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呼吸道感染是一年内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感染次数频繁超出正常范围的临床综合征,其原因包括自身因素(免疫功能异常、营养状况不佳、解剖结构异常)、环境因素(空气污染、居住环境拥挤)、其他因素(喂养方式不当、缺乏体育锻炼、气候因素、基础疾病影响)。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营养缺乏等自身因素易致感染;空气污染、居住拥挤等环境因素增加感染风险;喂养不当、缺乏锻炼等其他因素也会引发反复呼吸道感染,基础疾病儿童更易反复感染。
一、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定义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一年内上呼吸道感染或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频繁超出正常范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有相应的诊断标准,如0-2岁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每年应≥7次,下呼吸道感染每年应≥3次;3-5岁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每年应≥6次,下呼吸道感染每年应≥2次;6-12岁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每年应≥5次,下呼吸道感染每年应≥2次等。
二、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原因
(一)自身因素
1.免疫功能异常
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如免疫球蛋白含量相对较低,尤其是IgG亚类水平不足,黏膜免疫功能也未完全成熟。例如,婴儿从母体获得的IgG在6个月后逐渐降低,而自身合成IgG的能力较弱,这使得他们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相对较差,容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
营养状况不佳
维生素缺乏:维生素A缺乏会影响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和功能,使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容易遭受病原体侵袭。研究表明,维生素A缺乏的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维生素A正常的儿童。例如,维生素A参与糖蛋白的合成,而呼吸道黏膜的表面活性物质含有糖蛋白,缺乏维生素A时,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黏液分泌功能异常,纤毛运动减弱,从而降低了呼吸道的自净能力。
微量元素缺乏:锌缺乏会影响T淋巴细胞功能和吞噬细胞的活性。锌是许多酶的组成成分或酶的激活剂,在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功能发挥中起着重要作用。缺锌儿童的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功能降低,导致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例如,锌缺乏时,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减弱,白细胞介素-2等细胞因子的产生减少,进而影响机体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
2.解剖结构异常
儿童呼吸道解剖特点:儿童的呼吸道相对较窄,尤其是婴幼儿的鼻道较狭窄,鼻窦发育不完善,咽鼓管较宽、短、直,呈水平位,这些解剖结构特点使得儿童更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且感染后容易扩散。例如,婴幼儿的咽鼓管短而直,鼻咽部感染时容易通过咽鼓管波及中耳,引起中耳炎。
(二)环境因素
1.空气污染
室内外空气污染:室外的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含有大量的颗粒物、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室内的装修污染、二手烟等都会对呼吸道黏膜产生刺激,损伤呼吸道黏膜的纤毛和上皮细胞,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长期处于空气污染环境中的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例如,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病率比空气质量良好地区的儿童高20%-30%。
2.居住环境拥挤
人群密集场所易传播病原体:在幼儿园、学校等人群密集的场所,病原体容易通过空气飞沫、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儿童在这些环境中接触病原体的机会增加,从而增加了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风险。例如,一个班级中有一名儿童患感冒,在拥挤的教室环境下,其他儿童被传染的概率较高,容易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情况。
(三)其他因素
1.喂养方式不当
母乳喂养不足: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等免疫活性物质,能够增强婴儿的免疫力。母乳喂养不足的婴儿,从母乳中获得的免疫保护减少,容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例如,研究发现,纯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的婴儿,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人工喂养或母乳喂养不足6个月的婴儿。
2.缺乏体育锻炼
运动不足影响机体免疫力: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儿童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长期缺乏体育锻炼的儿童,机体的免疫功能相对较低,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减弱,容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例如,经常参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的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比缺乏锻炼的儿童低约1/3。
3.气候因素
气温变化大易引发感染:季节交替、气温骤变时,儿童的呼吸道黏膜容易受到刺激,血管收缩,局部血液循环减少,防御功能降低,从而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例如,在秋冬季节,气温较低,儿童如果没有及时增减衣物,容易因着凉而发生呼吸道感染,且反复感染的概率增加。
4.疾病因素
基础疾病影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基础疾病的儿童,其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已经存在异常,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而且感染后病情往往较重,恢复较慢。例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由于心肺功能受损,肺部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出现肺部淤血,为病原体的滋生创造了条件,从而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