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小孩肥胖症需从身高体重测量与计算、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多方面进行,包括用标准工具测身高体重算BMI、观察一般状况与体脂分布、做血液生化及其他实验室检查、行超声、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还需考虑年龄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全面系统评估以早期发现并干预。
一、身高体重测量与计算
1.测量工具与方法
使用标准的身高体重测量仪进行测量。测量时小孩需脱去外套、鞋等,尽量赤足,直立于测量仪平台上,头部保持正直,双眼平视前方,测量者读取身高数值。体重测量则是让小孩平稳站在体重秤上,读取体重数值。
对于婴幼儿,可使用婴儿磅秤进行测量,测量时要保证婴儿处于安静状态,准确记录身高和体重数据。
2.体重指数(BMI)计算
体重指数(BMI)的计算公式为: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例如,一个身高1.2米,体重24千克的小孩,其BMI=24÷(1.2×1.2)=16.67,但对于儿童,BMI有相应的年龄、性别参考值。通过将小孩的BMI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BMI参考值标准进行比较,来初步判断是否肥胖。一般来说,BMI在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第95百分位以上可考虑为肥胖。
二、体格检查
1.一般状况观察
观察小孩的外貌,看是否有体型肥胖的表现,如腹部脂肪堆积明显、双下巴、四肢粗壮等。同时观察皮肤情况,肥胖儿童可能存在皮肤褶皱处潮湿、发红等情况,长期肥胖还可能出现黑棘皮症等皮肤改变。
检查小孩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肥胖儿童往往血压偏高、心率偏快,这是因为肥胖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负担加重。
2.体脂分布检查
可以通过触诊来初步了解体脂分布情况。观察腹部、腰部、臀部等部位的脂肪堆积程度,腹部肥胖(中心性肥胖)的儿童患代谢性疾病的风险相对更高。此外,还可以借助一些简单的仪器辅助检查,如生物电阻抗法,通过检测人体电阻抗来评估体脂含量和分布情况,但这种检查相对专业,一般在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操作。
三、实验室检查
1.血液生化检查
血脂检查:肥胖儿童常伴有血脂异常,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例如,相关研究表明,肥胖儿童中血脂异常的发生率较高,通过检测血脂水平可以了解小孩体内脂代谢情况。
血糖检查:检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肥胖儿童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通过血糖检查可以早期发现是否存在糖代谢异常。空腹血糖的正常参考值一般为3.9-6.1mmol/L,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正常参考值为4%-6%,肥胖儿童若糖化血红蛋白升高或空腹血糖异常,需警惕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
肝功能检查:肥胖可能引起肝脏脂肪变性,导致肝功能异常,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等,通过肝功能检查可以了解肝脏的健康状况。
2.其他实验室检查
胰岛素水平检查:肥胖儿童常存在胰岛素抵抗,检测胰岛素水平可以辅助判断胰岛素抵抗情况。正常情况下,胰岛素水平在一定范围内,肥胖儿童胰岛素水平往往升高。
甲状腺功能检查:甲状腺功能异常也可能影响体重,所以需要检查甲状腺激素水平,如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等,以排除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导致的体重异常增加。甲状腺功能减退时,TSH升高,T3、T4降低。
四、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可以观察肝脏、胆囊等脏器的脂肪浸润情况,肥胖儿童可能出现肝脏脂肪含量增多,胆囊壁增厚等表现。通过腹部超声还能测量肝脏的脂肪含量,对于评估肥胖相关的肝脏损害有一定帮助。
颈部血管超声:对于肥胖儿童,颈部血管超声可以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情况,因为肥胖可能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早期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等改变,通过颈部血管超声能早期发现血管病变迹象。
2.CT或MRI检查
CT检查:可以更精确地测量体脂含量,通过CT扫描不同部位的组织,计算出体脂百分比等指标。同时,对于一些特殊部位的脂肪堆积,如内脏脂肪,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其分布和含量,内脏脂肪增多与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关联密切。
MRI检查:相对CT,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更高,能更准确地评估体脂分布,尤其是内脏脂肪的情况。但MRI检查相对费用较高,且对于小孩来说,需要在安静状态下配合检查,一般在有特殊需求时,如需要精确评估体脂分布且其他检查不能满足时才会采用。
在检查小孩肥胖症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小孩的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的小孩生长发育特点不同,BMI的参考标准也不同。同时,要关注小孩的生活方式,如饮食情况(是否高热量、高脂肪饮食)、运动情况(运动量是否不足)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肥胖的发生和发展,在检查时也需要综合评估这些生活方式因素对小孩体重和健康状况的影响。对于肥胖儿童的检查,要全面、系统,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估,以便早期发现肥胖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