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胸是胸腔内血液积聚的病理状态,病因有创伤性(闭合性、开放性创伤致血管破裂)和非创伤性(胸部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等);临床表现因血量不同有差异,少量多无明显症状,中量及大量有呼吸循环障碍等症状和相应体征;诊断靠影像学检查(X线、CT)和胸腔穿刺抽不凝固血液确诊;治疗分少量观察、中量大量的穿刺抽血、闭式引流及手术等;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女性及有基础疾病者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病因
1.创伤性因素
胸部闭合性创伤:如车祸、坠落等,胸部受到猛烈撞击,导致胸廓内的血管破裂出血,常见的有肋骨骨折端刺破肋间血管、胸廓内动脉等。例如,车祸中胸部受到方向盘的撞击,可能引发胸廓内血管损伤从而导致血胸。
胸部开放性创伤:如刀刺伤、枪弹伤等,直接造成胸腔内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胸腔。比如锐器刺穿胸部,损伤肺部血管或心脏大血管等。
2.非创伤性因素
胸部疾病:如肺结核、肺癌、肺脓肿等疾病侵蚀肺部血管,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进入胸腔。例如肺癌组织侵犯周围血管,可引起出血形成血胸。
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像血友病、严重的肝脏疾病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等,患者即使受到轻微创伤也可能发生自发性血胸。例如血友病患者,由于体内凝血因子缺乏,轻微的血管损伤就可能引发难以自行停止的出血,进而导致血胸。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少量血胸: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的胸闷不适。因为少量的血液对胸腔的刺激较小,机体能够逐渐代偿。
中量或大量血胸: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呼吸循环障碍症状,如呼吸困难、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大量血液积聚在胸腔,压迫肺组织,影响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同时还会压迫心脏和大血管,影响血液循环。例如大量血胸时,患者呼吸急促,不能平卧,心率加快,血压降低。
2.体征
胸部体征:患侧胸廓饱满,触觉语颤减弱,叩诊呈浊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等。由于血液积聚,胸腔内压力升高,导致胸廓形态改变,肺部被压缩,从而出现相应的体征变化。
三、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少量血胸时可见患侧肋膈角变钝;中量血胸时可见胸腔下部有弧形致密影;大量血胸时可见患侧胸腔大片致密影,纵隔向健侧移位。例如少量血胸时,X线片上仅能看到肋膈角被血液填充而变钝。
胸部CT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胸腔内血液的积聚情况,还可以发现一些导致血胸的原发病变,如肺部的占位性病变等。对于一些复杂的血胸情况,CT检查能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2.胸腔穿刺:胸腔穿刺抽出不凝固的血液即可确诊血胸。因为胸腔内的血液由于肺、心脏和膈肌运动起到去纤维蛋白作用,所以抽出的血液不凝固。如果抽出凝固的血液,可能是穿刺过程中损伤了血管,血液在胸腔内停留时间较短尚未去纤维蛋白化。
四、治疗原则
1.少量血胸:可自行吸收,一般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复查胸部X线等检查,了解血胸的吸收情况。
2.中量或大量血胸
胸腔穿刺抽血:及时进行胸腔穿刺,抽出积血,以减轻胸腔压力,改善呼吸循环功能。对于大量血胸,可能需要多次穿刺抽血。
胸腔闭式引流:如果血胸量较大且持续存在,通常需要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将胸腔内的血液持续引流出来,促进肺复张,同时观察出血情况。如果引流出血液速度较快,提示可能有进行性出血,需要进一步处理,如考虑手术治疗等。
手术治疗:对于进行性血胸(持续大量出血)、凝固性血胸(积血不能自行吸收且已凝固)、感染性血胸等情况,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例如进行性血胸时,通过手术探查,找到出血部位并进行止血等处理。
五、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血胸多因创伤引起,如车祸、高处坠落等。儿童在受伤后血胸的表现可能不如成人典型,需要密切观察其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由于儿童的心肺功能储备相对较弱,血胸对其影响可能更迅速、更严重,所以对于儿童血胸要尽早诊断和处理,及时进行胸腔穿刺或闭式引流等操作,以防止出现严重的呼吸循环衰竭等并发症。
2.老年人
老年人血胸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在治疗血胸的同时,要关注基础疾病的情况。例如老年人血胸时,进行胸腔穿刺或引流等操作要更加谨慎,避免因操作不当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同时,老年人的凝血功能可能相对较差,对于血胸的出血情况要密切观察,预防出血不止等情况发生。
3.女性
女性血胸的病因与男性无明显差异,但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女性的生理特点,如月经周期等一般不影响血胸的诊断和治疗,但在用药等方面如果涉及到一些可能影响月经的药物,需要谨慎选择。在护理方面,要关注女性患者的心理状态,血胸可能给女性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需要给予心理支持。
4.有基础疾病人群
如患有糖尿病的血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血糖的控制,因为高血糖可能影响伤口愈合等情况。对于有肝脏疾病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的血胸患者,除了处理血胸外,要积极治疗肝脏疾病以改善凝血功能,防止出血进一步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