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受病原体感染、机体自身、环境、生活方式等多因素影响,病原体包括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和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机体自身中儿童和老年人易感染,有基础疾病者风险高;环境方面气候、居住和工作环境有影响;生活方式中缺乏运动、睡眠不足、营养不良者易发病,适度运动、充足睡眠、均衡饮食可降低风险。
一、病原体感染
1.病毒因素
多种病毒可引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其中鼻病毒是常见的引发普通感冒的病毒之一,据相关研究,约有30%-50%的普通感冒由鼻病毒引起。另外,冠状病毒也是重要的病原体,某些冠状病毒毒株可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在冬季等季节,其引起感染的比例有所增加。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常可引起较大范围的流行,例如甲型H1N1流感病毒曾在全球引发大规模的流感疫情,感染后易导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关症状。
2.细菌因素
溶血性链球菌是较为常见的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细菌之一,A组溶血性链球菌可导致链球菌性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其感染后可引起咽痛、发热等症状,通过咽拭子培养等检查可发现该细菌。另外,肺炎链球菌也可能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相关疾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肺炎链球菌可侵入上呼吸道引起感染。
二、机体自身因素
1.年龄因素
儿童群体: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对成人更容易发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例如,婴幼儿的呼吸道黏膜娇嫩,呼吸道局部的免疫功能较低,鼻腔狭窄,鼻毛稀少,对空气的净化能力较差,所以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的免疫系统逐渐完善,但在婴幼儿期和学龄前期仍处于相对易感阶段。
老年人:老年人的机体功能逐渐衰退,呼吸道黏膜萎缩,防御功能减弱,呼吸道纤毛运动能力下降,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等,使得老年人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且老年人发生感染后病情往往相对较重,恢复较慢。
2.基础疾病因素
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群,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其呼吸道的防御和修复功能受损,气道黏膜的纤毛运动障碍,气道分泌物清除能力下降,容易导致病原体在呼吸道内定植,从而增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风险。
患有糖尿病的人群,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病毒的生长繁殖,同时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也会受到影响,白细胞的吞噬功能降低等,使得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几率增加,且感染后病情容易加重,不易控制。
三、环境因素
1.气候因素
季节变化与温度、湿度的改变密切相关。在季节交替时,如秋冬季节气温骤降,人体的呼吸道血管收缩,局部血液循环减少,呼吸道的防御功能降低,容易导致病原体入侵引发感染。另外,干燥的气候环境会使呼吸道黏膜干燥,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受限,影响呼吸道的自净作用,增加感染风险;而潮湿的环境则有利于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例如一些病毒在潮湿环境中存活时间可能延长,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2.居住和工作环境因素
居住环境拥挤:如果居住空间狭小,人员密集,空气流通不畅,病原体容易在空气中传播,从而增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概率。例如在一些集体宿舍、拥挤的家庭居住环境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传播较为迅速。
工作环境粉尘、化学物质暴露:长期处于粉尘环境中的工作者,如煤矿工人等,粉尘可刺激呼吸道黏膜,损伤呼吸道上皮,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接触化学物质的工作者,如接触有害气体的工人,化学物质可对呼吸道黏膜造成损害,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四、生活方式因素
1.运动因素
缺乏运动的人群: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会导致机体的免疫力下降,例如运动不足会使机体的淋巴细胞活性降低,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等,从而增加感染病原体的易感性。相反,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机体的体质,提高呼吸道的防御能力,例如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等),可以改善呼吸道的功能,降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风险。
2.睡眠因素
睡眠不足的人群:睡眠过程中机体处于恢复和调节状态,睡眠不足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例如长期睡眠不足可导致T淋巴细胞功能受损,自然杀伤细胞活性降低等,使机体的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引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一般来说,成年人需要保证7-8小时的充足睡眠,儿童和青少年的睡眠时间相对更长,睡眠不足会显著增加感染风险。
3.饮食因素
营养不良的人群:例如缺乏维生素C、蛋白质等营养素时,机体的免疫功能会受到影响。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和增强免疫细胞功能的作用,缺乏维生素C可使白细胞的吞噬能力降低;蛋白质是构成免疫球蛋白等免疫物质的重要原料,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从而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而均衡合理的饮食,如摄入富含维生素(如新鲜蔬菜、水果)、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的食物,可以维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降低感染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