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癌是起源于头颈部解剖区域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涵盖口腔、咽部、喉部等多部位,根据解剖位置可分为口腔癌、咽癌、喉癌、鼻腔鼻窦癌及唾液腺癌;病因包括烟草酒精、病毒感染、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早期症状有口腔溃疡不愈、颈部肿块等,诊断依赖病理活检及影像学检查;治疗策略有手术、放疗、化疗、靶向与免疫治疗;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妊娠期女性及合并HPV感染者需注意不同事项;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治疗后需按计划随访警惕复发。
一、头颈癌的定义与分类
1.1定义:头颈癌是起源于头颈部解剖区域的恶性肿瘤,涵盖口腔、咽部(包括鼻咽、口咽、下咽)、喉部、鼻腔及鼻窦、唾液腺等部位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其发生与局部组织细胞异常增殖及基因突变密切相关。
1.2分类:根据解剖位置可分为口腔癌(占30%~40%,常见于舌、颊黏膜、牙龈)、咽癌(鼻咽癌占华南地区头颈癌50%以上,与EB病毒感染高度相关;口咽癌多与HPV感染相关)、喉癌(声门型最常见,与吸烟、饮酒关联性强)、鼻腔鼻窦癌(以鳞癌为主,早期症状隐匿)及唾液腺癌(腺样囊性癌、黏液表皮样癌等,多见于腮腺)。
二、头颈癌的病因与危险因素
2.1烟草与酒精:长期吸烟(每日≥20支)或咀嚼烟草者头颈癌风险增加3~5倍,酒精摄入(每日纯酒精≥50g)与烟草协同作用,风险提升至8~10倍,尤其喉癌、下咽癌风险显著升高。
2.2病毒感染:HPV16型感染是口咽癌(尤其是扁桃体癌)的主要病因,HPV阳性口咽癌患者5年生存率(80%~90%)显著高于HPV阴性患者(50%~60%);EB病毒与鼻咽癌密切相关,华南地区人群EB病毒抗体阳性率达90%以上。
2.3环境因素:长期接触石棉、甲醛、木尘等职业暴露者,喉癌、下咽癌风险增加2~3倍;紫外线暴露与唇癌相关,户外工作者风险更高。
2.4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头颈癌病史者,一级亲属患病风险增加2~4倍,部分患者存在抑癌基因(如p53)突变或DNA修复基因缺陷。
三、头颈癌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3.1早期症状:口腔溃疡持续>2周不愈、口腔黏膜白斑或红斑、颈部无痛性肿块(尤其是质硬、固定肿块)、声音嘶哑持续>2周、吞咽困难或异物感、耳痛或听力下降(鼻咽癌可能伴分泌性中耳炎)。
3.2诊断流程:初筛通过间接喉镜、鼻咽镜或口腔检查发现可疑病灶;确诊依赖病理活检(如舌根肿块穿刺、颈淋巴结切除活检);分期需结合CT(评估骨质破坏)、MRI(软组织分辨率高,用于咽部、喉部肿瘤)或PET-CT(检测全身转移);HPV检测(p16免疫组化)用于口咽癌分型,EB病毒DNA检测辅助鼻咽癌诊断。
四、头颈癌的治疗策略
4.1手术治疗:早期头颈癌(T1~T2)首选手术,如舌癌部分切除术、喉部分切除术,需兼顾肿瘤切除彻底性与功能保留(如发音、吞咽功能);晚期肿瘤(T3~T4)需联合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可能需修复缺损(如游离皮瓣修复)。
4.2放射治疗:鼻咽癌对放疗敏感,早期患者单纯放疗5年生存率达70%~90%;术后放疗用于高危患者(如切缘阳性、神经侵犯),可降低局部复发率30%~50%。
4.3化学治疗:顺铂为基础的方案(如TPF方案:多西他赛+顺铂+5-氟尿嘧啶)用于晚期头颈癌的诱导化疗或同步放化疗,可提高局部控制率20%~30%;西妥昔单抗(EGFR抑制剂)联合放疗用于HPV阴性头颈癌,可延长生存期。
4.4靶向与免疫治疗:帕博利珠单抗(PD-1抑制剂)用于PD-L1阳性或HPV阳性复发/转移性头颈癌,客观缓解率达15%~20%;拉罗替尼(NTRK抑制剂)用于NTRK融合阳性头颈癌,部分患者可长期缓解。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5.1老年患者(≥65岁):常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手术风险增加30%~50%,需术前评估心肺功能;放疗可能加重黏膜炎,需加强营养支持(如肠内营养制剂)。
5.2儿童患者(<18岁):头颈癌罕见(占儿童恶性肿瘤<5%),但横纹肌肉瘤、神经母细胞瘤等可能累及头颈部,需通过MRI明确肿瘤起源;化疗需调整剂量(如顺铂按体表面积计算),避免耳毒性影响听力发育。
5.3妊娠期女性:头颈癌诊断可能延误(因孕期症状类似妊娠反应),需通过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减少辐射暴露;化疗可能增加流产、胎儿畸形风险,妊娠早期(<14周)建议终止妊娠后治疗。
5.4合并HPV感染者:HPV阳性口咽癌患者预后较好,但需定期监测HPV载量,复发时可能需调整治疗方案(如优先免疫治疗)。
六、预防与随访
6.1一级预防:戒烟限酒(男性每日酒精≤25g,女性≤15g);HPV疫苗接种(9~45岁女性及男性)可预防HPV相关口咽癌;避免职业暴露(如佩戴防尘口罩)。
6.2二级预防: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者、鼻咽癌家族史者)每年进行口腔检查、间接喉镜或鼻咽镜筛查;EB病毒抗体阳性者每6~12个月复查鼻咽镜。
6.3随访计划:治疗后前2年每3个月复查(包括颈部超声、胸片),第3~5年每6个月复查,5年后每年复查;复发多发生在治疗后2年内,需警惕新发颈部肿块、持续疼痛等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