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积液不治疗后果严重,积液量少也可能因原发病进展影响健康,量多会严重影响呼吸、循环系统功能,特殊人群受影响更甚;其常见病因有感染性的肺炎旁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膜炎,非感染性的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的胸部X线、CT检查,以及胸腔穿刺抽液的外观、生化、细胞学、病原学检查,需明确病因采取相应治疗避免病情延误。
一般情况:若胸腔积液量较少,部分患者可能暂时无明显不适症状,但仍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因为胸腔积液可能是由多种潜在疾病引起,如肺炎、结核等,原发病若未得到控制,积液可能会逐渐增多。例如,肺炎导致的胸腔积液,若不治疗,肺炎可能进一步加重,出现持续发热、咳嗽加剧等症状,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和日常生活质量。
特殊人群:对于老年人,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即使少量胸腔积液不及时治疗,也可能因身体代偿能力下降,使病情进展相对较快,更容易出现呼吸方面的不适,如活动后气短等情况逐渐加重。而儿童患者,由于其呼吸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少量胸腔积液不治疗也可能影响肺的正常通气和换气功能,进而影响身体的氧供,对生长发育产生潜在影响。
积液量较多时
呼吸功能方面:随着胸腔积液量增多,会压迫肺组织,导致肺组织受压萎陷,严重影响呼吸功能。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费力,不能平卧等。例如,大量胸腔积液时,患者的胸廓可能会因积液的压迫而变形,影响肺部的扩张,使得吸入的氧气量减少,体内二氧化碳潴留,进而引起一系列全身症状。
对循环系统的影响:胸腔积液量较多还可能影响心脏的功能,因为胸腔积液的增多会对纵隔产生压迫,影响心脏的正常搏动和血液回流。可导致心脏输出量减少,出现心慌、血压下降等表现。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患者,这种影响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心脏的缺血缺氧状态,增加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特殊人群:孕妇患者出现胸腔积液不治疗时,不仅会影响自身的呼吸和循环功能,还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因为孕妇需要为胎儿提供充足的氧供,胸腔积液导致的呼吸功能受限会使母体氧供不足,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而患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胸腔积液不治疗时,由于其肝肾功能本身就存在障碍,身体对积液相关的病理变化调节能力更差,病情可能会迅速恶化,出现更严重的呼吸和循环功能紊乱等情况。
胸腔积液的常见病因
感染性因素
肺炎旁胸腔积液:肺炎引起的胸腔积液较为常见,是由于肺部的感染蔓延至胸膜,导致胸膜炎症渗出形成积液。例如,细菌性肺炎时,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可刺激胸膜,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到胸腔。
结核性胸膜炎: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胸膜引起,结核杆菌可通过直接蔓延等方式到达胸膜,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胸腔积液。这种情况在结核高发地区较为常见,患者除了胸腔积液相关症状外,还可能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结核中毒症状。
非感染性因素
恶性肿瘤:如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转移至胸膜,可引起胸腔积液。肿瘤细胞侵犯胸膜后,会刺激胸膜产生大量积液,且多为血性积液。例如,肺癌患者发生胸膜转移时,胸腔积液中可找到癌细胞。
结缔组织病:像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结缔组织病,也可能累及胸膜,导致胸腔积液。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反应异常有关,免疫系统攻击胸膜组织,引起炎症渗出。
胸腔积液的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胸腔内有无积液以及大致的积液量。少量胸腔积液时,X线表现为肋膈角变钝;中等量积液时,表现为胸腔下部均匀的致密影,上缘呈外高内低的弧形;大量积液时,患侧胸腔大部分呈致密影,纵隔向健侧移位。
胸部CT检查:对于胸腔积液的诊断更为敏感,能更清晰地显示胸腔内积液的情况,还可以发现一些隐匿的病变,如肺部的小结节、胸膜的肿块等,有助于明确胸腔积液的病因。例如,能发现早期的肺癌胸膜转移灶等。
胸腔穿刺抽液检查
外观检查:通过观察胸腔积液的颜色、透明度等初步判断病因。血性积液常见于恶性肿瘤、结核性胸膜炎等;淡黄色清亮积液可能见于肺炎旁胸腔积液等;脓性积液则提示感染性胸腔积液。
生化检查:包括积液的酸碱度、蛋白质、葡萄糖等指标的检测。例如,结核性胸膜炎时,胸腔积液的pH值常降低;恶性胸腔积液中葡萄糖含量多降低;漏出液的蛋白质含量一般低于30g/L,渗出液则高于30g/L。
细胞学检查:查找胸腔积液中的癌细胞,对于诊断恶性胸腔积液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在积液中找到癌细胞,基本可以明确为恶性肿瘤导致的胸腔积液。
病原学检查:对于感染性胸腔积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核分枝杆菌检查等病原学检查,有助于明确感染的病原体,指导临床用药。例如,结核性胸膜炎时,结核分枝杆菌检查可能呈阳性。
总之,胸腔积液不治疗是非常危险的,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呼吸、循环等系统功能障碍,不同病因引起的胸腔积液需要通过多种诊断方法明确病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病情延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