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胃癌的治疗包括全身治疗、局部治疗和支持对症治疗。全身治疗有化疗(氟尿嘧啶类、紫杉类为基础的方案)、靶向治疗(抗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PD-1/PD-L1抑制剂);局部治疗有内镜下姑息性治疗(如幽门梗阻放支架)、姑息性放疗(骨转移止痛);支持对症治疗包括营养支持(评估干预营养不良)和止痛治疗(依疼痛程度选药及防不良反应),不同情况需考虑患者年龄等因素调整治疗及监测相关指标。
一、全身治疗
(一)化疗
1.氟尿嘧啶类为基础的方案:
5-氟尿嘧啶(5-FU)联合顺铂(FP)方案是晚期胃癌常用的化疗方案之一,有研究显示其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一定程度延长生存期。对于一般状况较好的患者可考虑应用,需考虑患者的肝肾功能等情况,因为药物主要通过肝肾代谢,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时需调整剂量或谨慎选择。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XELOX)方案也是常用方案,卡培他滨为口服氟尿嘧啶类药物,奥沙利铂是铂类药物,该方案相对方便,患者耐受性相对较好,但奥沙利铂可能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等不良反应,需关注患者神经系统症状,老年患者可能更易出现神经毒性相关问题,应密切监测。
2.紫杉类为基础的方案:
紫杉醇联合顺铂(TP)方案,紫杉醇是从红豆杉中提取的天然抗肿瘤药物,能抑制肿瘤细胞有丝分裂。对于身体状况稍差但仍能耐受一定化疗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时需注意过敏反应等,有过敏史患者禁用,老年患者使用时要考虑心功能等情况,因为紫杉醇可能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影响。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DP)方案,多西他赛的作用机制与紫杉醇类似,也可用于晚期胃癌的治疗,多西他赛可能引起体液潴留等不良反应,需关注患者体重变化、有无水肿等情况,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生理功能衰退,体液调节等功能下降,更需警惕体液潴留相关问题。
(二)靶向治疗
1.抗HER-2靶向治疗:
对于HER-2过表达的晚期胃癌患者,可考虑应用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曲妥珠单抗是针对HER-2受体的单克隆抗体,研究表明其与化疗联合能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但使用前需进行HER-2检测,确保患者适合该治疗。同时,曲妥珠单抗可能引起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需监测患者心脏功能,尤其是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患者,使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心电图等心脏指标变化。
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靶向治疗:
雷莫西尤单抗是一种抗VEGF受体2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晚期胃癌的治疗。它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对于适合的晚期胃癌患者可考虑应用,使用时需注意可能出现的高血压、出血等不良反应,老年患者由于本身可能存在血压波动等情况,使用时需更谨慎监测血压等指标。
(三)免疫治疗
1.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
对于符合条件的晚期胃癌患者,如肿瘤微卫星不稳定性高(MSI-H)或错配修复基因缺陷(dMMR)的患者,可考虑应用PD-1或PD-L1抑制剂治疗。例如帕博利珠单抗等,有研究显示其能为部分晚期胃癌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但免疫治疗可能引起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如肺炎、结肠炎、肝炎等,需密切监测患者相关症状,不同年龄患者对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耐受可能不同,老年患者免疫功能相对较弱,出现不良反应时处理可能更需谨慎。
二、局部治疗
(一)内镜治疗
1.内镜下姑息性治疗:
对于晚期胃癌出现幽门梗阻等情况的患者,可考虑内镜下放置支架等治疗。通过内镜放置支架可以缓解幽门梗阻,改善患者进食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对于老年患者,放置支架前需评估其心肺功能等整体状况,因为内镜操作可能对患者呼吸等有一定影响,术后要关注患者进食后的反应,如有无恶心、呕吐等不适。
(二)放疗
1.姑息性放疗:
对于晚期胃癌出现骨转移等引起疼痛的患者,可考虑姑息性放疗来缓解疼痛。通过放疗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减轻骨转移灶引起的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但放疗可能引起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需监测患者血常规等指标,老年患者骨髓造血功能相对较弱,更需关注血常规变化,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骨髓抑制情况并进行相应处理。
三、支持对症治疗
(一)营养支持
1.营养评估与干预:
晚期胃癌患者常存在营养不良,需进行营养评估,包括体重、血清白蛋白等指标。对于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应给予营养支持,如口服营养补充剂、肠内营养支持甚至肠外营养支持。老年患者由于消化功能可能减退,更需注意营养支持的方式和剂量,选择合适的营养补充途径,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以维持机体正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二)止痛治疗
1.根据疼痛程度选择止痛药物:
对于晚期胃癌患者出现的疼痛,需根据疼痛程度选择止痛药物。轻度疼痛可考虑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但要注意其胃肠道不良反应,老年患者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使用时需谨慎;中度疼痛可考虑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等;重度疼痛可考虑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等。同时要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如阿片类药物可能引起便秘、嗜睡等不良反应,需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处理,如使用缓泻剂预防便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