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颌畸形的病因

来源:民福康

错颌畸形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遗传因素具一定倾向,影响牙齿、颌骨形态等;先天因素有胚胎发育异常、先天缺失牙或多生牙;后天因素包含口腔不良习惯(吮指、舌、偏侧咀嚼习惯等)、疾病因素(内分泌、呼吸系统疾病等)、乳牙期及替牙期局部障碍(乳牙早失、滞留、恒牙萌出顺序异常等),各因素均会影响牙颌面正常发育致错颌畸形,需关注相关情况并及时干预。

先天因素

1.胚胎发育异常:在胚胎发育时期,如母亲在妊娠早期受到病毒感染、放射线照射、药物影响等不良因素干扰,可能影响胎儿颌面部的正常发育。例如,母亲妊娠前3个月感染风疹病毒,可能导致胎儿面部发育畸形,出现牙齿排列不齐、颌骨发育异常等错颌畸形表现。不同性别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对不良因素的易感性可能无明显差异,但母亲的健康状况对胎儿颌面部发育影响较大,若母亲在孕期有不良生活习惯或患病情况,都可能增加胎儿发生错颌畸形的风险。

2.先天缺失牙或多生牙:先天缺失牙会导致牙弓内牙齿数量不足,引起牙齿排列紊乱。比如个别牙齿先天缺失,相邻牙齿可能会向缺失牙的间隙倾斜移位,进而造成错颌畸形。而多生牙则是牙齿数目多于正常数量,多生牙占据正常牙齿的位置,可导致牙齿排列拥挤、异位萌出等情况。无论是先天缺失牙还是多生牙,都会打破牙弓内正常的牙齿排列和颌骨发育的平衡,从而引发错颌畸形。在儿童换牙期,家长应密切观察牙齿的萌出情况,若发现有牙齿缺失或多生牙的迹象,应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早期处理。

后天因素

1.口腔不良习惯

吮指习惯:儿童长期吮指,尤其是拇指吮指,可导致前牙开颌、牙弓狭窄、上前牙前突等错颌畸形。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吮指习惯对牙颌面发育的影响不同,幼儿期偶尔的吮指可能影响不大,但长期频繁吮指则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后果。对于有吮指习惯的儿童,家长应及时引导纠正,可通过心理疏导、佩戴简单的纠正装置等方法帮助儿童改掉不良习惯,以减少对牙颌面发育的影响。

舌习惯:如吐舌、舔牙等舌习惯。吐舌习惯可造成前牙开颌,舔牙习惯可能导致牙齿移位、牙列不齐等。儿童的舌习惯与口腔感觉、心理因素等有关,若不及时纠正,会持续影响牙齿和颌骨的正常发育。家长应关注儿童的口腔习惯,发现异常及时干预,比如通过教育让儿童了解不良舌习惯的危害,引导其改变习惯。

偏侧咀嚼习惯:长期偏侧咀嚼会使咀嚼侧的颌骨和牙齿发育过度,而非咀嚼侧发育不足,导致面部左右不对称,出现错颌畸形。不同性别在偏侧咀嚼习惯上可能没有明显差异,但这种习惯会严重影响面部的对称性和牙颌的正常发育。有偏侧咀嚼习惯的儿童应纠正咀嚼习惯,让双侧牙齿都参与咀嚼功能,促进面部和牙颌的均衡发育。

2.疾病因素

内分泌疾病: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包括牙颌面的发育。甲状腺激素缺乏可导致骨骼生长迟缓,牙齿萌出延迟、牙列不齐等错颌畸形表现。不同年龄的儿童患内分泌疾病对牙颌面发育的影响程度不同,婴幼儿期发病可能对颌骨的生长发育影响更为显著。对于患有内分泌疾病的儿童,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同时密切监测牙颌面的发育情况,早期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腺样体肥大,可导致儿童长期用口呼吸。用口呼吸时,空气不能经过鼻腔正常过滤、湿润和加温,同时影响面部的正常发育,可引起上颌骨变长、腭盖高拱、牙列拥挤、前牙前突等错颌畸形。不同性别在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口呼吸引起的错颌畸形上无明显差异,但口呼吸对儿童面部发育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在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有慢性腺样体肥大导致口呼吸的儿童,应及时治疗腺样体疾病,纠正口呼吸习惯,以防止错颌畸形的进一步发展。

3.乳牙期及替牙期的局部障碍

乳牙早失:乳牙因龋齿等原因过早缺失,会导致邻牙向缺牙间隙倾斜移位,继承恒牙萌出位置异常,从而引起错颌畸形。例如第一乳磨牙早失,第二乳磨牙可能向近中移动,占据第一恒磨牙的位置,导致第一恒磨牙萌出时位置不足,出现排列不齐等情况。在乳牙期,家长应重视乳牙的健康,及时治疗龋齿,避免乳牙过早缺失,若乳牙早失,应根据情况及时制作间隙保持器,维持牙弓长度,为恒牙萌出创造良好的条件。

乳牙滞留:乳牙未能按时脱落,占据了恒牙萌出的位置,可导致恒牙异位萌出,出现牙齿排列紊乱。比如乳牙牙根吸收不完全,迟迟不脱落,而恒牙已经在乳牙舌侧或唇侧萌出,造成牙齿拥挤、错位等错颌畸形。对于乳牙滞留的情况,应及时拔除滞留的乳牙,让恒牙能够在正常位置萌出。

恒牙萌出顺序异常:恒牙萌出顺序不符合正常的生理顺序,也可能引发错颌畸形。例如恒侧切牙萌出顺序异常,可能导致相邻牙齿的排列受到影响,出现牙齿拥挤或间隙等问题。在替牙期,家长和医生应密切观察恒牙的萌出情况,一旦发现萌出顺序异常,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通过正畸手段引导恒牙回到正常的萌出位置。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牙齿缺失
牙齿缺失常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早期的龋齿或意外事故所造成。中老年患者居多,影响牙齿健康美观度,最常见的现象是上排侧面的牙齿缺少,缺失的牙齿通常是门齿、前臼齿及第三臼齿。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为什么吃东西老是咬到口腔内壁
来庆国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吃东西老是咬到口腔内壁,可能有牙齿咬合关系不良、咀嚼习惯不佳、口腔内壁局部病变、神经系统问题、精神心理因素等原因。 首先,可能是牙齿咬合关系不良。如果牙齿排列不整齐、存在错颌畸形等情况,就容易在咀嚼过程中导致牙齿与口腔内壁的不协调运动,从而增加咬到内壁的概率。 其次,咀嚼习惯不佳也可能是一个因素。有
牙齿经常咬到口腔内壁是什么原因
来庆国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牙齿经常咬到口腔内壁可能由牙齿咬合关系不良、咀嚼习惯不佳、精神因素、口腔局部问题、神经系统问题等多种原因引起。 1.牙齿咬合关系不良 如果牙齿排列不整齐、存在错颌畸形等问题,会导致在咀嚼过程中牙齿与口腔内壁的正常位置关系发生改变,从而容易咬到。比如深覆颌、深覆盖等情况,都可能增加咬到口腔内壁的几率。
不戴牙套怎么矫正牙齿
来庆国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不戴牙套也可以通过隐形矫正器、舌侧矫正、功能矫治器、正颌外科手术、牙齿修复等方法来矫正牙齿。 1.隐形矫正器 这是一种透明的矫正装置,可以自行摘戴,较为美观和舒适。它通过一系列逐渐变化的矫正器来逐步调整牙齿的位置。这种方式相对传统牙套更加隐蔽,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较小。 2.舌侧矫正 将矫正装置安装在牙
牙齿歪了怎么自行矫正
来庆国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牙齿歪了不能自行矫正。 自行矫正牙齿需要对口腔正畸学有深入的了解,包括牙齿移动的力学原理、不同类型错颌畸形的矫正方法等。普通人不具备这些专业知识,盲目尝试可能导致牙齿损伤、松动甚至脱落。此外,不正确的自行矫正手段可能会破坏口腔的正常咬合关系,引起咬合创伤,进而导致牙龈炎症、牙周炎等一系列口腔疾病。
孩子几岁牙齿矫正好
来庆国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牙齿矫正一般是指矫正牙齿,孩子几岁矫正牙齿好与牙齿错颌的严重程度及类型等因素有关,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 如果孩子仅是单纯地牙齿排列不齐,建议在乳牙全部脱落、恒牙完全萌出的时候进行矫正,一般在12岁左右。但如果是严重的错颌畸形,则需要尽早进行干预,一般可在3~6岁开始矫正,通过早期诱导发育,能够防止牙
牙列不齐是什么
来庆国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牙列不齐主要是指患者的牙弓形态和牙齿的排列存在异常,是错颌畸形的临床表现之一。 牙列不齐好发于恒牙初期。患者发生牙列不齐的情况时,可能会导致其出现牙列拥挤、牙列间隙、牙齿错位等不舒服的症状,如果患者不及时矫正牙弓的形态和牙齿的排列情况,则会造成其病情持续发展,使其出现牙龈炎、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牙列不
牙齿整形要怎么治疗
来庆国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牙齿整形的治疗方法包括活动托槽、功能托槽、固定托槽等。 1、活动托槽 活动托槽是一种可摘托槽,患者可自行摘戴,适用于解除口腔不良习惯、矫治错颌畸形等,有利于牙齿位置异常的恢复。 2、功能托槽 功能托槽的牙齿矫正主要依靠患者的口颌系统肌力或持久柔和的矫形力,对于矫正牙齿畸形有一定的帮助。 3、固定托槽
上下牙齿咬合不齐怎么矫正
来庆国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上下牙齿咬合不齐的矫正方法包括功能矫正、固定矫正、隐形矫正等。 1、功能矫正 适用于牙齿异常发育和存在不良习惯的人群,通过功能矫正有利于调节上下颌骨位置、训练颌面部肌肉功能,进而缓解上下牙咬合不齐的症状。 2、固定矫正 包括牙套、金属托等,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佩戴,有利于纠正错颌畸形,使牙齿恢复正常排
牙齿天包地是什么病
来庆国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牙齿天包地是牙齿排列的一种异常情况,属于牙齿错颌畸形。 天包地指的是上颌牙齿过度向前突出,使得在咬合时上颌牙齿覆盖了下颌牙齿,甚至可能伴随下巴凹下去的现象。该情况的出现与遗传因素、发育异常、不良习惯等原因有关,可能会导致进食、言语等困难,并对面部美观产生不良影响。 在进行牙齿天包地的治疗时,应选择正
什么是地包牙
来庆国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地包牙一般指地包天,是指牙齿反颌的一种情况,具体表现为上前牙错位于下前牙后侧,前牙无咬合功能,上牙槽及上唇后缩。 地包牙的形成原因多样,主要包括上颌发育不足、下颌过度发育以及反覆合和反覆盖大等因素。从症状上看,地包牙不仅影响牙齿的排列和咬合功能,还可能导致下颌前突,影响面部美观。 根据病情的不同,地
什么是错颌畸形
周炼 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三甲
错颌畸形就是指牙齿的咬合不正常而引发的一系列畸形,包括上颌前突、上颌后缩、下颌前突、下颌后缩、下颌偏斜等,这些也都叫牙颌面畸形。错颌畸形会严重地影响到患者的面型,尤其是下1/3的面部轮,所以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