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期间发烧常见原因有骨髓抑制致中性粒细胞减少、肿瘤热、药物热,应对措施因发热原因而异,感染性发热需初步评估、非药物干预、抗感染治疗,肿瘤热主要针对肿瘤治疗,药物热需停用可疑药物并根据情况处理,要综合患者具体情况详细评估和针对性处理,关注不同人群影响以保障医疗安全和生活质量。
化疗药物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使得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中性粒细胞是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负责抵御外来病原体入侵。当中性粒细胞数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如低于1.0×10/L甚至更低),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明显下降,容易发生感染,从而引起发烧。例如,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在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中,约有50%-70%的发热是由于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感染所致,常见的感染部位包括呼吸道、口腔、泌尿系统等。
不同年龄患者表现有差异,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在化疗期间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相关感染性发热的风险可能相对更高,且病情变化往往较为迅速;老年患者本身机体功能衰退,免疫功能低下,发生感染后发热症状可能不典型,但感染后果往往更严重。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在化疗期间发生发烧时,更要警惕感染的可能,且控制感染的难度可能更大。
肿瘤热
肿瘤细胞本身可以释放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炎性介质,这些介质会引起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导致发热,称为肿瘤热。肿瘤热一般为低热或中等度热,体温通常在37.5℃-38.5℃左右,但也有部分患者体温更高。研究发现,约10%-20%的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会出现肿瘤热,其特点是往往没有明显感染灶,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而通过针对肿瘤的治疗(如化疗、放疗等)使肿瘤缩小或控制后,发热症状可缓解。
对于儿童肿瘤患者,肿瘤热的发生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需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同时要注意与感染性发热相鉴别;老年肿瘤患者发生肿瘤热时,由于机体耐受能力相对较弱,要关注患者的一般状况,如精神状态、食欲等,及时评估肿瘤治疗的效果来判断发热原因。
药物热
某些化疗药物可能会引起药物热,这是由于机体对药物产生免疫反应所致。药物热一般在用药后几天至几周内出现,体温可呈中低度发热,也可高达39℃以上。例如,紫杉醇、阿霉素等化疗药物都有引起药物热的报道。其发生机制主要是药物作为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形成完全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再次接触药物时发生免疫反应导致发热。
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热的反应可能不同,儿童使用化疗药物时发生药物热需要特别谨慎,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和代谢特点与成人有差异,一旦发生药物热可能需要更细致地调整治疗方案;老年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发生药物热后要更关注药物对肝肾功能的进一步影响,在判断是否为药物热时需要综合考虑用药史、体温变化特点等多方面因素。
化疗期间发烧的应对措施
感染性发热的应对
初步评估:首先要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体温、精神状态、呼吸、心率等。如果患者体温≥38.5℃,且伴有寒战等表现,需要立即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重点关注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血培养、痰培养、尿培养等,以明确是否存在感染及感染的部位。
非药物干预:对于低龄儿童,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可采用适当的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但要避免使用酒精擦浴,因为儿童皮肤薄嫩,酒精可能通过皮肤吸收引起不良反应;对于老年患者,物理降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擦拭导致皮肤损伤。同时,要保证患者充足的水分摄入,防止因发热导致脱水。
抗感染治疗:如果明确是感染引起的发热,需要根据感染部位和可能的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但在选择药物时要考虑到化疗患者的特殊情况,如肾功能、肝功能等,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严重影响的药物。例如,对于呼吸道感染,可能经验性选用针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广谱抗生素,但如果通过病原学检查明确了具体病原体,则应选用针对性更强的抗生素。
肿瘤热的应对
主要是针对肿瘤进行治疗,随着肿瘤病情得到控制,肿瘤热往往会自行缓解。在发热期间,同样要关注患者的一般状况,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营养供应,以支持其生长发育,同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和肿瘤病情进展;老年患者则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支持,可适当使用一些对症退热的药物(但要谨慎选择,避免对肝肾功能产生不良影响)来缓解发热带来的不适。
药物热的应对
首先要考虑停用可疑引起药物热的化疗药物。对于儿童患者,停用可疑药物后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因为儿童的药物代谢和机体反应与成人不同,有些儿童可能在停药后体温能较快恢复正常;老年患者停用可疑药物后,除了观察体温外,还要关注是否有其他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如过敏相关的皮疹、瘙痒等,同时要根据肿瘤治疗的需要,权衡是否更换其他化疗药物进行治疗。
总之,化疗期间发烧原因较为复杂,需要综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评估和针对性处理,密切关注不同年龄、有无基础疾病等因素对发热及应对措施的影响,以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