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角炎临床表现包括口角区域皮肤黏膜出现糜烂、皲裂、结痂、红斑等改变,不同类型口角炎有特殊表现,且症状与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儿童多因营养不良、不良习惯等,老年人易因营养不良、皮肤黏膜特点等,生活方式中饮食不均衡、口腔卫生不良、不良习惯等易引发口角炎。
一、临床表现
1.口角区域皮肤黏膜改变
糜烂、皲裂:口角处皮肤黏膜可出现糜烂,表现为局部皮肤黏膜的破损、湿润,有渗出液;也可出现皲裂,即口角处皮肤出现裂隙,深浅不一,轻者仅为皮肤纹理加深,重者可深达肌层,导致张口疼痛,影响进食等活动。例如,在一些因维生素缺乏引起的口角炎中,常可见口角区域的皲裂,裂隙周围皮肤可能有轻度红肿。
结痂:如果口角炎处于慢性炎症过程,渗出的液体干燥后可形成结痂,覆盖在口角破损处。结痂的颜色可因渗出物的成分不同而有所差异,可能为淡黄色、棕色等。
红斑:口角及其周围皮肤可出现红斑,红斑的边界一般比较清楚,颜色可呈淡红色、鲜红色不等。红斑区域的皮肤可能伴有轻度肿胀。
2.不同类型口角炎的特殊表现
营养不良性口角炎
维生素B族缺乏相关表现:除了上述口角区域的糜烂、皲裂等表现外,还可能伴有其他黏膜改变,如舌炎,表现为舌面光滑、发红等;眼部可能出现结膜炎等表现。例如,维生素B缺乏时,除口角炎外,常可同时出现眼部的症状,这是因为维生素B参与体内多种代谢过程,缺乏时会影响多个部位的黏膜组织。对于儿童来说,营养不良性口角炎可能还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缺乏会干扰儿童的正常代谢和组织修复等过程。
铁、蛋白质缺乏相关表现:如果是由于铁、蛋白质缺乏引起的营养不良性口角炎,患者可能还会伴有贫血的表现,如面色苍白、乏力等。在老年人中,由于营养吸收功能可能下降,更容易出现因营养不良导致的口角炎,需要特别注意营养的均衡摄入。
感染性口角炎
真菌性口角炎:多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除了口角的糜烂、皲裂等表现外,在口角区域可能可见白色的假膜,用棉签擦拭时不易擦掉,强行擦拭可能会引起出血。同时,患者可能伴有口腔内其他部位的念珠菌感染表现,如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斑膜等。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的人群,更容易发生真菌性口角炎,因为这些因素会破坏口腔内的正常菌群平衡,有利于白色念珠菌的滋生。
细菌性口角炎:常由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感染引起,口角区域可出现明显的红肿、渗出,渗出物多为脓性,干燥后形成较厚的痂皮。严重时可能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等症状。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或者自身口腔卫生不良的人群,更容易发生细菌性口角炎。例如,儿童如果不注意口腔卫生,口角周围的细菌滋生,就可能引发细菌性口角炎。
接触性口角炎:有明确的接触史,口角区域的症状与接触的过敏原或刺激物相关。接触部位的皮肤黏膜出现红肿、水疱等表现,水疱破裂后可出现糜烂、渗出等。例如,患者可能因使用了某些劣质的口红、牙膏等化妆品或日用品,接触部位的口角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上述症状。在过敏体质的人群中,接触性口角炎的发生风险相对较高,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接触史,以明确病因。
二、症状与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关系
1.年龄因素
儿童:儿童口角炎多与营养不良、口腔卫生不良或咬唇、舔唇等不良习惯有关。儿童的营养摄入如果不均衡,容易缺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从而引发口角炎。例如,一些挑食的儿童,不爱吃蔬菜、水果,就可能导致维生素B族等缺乏。同时,儿童喜欢咬唇、舔唇,唾液经常刺激口角区域,也容易引起口角炎。对于婴幼儿来说,如果是母乳喂养,母亲的乳头卫生情况也会影响儿童口角炎的发生,如果母亲乳头有细菌等感染,可能通过喂养传染给儿童。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牙齿缺失较多,咀嚼功能下降,饮食结构可能相对单一,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尤其是维生素B族、铁、蛋白质等的缺乏,从而引发口角炎。此外,老年人的皮肤黏膜相对较薄,弹性下降,口角区域的皮肤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干燥的空气等,也容易导致口角炎的发生。
2.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不均衡:长期挑食、偏食,饮食中缺乏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容易引发口角炎。例如,长期只吃精细粮食,而很少吃粗粮,就可能导致维生素B族缺乏。对于长期素食的人群,如果不注意补充维生素B等营养物质,也容易出现营养不良性口角炎。
口腔卫生不良:不按时刷牙、漱口,口腔内细菌滋生,容易引发感染性口角炎。尤其是一些戴假牙的人群,如果假牙清洁不彻底,假牙周围的细菌积聚,更容易导致口角区域的感染。此外,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口角区域的皮肤黏膜,增加口角炎的发生风险。
不良习惯:咬唇、舔唇、张口呼吸等不良习惯会破坏口角区域的皮肤黏膜屏障,导致口角区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和感染。例如,张口呼吸的人群,空气直接吹拂口角区域,使口角皮肤黏膜干燥,容易引发口角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