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的病因多样,包括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疾病,如COPD急性加重、重症肺炎、肺栓塞等;胸廓与胸膜疾病,如严重胸廓畸形、大量胸腔积液等;神经肌肉疾病,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儿童呼吸衰竭与先天性呼吸道畸形、重症肺炎等有关;老年人呼吸衰竭多与慢性基础疾病相关且病情常较重。
一、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疾病相关病因
气道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气道阻塞均可导致呼吸衰竭,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等。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急性加重时气道分泌物增多,进一步加重气道阻塞。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引起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发作时气道痉挛、黏液分泌增加等可造成气道阻塞。
肺实质疾病:重症肺炎是常见的引起呼吸衰竭的肺实质疾病,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感染肺组织,导致肺泡炎症、渗出,影响气体交换。例如,肺炎链球菌肺炎可引起肺部大片炎症浸润,使肺泡换气功能障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也是重要的肺实质疾病相关病因,各种肺内和肺外严重疾病均可引起,如严重肺部感染、严重创伤、休克等,其病理生理特征是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肺泡渗出富含蛋白质的液体,进而导致肺水肿及透明膜形成,引起肺顺应性降低、肺内分流增加及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造成严重低氧血症。
肺血管疾病:肺栓塞是肺血管疾病导致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体循环的各种栓子脱落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常见的栓子是血栓,多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可导致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以及右心后负荷增加等,严重时可引起呼吸衰竭。
二、胸廓与胸膜疾病相关病因
胸廓疾病:严重的胸廓畸形,如脊柱侧凸、后凸畸形等,可影响胸廓的正常扩张和收缩,导致肺扩张受限,通气不足。胸廓外伤引起的胸廓骨折、血气胸等,可破坏胸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影响呼吸运动,导致呼吸衰竭。例如,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可引起连枷胸,使局部胸壁出现反常呼吸运动,影响肺的通气功能。
胸膜疾病:大量的胸腔积液或气胸可压迫肺组织,使肺组织受压萎陷,导致有效气体交换面积减少。如大量胸腔积液可压迫肺组织,限制肺的膨胀,影响通气和换气功能;自发性气胸是因肺部疾病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细微气肿泡破裂,肺和支气管内空气逸入胸膜腔,造成气胸,压迫肺组织,引起呼吸衰竭。
三、神经肌肉疾病相关病因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颅内感染、脑肿瘤等可累及呼吸中枢,导致呼吸中枢的调控功能障碍,引起通气不足。例如,脑干出血可直接影响呼吸中枢的正常功能,导致呼吸节律和频率异常,通气量减少。
周围神经病变:吉兰-巴雷综合征可累及周围神经,导致呼吸肌麻痹,使呼吸肌无力,不能维持正常的呼吸运动,引起呼吸衰竭。该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主要损害多数脊神经根和周围神经,也常累及脑神经,导致神经传导功能障碍,进而影响呼吸肌的收缩功能。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于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受损引起。患者体内产生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导致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使呼吸肌无力,当累及呼吸肌时可引起呼吸衰竭,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表现。
肌肉疾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肌肉疾病可导致呼吸肌无力,影响呼吸功能。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一组遗传性肌肉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对称性肌肉无力和萎缩,当呼吸肌受累时,可导致呼吸动力不足,引起呼吸衰竭。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呼吸衰竭的病因与成人有所不同,先天性呼吸道畸形是儿童常见病因之一,如先天性喉蹼、先天性气管狭窄等,可导致气道阻塞。此外,儿童重症肺炎的发生率较高,也是引起儿童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且肺部解剖结构特点使其在感染后更易出现肺泡炎症、渗出等,影响气体交换。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其先天性疾病的筛查和及时治疗,以及肺炎等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因为儿童呼吸衰竭进展往往较快,需要密切监测呼吸、血氧等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呼吸衰竭多与慢性基础疾病相关,如老年人COPD患病率较高,随着病情进展,肺功能逐渐下降,容易出现呼吸衰竭急性加重。老年人胸廓和呼吸肌功能减退,对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耐受性降低,且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一旦发生呼吸衰竭,病情往往较重,预后相对较差。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规范治疗COPD,戒烟等,以减少呼吸衰竭的发生风险,当出现咳嗽、咳痰加重、呼吸困难等情况时,要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