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韧带损伤是膝关节常见损伤,其解剖基础重要,临床表现有疼痛、肿胀、不稳定感及相关体征,辅助检查有MRI和关节镜,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预后与多因素相关,康复要分阶段且个性化。
一、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定义与解剖基础
前交叉韧带是膝关节内重要的稳定结构,起自胫骨髁间前窝,斜向后外上方,止于股骨外侧髁的内侧面。它主要作用是限制胫骨向前过度移位、限制膝关节过度内旋和外旋以及维持膝关节的旋转稳定等。前交叉韧带损伤多发生于运动损伤,如足球、篮球、滑雪等运动中,也可见于交通事故等意外情况。
二、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表现
1.症状
疼痛:受伤时可感到膝关节内有撕裂感,随后疼痛逐渐明显,尤其是在行走、上下楼梯或膝关节屈伸活动时疼痛加剧。对于儿童患者,由于表述能力有限,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拒绝患肢负重等。不同年龄的患者疼痛感受可能因神经系统发育等因素略有差异,但本质都是因韧带损伤刺激周围神经引起。
肿胀:受伤后膝关节很快出现肿胀,这是因为韧带损伤导致局部出血、炎症反应等。一般在数小时内即可出现明显肿胀,肿胀程度与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
不稳定感:患者会感觉膝关节有松垮、不稳定的感觉,尤其是在进行扭转、变向等动作时,这种不稳定感更为明显。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打软腿现象,即在行走过程中膝关节突然失去支撑,感觉要跪倒。
2.体征
Lachman试验:是检查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重要体征检查方法。患者仰卧位,屈膝15°-30°,检查者一手握住股骨远端,另一手握住胫骨近端,向前方推拉胫骨近端。若胫骨近端向前移动度明显增大,超过健侧,提示前交叉韧带损伤。对于儿童患者,进行该检查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前抽屉试验:患者仰卧位,屈膝90°,足平放在检查台上,检查者用双手握住胫骨近端,向前方牵拉。正常情况下胫骨近端向前移动距离较小,若向前移动距离明显增加,则提示前交叉韧带损伤。
三、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辅助检查
1.膝关节MRI检查
优势:MRI可以清晰地显示前交叉韧带的形态、结构以及损伤情况。它能够准确判断前交叉韧带是部分损伤还是完全断裂,还可以同时观察膝关节内其他结构如半月板、软骨等是否合并损伤。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MRI检查都是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儿童患者也可以进行该项检查,且无辐射损伤等风险(相对而言)。
表现:部分损伤时,前交叉韧带可出现信号异常,但仍保持连续性;完全断裂时,前交叉韧带连续性中断,可出现韧带增粗、扭曲或松弛等表现。
2.关节镜检查
作用:关节镜检查是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金标准。它可以直接观察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部位、程度以及膝关节内其他结构的情况。对于一些不典型的损伤或合并其他结构损伤的情况,关节镜检查能够明确诊断,并同时进行相应的治疗操作,如韧带重建等。
四、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适用情况:对于一些损伤程度较轻,如部分损伤且膝关节稳定性尚可的患者,可以考虑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膝关节制动、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制动可以采用支具或石膏固定膝关节,一般固定时间为3-6周。物理治疗如冷敷、热敷、超声波等可以缓解疼痛、肿胀等症状。康复训练主要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膝关节周围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以及关节活动度训练等,以维持膝关节的功能,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对于儿童患者,非手术治疗时要特别注意定期复查,观察韧带恢复情况以及膝关节发育等情况,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韧带的修复和膝关节的生长都需要密切监测。
2.手术治疗
适用情况:对于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或部分断裂但膝关节不稳定明显的患者,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目前多采用自体肌腱(如腘绳肌腱、股薄肌腱等)或异体肌腱进行重建。手术可以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如创伤性关节炎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儿童患者如果进行手术,要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因素,手术操作要更加精细,以尽量减少对生长板等结构的影响。
五、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预后及康复注意事项
1.预后
前交叉韧带损伤经过规范治疗后,预后情况与损伤程度、治疗方法以及康复情况等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及时接受规范治疗的患者,膝关节功能可以得到较好恢复,能够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运动和日常生活活动。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康复不当,可能会出现膝关节慢性不稳定、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生长发育的特点,预后还需要关注膝关节生长发育是否受到影响,部分患者可能在成年后出现膝关节退变等情况,所以需要长期随访观察。
2.康复注意事项
康复阶段划分: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康复一般分为不同阶段,如术后早期(0-6周)主要是消肿、减轻疼痛、恢复膝关节活动度;中期(6-12周)主要是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后期(12周以后)主要是恢复膝关节的正常功能,进行全面的运动功能训练等。在每个阶段都要严格按照康复计划进行康复训练,不同年龄的患者康复进度可能有所不同,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恢复情况进行调整。
个性化康复:康复训练要遵循个性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年龄、损伤程度、手术方式等制定不同的康复方案。儿童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家长要积极配合,监督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训练导致损伤加重。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训练的强度和难度,以确保膝关节功能逐步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