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癌综合征和类癌综合征的区别

来源:民福康

伴癌综合征与类癌综合征在定义与发病机制、好发肿瘤类型、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上均有区别,伴癌综合征是肿瘤通过产生特殊物质致远处组织器官一系列表现,多种肿瘤可伴发,表现多样,诊断结合肿瘤病史等,治疗针对原发肿瘤及对症处理;类癌综合征由类癌细胞分泌生物活性物质引起,主要见于类癌,有皮肤潮红等典型表现,靠血液等检查诊断,治疗包括手术及药物等,不同人群患相关综合征时需注意相应特点。

伴癌综合征:是指肿瘤通过产生某些特殊的激素、体液因子、酶或代谢产物等,作用于远处组织或器官,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肿瘤细胞异常分泌生物活性物质有关,这些物质进入血液循环后,可对机体多个系统产生影响。例如,肺癌患者可能出现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导致库欣综合征表现,这是因为肿瘤细胞异常合成并分泌ACTH,进而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皮质醇。

类癌综合征:是由于类癌细胞分泌5-羟色胺(血清素)、缓激肽、组胺等生物活性物质所引起的一组综合征。类癌多起源于胃肠道和呼吸道的嗜银细胞,这些细胞具有分泌生物活性胺和多肽类物质的功能。当类癌增长到一定体积时,这些生物活性物质进入血液,从而引发相应的临床症状。例如,类癌患者可出现皮肤潮红、腹泻、哮喘等症状,是因为5-羟色胺等物质引起血管扩张、胃肠道蠕动增加以及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等。

好发肿瘤类型

伴癌综合征:可见于多种肿瘤,如肺癌可伴发骨代谢异常、高钙血症等;肝癌可能出现低血糖症等;肾癌可引起红细胞增多症等。不同肿瘤伴发的伴癌综合征表现各异,这与肿瘤细胞分泌的特定物质相关。

类癌综合征:主要见于类癌,约90%的类癌发生于胃肠道(如阑尾、小肠、直肠等),少数发生于呼吸道。胃肠道类癌中,阑尾类癌相对常见,一般恶性程度较低;小肠类癌发生转移的风险相对较高,更易引发类癌综合征。呼吸道类癌相对少见,但也可出现类癌综合征表现。

临床表现

伴癌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以内分泌紊乱相关表现较为常见。例如,小细胞肺癌伴发的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可出现向心性肥胖、满月脸、多血质外貌、皮肤紫纹等库欣综合征表现;肝癌伴发的低血糖症,患者可出现心悸、出汗、头晕、乏力等低血糖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等;肾癌伴发的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可出现面色红润、头痛、眩晕等症状。

类癌综合征:典型表现为皮肤潮红,通常为突发性,可因情绪激动、饮酒、进食等诱发,颜色可为粉红色或紫红色,可局限于面部、颈部,也可累及全身;腹泻较为常见,多为水样便,每日数次至十余次不等,可伴有腹痛;还可出现哮喘样发作,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息等;部分患者可出现心脏瓣膜病变,如三尖瓣或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等,这是由于长期大量的5-羟色胺等物质刺激心脏所致。

诊断方法

伴癌综合征:需要结合肿瘤病史、临床表现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例如,怀疑肺癌伴发异位ACTH综合征时,需检测血液中ACTH、皮质醇水平,同时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CT)以明确肺部肿瘤情况。还可进行一些特殊的激发试验或抑制试验等辅助诊断。此外,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也有一定参考价值,如肝癌伴低血糖时,甲胎蛋白(AFP)等肿瘤标志物可能异常升高。

类癌综合征:血液中5-羟色胺及其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的测定是重要的诊断依据,患者血液及尿液中5-HIAA水平常显著升高。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等可用于发现类癌肿瘤的部位、大小及转移情况。对于胃肠道类癌,内镜检查结合组织病理学活检是确诊的重要手段,通过内镜可直接观察胃肠道黏膜病变,并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细胞性质。

治疗原则

伴癌综合征:治疗主要针对原发肿瘤进行,如手术切除肿瘤、放疗、化疗等。同时,针对伴发的综合征进行对症处理。例如,肺癌伴高钙血症时,可给予补液、使用双膦酸盐等药物降低血钙水平;肝癌伴低血糖时,需注意补充葡萄糖以缓解症状。

类癌综合征:治疗包括手术切除类癌肿瘤,对于能够完整切除的类癌,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对于无法手术切除或已有转移的患者,可使用药物治疗,如生长抑素类似物(如奥曲肽),它可以抑制5-羟色胺等生物活性物质的分泌,从而缓解皮肤潮红、腹泻等症状;对于出现心脏瓣膜病变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心脏瓣膜置换等手术治疗。

不同人群在面对伴癌综合征和类癌综合征时需注意:对于肿瘤患者,尤其是出现相关伴发综合征表现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诊断。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对综合征相关症状的耐受能力较差,更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儿童患者则需考虑肿瘤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综合征对其生理功能的损害,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特殊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检查和治疗方案,尽量减少治疗对儿童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女性患者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考虑激素水平等因素对综合征表现的影响以及治疗药物对内分泌的干扰等情况。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类癌综合征
类癌综合征是由恶性类癌细胞分泌多种活性物质形成的临床综合征,主要是由于类癌细胞分泌物引起,包括5-羟色胺、缓激肽以及组胺等,存在家族遗传史、类癌肝转移等原因一般也会诱发疾病。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类癌早期症状?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肺类癌属于肺癌的一种,多见临床表现包括了咳嗽、喘鸣、血痰还有其他气道阻塞造成的症状。但是很多病人也可以没有症状,只是在拍胸片或者CT扫描时偶然发现。类癌综合症也可以有皮肤潮红、腹痛、腹泻、哮喘等情况。
类癌是怎么回事?
朱希山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类癌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人体的胃肠道内,并且可以累及人体内各个器官,但是不具有传染性。类癌的病因尚不明确,但是可能与基因突变以及遗传因素影响等原因有关。患者处于疾病早期时并无明显症状,但是随着疾病的发展可能会导致面部、颈部等处皮肤潮红的症状,多呈阵发性发作或者是突然发作,同时皮肤的颜色可以
类癌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类癌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有腹泻、腹痛等消化系统表现和皮肤潮红、烧灼感等皮肤黏膜表现以及过度换气、哮喘等呼吸系统表现等。 大多数类癌综合征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电解质紊乱等消化系统的表现;患者情绪激动、摄入食物、饮热水时,其头面部、颈部、上胸部皮肤可能会出现皮肤潮红、轻微烧灼感等表现;部分患者可能还会
阑尾类癌怎么治疗
钟志强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三甲
阑尾类癌的患者需要进行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要注意保持充分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影响身体恢复。平时以清淡饮食为主,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2、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多柔比星、干扰素、奥曲肽等药物治疗,从而抑制肿瘤生长,促进身体恢复。 3、手术治疗 对于确诊存在
阑尾类癌需要做盲肠切除吗
钟志强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三甲
一般情况下阑尾类癌患者需要做盲肠切除。 阑尾类癌通常指局部组织出现恶性病变且异常增生,因为恶性肿瘤细胞容易发生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同时阑尾属于盲肠的一部分,所以手术治疗时应该切除盲肠进行根治性治疗,降低疾病复发的几率。 患者术后要注意清淡饮食,少吃花椒、辣椒、大蒜等刺激性食物,防止辛辣物质影
阑尾类癌一般多久转移
钟志强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三甲
阑尾类癌转移没有固定时间。 阑尾类癌属于低度恶性肿瘤,由于每位患者的病情程度以及体质不同,转移没有明确时间界限,无法一概而论。阑尾类癌早期很少出现转移的情况,但中晚期患者如果病情发展至一定严重程度,可能会向邻近组织侵犯,出现扩散或转移的情况。 患者确诊后需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心态。饮食以清淡为主,
癌症晚期可以治愈吗
朱希山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癌症晚期通常是不可以治愈的。 临床上癌症在晚期阶段,常常会向周围或远处淋巴结转移,亦有可能向肺脏、肝脏、肾上腺、骨骼、脑组织等远处器官进行转移,其原因在于癌症晚期患者血液中存在大量癌细胞,此类癌细胞随血循环便可经过各个组织,亦是癌症复发或转移的根源,这个时期的癌细胞流动性较强,故应用化疗方法亦无法彻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g1是不是癌症
朱希山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G1一般不是癌症。 临床上,根据肿瘤细胞增殖活跃程度将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为G1、G2和G3级,其中G1级的肿瘤恶性程度最低,多数生长缓慢,通常不是癌症,在经过手术切除后,通常预后良好。但因为组织结构像癌,也可称为类癌,介于良性和恶性肿瘤之间的状态。但是,有少部分G1级别的直肠神经
早期直肠类癌能治愈吗
朱希山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早期直肠类癌,大多可以治愈。 直肠类癌是一种起源于直肠黏膜上皮内嗜银细胞的肿瘤,是一种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的肿瘤,从生物行为学角度分析,更趋向于良性肿瘤。如果在早期诊断,并及时进行手术切除后,几乎没有复发和转移的风险,所以大多数患者都可以治愈。 直肠类癌与不良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患者在治疗后,应
内分泌癌症是怎么引起的
朱希山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内分泌癌症种类较多,如类癌综合征、胃泌素瘤、胰岛细胞瘤等,疾病不同病因也有所不同。 1、类癌综合征 类癌综合征是比较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异位激素综合征,该病确切病因尚未阐明,考虑是由恶性类癌细胞分泌的组织胺、缓激肽、5-HT等物质引起的。 2、胃泌素瘤 胃泌素瘤是发生于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良性
什么是类癌综合征
陈洁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类癌综合征是指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分泌的一些血管活性激素,特别是以五羟色胺代表的血管活性激素,导致出现皮肤潮红、腹泻、哮喘等临床症状的一些综合征,我们称之为类癌综合征。类癌综合征最常出现于长于空肠或者是回肠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也有少部分长于呼吸道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或者是十二指肠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也可以出现类癌综合征。类癌综合征在严重的情况下会
什么是大肠类癌
王武明 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二医院 三甲
大肠类癌又被称为大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又称嗜铬细胞瘤。神经内分泌肿瘤有一定神经内分泌功能,根据分泌激素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临床症状,如果分泌胰岛素,会引起低血糖。大肠类癌神经内分泌肿瘤,有时会分泌各种不同激素,引起不同症状。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低度恶性肿瘤,经过手术切除能达到明显效果。有人认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类癌,没有明显达到癌,实际上它是低度恶性
什么是类癌综合征
陈洁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类癌综合征是指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分泌血管活性激素,特别是以五羟色胺代表血管活性激素,导致患者出现皮肤潮红、腹泻、哮喘等临床症状综合征,称为类癌综合征。类癌综合征最常出现于长于空肠或是回肠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也有少部分长于呼吸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或是十二指肠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它也可以出现类癌综合征。
类癌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邱金宝 副主任医师
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类癌综合征是指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分泌很多物质,可以是血管活性物质,可以引起人体皮肤潮红、哮喘、腹泻、心跳加快等症状。出现类癌综合征,主要处理方法是控制原发肿瘤,只有神经内分泌肿瘤控制了,分泌血管活性物质才会减少,症状才会得到缓解。
类癌和癌的区别
邱金宝 副主任医师
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癌症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还有一种是位于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间的肿瘤,叫做交界性肿瘤,也就是类癌。类癌恶性程度比较低,病情发展比较缓慢,对身体影响比较小。如果任其发展也可能逐渐侵犯周围组织、神经而出现症状。可以认为类癌是一种低度的恶性肿瘤。
类癌是什么病
邱金宝 副主任医师
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之间还存在一种交界性肿瘤,类癌就是交界性肿瘤,大多数见于消化道。类癌生长速度比较缓慢,恶性程度比较低,是分化比较好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这种类癌肿瘤会分泌激素类物质,引起皮肤潮红、腹泻等症状。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