按损伤原因分类
运动性损伤:在体育运动中较为常见,如足球运动中球员间的身体碰撞、篮球运动中急跳落地等情况都容易导致韧带损伤。不同运动项目易损伤的韧带不同,例如排球运动中,膝关节的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较易受损;网球运动中,腕关节的韧带损伤相对多见。
外伤性损伤:由于意外事故,如车祸、高处坠落等导致韧带损伤,这种损伤往往较为严重,可能同时合并其他组织如骨骼、肌肉等的损伤。
二、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
疼痛:损伤部位出现明显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例如膝关节韧带损伤时,患者在屈伸膝关节时疼痛明显。
肿胀:损伤后局部血管破裂出血及组织液渗出,导致受伤部位肿胀。一般在损伤后数小时内开始出现肿胀,严重者肿胀明显,皮肤可出现瘀斑。
压痛:在损伤的韧带部位有明显压痛,按压时患者疼痛加剧。
关节稳定性异常:严重的韧带损伤会导致关节稳定性下降,出现关节异常活动。例如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时,抽屉试验呈阳性,即胫骨在股骨前方向前过度移动;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完全断裂时,距骨倾斜试验阳性,表现为踝关节过度内翻。
三、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通过各种特定的体格检查方法初步判断韧带损伤情况,如膝关节的Lachman试验用于检查前交叉韧带损伤,侧方应力试验用于检查内外侧副韧带损伤等。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以观察是否有骨折等伴随损伤,同时对于一些韧带损伤导致的关节半脱位等情况也能提供一定信息,但对于韧带本身的显示不够清晰。
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韧带损伤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清晰显示韧带的损伤情况,如韧带是否断裂、损伤的程度等,还可以发现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
四、治疗原则
保守治疗
休息:受伤后应让受伤部位休息,避免进一步活动加重损伤。例如膝关节韧带损伤后,患者需要减少患肢的负重和活动。
冷敷:在损伤早期(一般在24-48小时内),可进行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数次,以减轻肿胀和疼痛。冷敷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渗出。
加压包扎:使用弹性绷带等对受伤部位进行加压包扎,有助于减轻肿胀。
康复训练:在损伤恢复的不同阶段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促进韧带修复和关节功能恢复。例如踝关节韧带损伤在疼痛缓解后,开始进行踝关节的屈伸、内外翻等活动度训练以及肌力训练。
手术治疗
对于韧带完全断裂或严重影响关节稳定性的情况,往往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前交叉韧带断裂通常需要进行韧带重建手术。手术可以恢复韧带的连续性和关节的稳定性,为后续的康复提供良好的基础。
五、不同人群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韧带相对较为柔韧,但在剧烈运动时仍可能发生韧带损伤。儿童韧带损伤后恢复相对较快,但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例如儿童膝关节韧带损伤后进行康复训练时,要避免过度的力量训练,以免影响骨骺的发育。
成年人:成年人运动或外伤导致韧带损伤较为常见,不同年龄段的成年人在损伤后的康复时间和康复强度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青壮年身体状况较好,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要遵循科学的康复计划。
老年人:老年人韧带本身可能存在退变,加上可能合并骨质疏松等情况,韧带损伤后恢复相对较慢,且容易出现并发症。例如老年人膝关节韧带损伤后,康复训练要更加温和,同时要注意预防骨质疏松相关的问题,如补充钙剂等。
女性:女性在一些运动中由于生理结构等因素,可能相对更容易发生某些部位的韧带损伤,如踝关节韧带损伤在女性中较为常见。女性在运动时要注意做好防护措施,选择合适的运动装备。
特殊生活方式人群:长期从事高强度运动的人群,如运动员,韧带损伤的风险较高,需要更加注重运动前的热身和运动中的防护,以减少韧带损伤的发生。一旦发生韧带损伤,要及时进行规范的治疗和康复,避免影响运动生涯。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发生韧带损伤时,要注意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不利于伤口愈合和韧带修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