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结节是肺部影像上各种大小、边缘情况不同的局灶性圆形致密影,有感染和非感染等常见原因,其影像学特征如大小、形态、边缘与良恶性相关,可通过胸部增强CT、PET-CT、穿刺活检等进一步检查,良性结节可相应治疗或随访,恶性结节需综合治疗,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吸烟人群等肺部结节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肺部结节的定义
肺部结节是指肺部影像上各种大小、边缘清楚或模糊的局灶性圆形致密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张、肺门肿大和胸腔积液。
二、常见原因
1.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如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引起结核结节,有相关研究表明,在肺结核患者中,肺部结节是较为常见的影像学表现,通过痰涂片、结核菌素试验等检查可辅助诊断。
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感染也可能导致肺部出现结节样改变,例如巨细胞病毒感染,在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中更易发生,可通过血清学检查等发现病毒相关标志物来帮助判断。
真菌感染:像曲霉菌感染,在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或有基础肺部疾病等人群中相对多见,真菌学检查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2.非感染因素
良性肿瘤:如错构瘤,是肺部常见的良性肿瘤,多为单发,生长缓慢,一般通过胸部CT等检查可初步判断其影像学特征,必要时可结合进一步检查来明确。
恶性肿瘤:原发性肺癌可表现为肺部结节,在长期吸烟、有肺癌家族史、接触致癌物质等高危人群中需高度警惕,通过肿瘤标志物检查、肺部增强CT、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可进行诊断和鉴别。
其他:如肺尘埃沉着症(尘肺),长期吸入粉尘的人群易患,根据吸入粉尘的种类不同,肺部结节表现也有差异,通过职业接触史、胸部影像学及肺功能检查等综合判断。
三、肺部结节的影像学特征及意义
1.大小
一般来说,结节直径小于5mm称为微小结节,直径在5-10mm之间称为小结节。通常结节越小,良性的可能性相对越大,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恶性可能;而直径大于10mm的结节,恶性的概率相对增高。例如,有研究统计显示,直径大于20mm的肺部结节,恶性率可达60%-80%。
2.形态
实性结节:结节内部密度均匀,呈实性改变,多见于良性病变,如炎症性结节等,但也有部分恶性肿瘤表现为实性结节。
磨玻璃结节:结节呈磨玻璃样密度,其中又可分为纯磨玻璃结节和部分实性磨玻璃结节。纯磨玻璃结节多见于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等癌前病变,部分实性磨玻璃结节恶性概率相对较高。
3.边缘
边缘光滑的结节多考虑良性,比如良性肿瘤、炎性结节等;边缘不规则、有分叶、毛刺等表现的结节,恶性的可能性较大,这是因为恶性肿瘤细胞浸润性生长会导致结节边缘出现这些改变。
四、肺部结节的进一步检查及处理
1.进一步检查
胸部增强CT:有助于判断结节的血供情况,恶性结节通常血供较丰富,通过增强扫描可更清晰显示,辅助鉴别结节性质。
PET-CT:对于判断结节的良恶性有一定价值,它可以利用肿瘤细胞代谢活跃的特点,通过摄取放射性核素的情况来判断结节是否为恶性肿瘤,但价格相对较高,且有一定的辐射剂量。
穿刺活检:对于通过其他检查仍难以明确性质的结节,可考虑经皮肺穿刺活检或支气管镜下活检等,以获取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这是明确结节性质的金标准,但有一定的出血、气胸等并发症风险。
2.不同情况的处理
良性结节:如果是由良性病变引起的结节,如炎性结节,经抗感染等相应治疗后可能会缩小或消失;对于良性肿瘤结节,如无明显症状且结节较小,可定期随访观察,若结节有增大趋势或出现相关症状,则可考虑手术等治疗。
恶性结节:一旦明确为恶性结节,需根据肿瘤的分期等情况,采取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例如,早期肺癌通过手术切除有可能达到治愈的效果,而中晚期肺癌则需要结合多种治疗手段来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五、不同人群肺部结节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年龄因素
儿童:儿童肺部结节相对少见,若出现多考虑感染性因素,如结核杆菌感染等,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在诊断和治疗时需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且在进行有创检查时需充分评估风险。
老年人:老年人肺部结节恶性的概率相对较高,且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其身体状况和基础疾病情况,例如合并心脏病、糖尿病等,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在术前进行全面评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2.性别因素
一般来说,在肺部结节的良恶性分布上无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在某些特定疾病中可能有所不同,如女性患乳腺癌等转移至肺部时,可表现为肺部结节,需结合病史等进行鉴别。
3.生活方式因素
吸烟人群:吸烟是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人群肺部结节恶性的概率相对非吸烟人群增高,这类人群更需重视肺部结节的检查,定期进行胸部影像学筛查,一旦发现结节需更加积极地进一步明确性质。
接触致癌物质人群:长期接触石棉、氡气等致癌物质的人群,肺部结节发生恶性病变的风险增加,应加强肺部监测,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4.特殊人群病史因素
有肺部基础疾病人群:如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纤维化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肺部结节的性质判断可能更复杂,需结合基础疾病的情况综合分析,并且在治疗肺部结节时需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例如使用某些药物可能会与基础疾病的治疗药物产生相互作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