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原因包括牙周疾病(成年人群多由牙周炎、儿童青少年因口腔卫生差致牙龈炎未及时治)、刷牙不当(各年龄段因横向刷牙等机械损伤)、不良修复体(各年龄段因修复体不合适刺激)、年龄因素(老年人生理性退变)、全身性疾病(各年龄段因相关疾病致牙龈问题);治疗包括治疗牙周疾病(成年人群基础及手术治疗、儿童青少年依情况处理)、纠正刷牙不当(指导正确刷牙法)、更换合适修复体(各年龄段依情况换合适修复体)、控制全身性疾病(各年龄段积极治原发疾病配合口腔护理)。
一、牙龈萎缩的原因
1.牙周疾病
成年人群:牙周炎是导致成年牙龈萎缩的主要原因。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因素长期存在,引发牙龈的慢性炎症,炎症会使牙龈组织发生病理性改变,导致牙龈逐渐萎缩。例如,有研究表明,牙周炎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存在不同程度的牙龈萎缩情况,菌斑生物膜的持续存在不断刺激牙周组织,破坏牙周支持结构。
儿童及青少年:若口腔卫生不良,也可能引发牙龈炎,若未及时治疗,炎症可能进一步发展,影响牙龈健康,导致牙龈萎缩,但相对成年人而言,儿童青少年因牙周疾病导致牙龈萎缩的比例相对较低,但也不容忽视,比如一些口腔卫生习惯较差的青少年,也会出现牙龈炎症进而影响牙龈状态。
2.刷牙不当
各年龄段:不正确的刷牙方法,如横向刷牙、刷牙力度过大等,会对牙龈造成机械性损伤。长期的不当刷牙会使牙龈组织受到磨损,导致牙龈萎缩。例如,横向刷牙会在牙龈沟处形成楔状缺损,同时损伤牙龈边缘,长期如此就会引发牙龈萎缩。对于儿童来说,如果家长没有正确教导其刷牙方法,儿童可能会采用不恰当的刷牙方式,同样会对牙龈造成不良影响;成年人若长期坚持错误的刷牙习惯,也会逐渐出现牙龈萎缩问题。
3.不良修复体
各年龄段: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修复体,会对牙龈组织产生持续的压迫或摩擦等不良刺激。比如,修复体边缘不贴合,会不断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炎症和萎缩。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因为佩戴了不合适的修复体而出现牙龈萎缩情况,老年人佩戴假牙后若修复体不合适,更容易引发牙龈问题;年轻人佩戴正畸矫治器等修复体时,如果制作或佩戴不当,也可能影响牙龈健康。
4.年龄因素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龈组织会发生生理性退变,牙龈逐渐退缩,这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一般来说,老年人牙龈萎缩的发生率会逐渐增加,这与牙龈组织的代谢功能下降等因素有关。
5.全身性疾病
各年龄段: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影响牙龈健康导致萎缩,如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口腔感染,包括牙周组织感染,进而导致牙龈萎缩。此外,像血液系统疾病等也可能通过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或免疫功能等,间接导致牙龈萎缩。例如,患有白血病的患者,口腔牙龈可能会出现肿胀、萎缩等改变,这与白血病对机体免疫系统和血液循环的影响有关。
二、牙龈萎缩的治疗
1.治疗牙周疾病
成年人群:首先要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如洁治、刮治等,去除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因素,控制牙周炎症。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牙周手术治疗,如牙周翻瓣术等,以恢复牙周组织的健康,阻止牙龈进一步萎缩。
儿童及青少年:如果是牙龈炎导致的牙龈萎缩,主要是通过彻底清洁口腔,改善口腔卫生状况,控制炎症,牙龈炎得到控制后,牙龈有可能恢复一定的健康状态,但如果已经发展为牙周炎,则需要按照牙周炎的治疗方案进行处理,不过儿童青少年的治疗需要更加谨慎,注重口腔卫生的长期维护。
2.纠正刷牙不当
各年龄段: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巴氏刷牙法要求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照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尽可能伸入邻间隙内,用轻柔的压力,使刷毛在原位进行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每次颤动4-5次,颤动时牙刷移动约1mm,每次只刷2-3颗牙齿,然后将牙刷移至下一组牙齿,重复以上动作。通过正确刷牙方法的指导,减少对牙龈的损伤,促进牙龈健康的恢复。对于儿童,家长要帮助其养成正确刷牙的习惯;对于成年人,要督促其坚持正确的刷牙方式。
3.更换合适修复体
各年龄段:如果是修复体不合适导致的牙龈萎缩,需要及时更换合适的修复体。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口腔情况重新制作修复体,确保修复体边缘贴合,减少对牙龈的刺激,从而缓解牙龈萎缩的状况。老年人在更换假牙时要特别注意选择合适的修复体,确保佩戴舒适;年轻人在佩戴正畸矫治器等修复体时,要定期复诊,及时调整不合适的部分。
4.控制全身性疾病
各年龄段:对于由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牙龈萎缩,首要的是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例如,糖尿病患者要通过饮食控制、药物治疗等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减少口腔感染的发生风险;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则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从根源上改善牙龈萎缩的状况。在治疗全身性疾病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口腔牙龈的状况,采取相应的口腔护理措施来配合全身疾病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