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颌关节炎的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创伤因素中咬合创伤(不同年龄段、性别、生活方式及有牙齿缺失未修复等病史人群易受影响)和外力撞击(各年龄段、无明显性别差异、从事高风险运动及有面部外伤史人群易受影响)可引发;咬合因素中咬合干扰(各年龄段、无明显性别差异、有牙齿正畸史等病史人群易受影响)和咬合关系异常(各年龄段、无明显性别差异、有颌骨发育不良等病史人群易受影响)可导致;精神心理因素中焦虑紧张(各年龄段、无明显性别差异、有精神疾病史等人群易受影响)和抑郁情绪(各年龄段、女性相对易出现、有心理疾病史等人群易受影响)会诱发;全身系统性疾病因素中类风湿关节炎(中青年人多发、女性相对高发、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人群易受影响)和骨关节炎(中老年人多发、女性绝经后易发病、有骨关节炎家族史及长期过度使用颞颌关节人群易受影响)可引发颞颌关节炎。
一、创伤因素
1.咬合创伤
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因咬合创伤引发颞颌关节炎。儿童若有乳牙排列不齐、换牙期咬合关系异常等情况,可能导致咬合创伤。比如乳牙滞留,新萌出的恒牙位置异常,咀嚼时受力不均,长期下来可能引发颞颌关节的问题。成年人长期偏侧咀嚼,会使一侧颞颌关节承受过大压力,也容易造成咬合创伤进而诱发颞颌关节炎。性别上,一般没有明显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下,如习惯单侧咀嚼的人群风险更高。生活方式中,长期进食较硬食物,像经常吃坚果、牛肉干等,会增加牙齿和颞颌关节的负担,容易引起咬合创伤。病史方面,有牙齿缺失未及时修复的人群,邻牙会向缺牙区倾斜,导致咬合关系改变,引发咬合创伤,增加颞颌关节炎的发病风险。
外力撞击: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因面部受到外力撞击而导致颞颌关节损伤,从而引发颞颌关节炎。例如交通事故中面部受伤、运动时脸部被撞击等情况。儿童在玩耍时不慎摔倒面部着地,也可能导致颞颌关节的外力损伤。性别上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中从事高风险运动(如拳击、足球等)的人群更容易发生面部外力撞击,增加患病风险。有面部外伤病史的人群,颞颌关节损伤修复不当等情况可能导致颞颌关节炎复发或发病。
二、咬合因素
1.咬合干扰
年龄:儿童换牙过程中可能出现咬合干扰,比如乳牙与恒牙的咬合关系不协调。青少年时期牙齿发育基本定型,但如果有牙齿矫正过程中操作不当等情况也可能出现咬合干扰。成年人如果牙齿发生磨耗、龋坏等情况也会造成咬合干扰。性别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中饮食偏硬等习惯可能加速牙齿磨耗,引发咬合干扰。病史方面,有牙齿正畸史的人群,如果正畸过程中咬合调整不当,容易出现咬合干扰,进而诱发颞颌关节炎。
咬合关系异常: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存在咬合关系异常,如深覆合、深覆盖等。儿童可能因先天的颌骨发育异常导致咬合关系异常,成年人可能由于牙齿的退行性改变等原因出现咬合关系异常。性别无影响,生活方式中长期精神紧张可能导致咀嚼肌功能紊乱,进而影响咬合关系,增加颞颌关节炎风险。有颌骨发育不良病史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咬合关系异常,引发颞颌关节炎。
三、精神心理因素
1.焦虑和紧张
年龄: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受到精神心理因素影响,儿童如果学习压力大等也可能出现焦虑紧张情绪。青少年面临学业压力等,更容易出现焦虑紧张。成年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等情况易导致焦虑紧张。性别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中长期处于高压力工作环境、生活不规律的人群,焦虑紧张情绪更常见,增加颞颌关节炎发病风险。病史方面,有精神疾病史的人群本身精神心理状态不稳定,更容易因焦虑紧张诱发颞颌关节炎。
抑郁情绪: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出现抑郁情绪,儿童可能因家庭环境等因素出现抑郁倾向,青少年可能因社交等问题抑郁,成年人可能因生活事件如失业、家庭变故等出现抑郁。性别上,女性相对更容易出现抑郁情绪,可能与生理周期、社会角色等因素有关。生活方式中缺乏社交活动、长期独处等情况可能导致抑郁情绪,增加颞颌关节炎风险。有心理疾病病史的人群,抑郁情绪更易诱发颞颌关节炎。
四、全身系统性疾病因素
1.类风湿关节炎
年龄: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多见于中青年人。儿童很少患类风湿关节炎引发颞颌关节炎,但也有报道。性别上,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生活方式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响不直接,但自身免疫状态与生活方式中的作息、饮食等有关,如长期作息不规律可能影响自身免疫功能,增加类风湿关节炎发病风险,进而诱发颞颌关节炎。病史方面,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更高。
骨关节炎:中老年人多发,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退变等情况易引发骨关节炎,累及颞颌关节时可导致颞颌关节炎。性别上,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变化,骨关节炎发病风险增加,更易出现颞颌关节的骨关节炎改变。生活方式中,长期过度使用颞颌关节,如长期大张口打哈欠、长期咀嚼硬物等,会加速颞颌关节软骨的磨损,促进骨关节炎的发生,进而引发颞颌关节炎。有骨关节炎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也会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