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累及鼻腔、咽或喉部,儿童更易患且受多种因素影响,症状有局部(流涕、鼻塞、咽痛等)和全身(低热、头痛等);下呼吸道感染涉及气管、支气管、肺等,老年人和儿童风险高,受多种因素影响,症状有呼吸道(咳嗽、气促)和全身(发热、乏力等)。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上感病毒感染白细胞等情况不同,细菌感染有相应变化;下感细菌感染白细胞等显著变化,病毒感染情况多样。病原学检查上感病毒检测有方法,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下感病原学检测更重要,可通过多种培养明确,且下感常伴胸部影像学异常,上感多无。
一、感染部位界定
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累及鼻腔、咽或喉部,下呼吸道感染则主要涉及气管、支气管、肺等部位。
(一)上呼吸道感染
1.年龄因素影响:儿童相对成人更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幼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鼻腔狭窄等解剖特点使其易受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侵袭。例如,6月龄-2岁儿童每年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可达6-8次,与该年龄段免疫功能不成熟有关。
2.生活方式影响:不良生活方式如缺乏运动、营养不均衡等会增加上呼吸道感染风险,尤其对于青少年群体,长期熬夜、缺乏蔬菜水果摄入等,会削弱机体免疫力,易受病原体侵犯。
3.病史影响:有过敏性鼻炎等基础病史的人群,上呼吸道黏膜处于高反应状态,更易发生感染,且症状可能更重,恢复相对较慢。
(二)下呼吸道感染
1.年龄因素影响:老年人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减退,咳嗽反射减弱,纤毛运动能力下降,肺组织弹性降低,肺泡换气功能减退,因此下呼吸道感染风险较高,且病情易加重,如肺炎在老年人中病死率相对较高。儿童尤其是婴幼儿,下呼吸道解剖结构特点为气管、支气管管腔相对狭窄,软骨柔软,血管丰富,纤毛运动较差,一旦发生感染易导致气道阻塞,引发呼吸困难等严重情况。
2.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吸烟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呼吸道黏膜,破坏呼吸道的防御机制,增加下呼吸道感染及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的发生风险。长期处于空气污染严重环境中的人群,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也会明显升高。
3.病史影响: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扩张等基础病史的患者,呼吸道结构和功能已存在异常,呼吸道清除病原体能力下降,易反复发生下呼吸道感染,且感染后病情不易控制,易进展为重症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二、常见症状表现
(一)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症状
1.局部症状
鼻部症状:流涕(清水样涕或脓涕)、鼻塞等,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时鼻塞可能较为明显,影响吃奶或睡眠。例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初期多为清水样涕,3-5天后可变为脓涕。
咽部症状:咽痛较为常见,可伴有咽干、咽痒等,部分患者可出现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等表现,儿童扁桃体炎时扁桃体肿大更为突出,有时可见脓性分泌物。
2.全身症状
一般全身症状相对较轻,部分患者可有低热,体温多在38℃以下,可伴有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但对于儿童,尤其是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时全身症状可能相对突出,除发热外,还可能出现哭闹不安、呕吐等表现。
(二)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症状
1.呼吸道症状
咳嗽:是下呼吸道感染较突出的症状,可为干咳或伴有咳痰,咳嗽程度因感染病原体及病情严重程度而异。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时多为脓性痰,如肺炎链球菌肺炎可咳铁锈色痰;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初期多为干咳,后期可能伴有少量白痰。
气促:病情较重时可出现气促,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婴幼儿呼吸频率可>50次/分钟,儿童>40次/分钟,同时可能伴有鼻翼扇动、三凹征等表现。
2.全身症状
发热:体温可高可低,细菌感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多为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体温可为中热或高热。同时伴有全身乏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时全身症状可能不典型,仅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下降等。
三、实验室检查差异
(一)血常规检查
1.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升高。例如,普通病毒性感冒患者血常规检查常显示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百分比增高。
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可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可有核左移现象。如化脓性扁桃体炎由细菌感染引起时,血常规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升高。
2.下呼吸道感染
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常显著升高,中性粒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明显增高,可伴有核左移及中毒颗粒等。如肺炎患者由细菌感染引起时,血常规多表现为白细胞总数>10×10/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0%。
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可正常或轻度升高,但部分病毒感染也可出现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二)病原学检查
1.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检测:可通过鼻咽拭子等标本进行病毒抗原检测、核酸检测等,如流感病毒感染时,鼻咽拭子流感病毒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可呈阳性。对于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快速流感抗原检测是常用的初步筛查方法,能较快明确是否为流感病毒感染。
细菌培养:若怀疑细菌感染,可进行咽拭子、痰液等细菌培养,但上呼吸道感染细菌培养阳性率相对较低,且需一定时间出结果。
2.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学检测更为重要,可通过痰培养、血培养、胸腔积液培养等明确病原体。例如,肺炎链球菌肺炎痰培养可分离出肺炎链球菌;对于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血培养阳性对明确病原菌及指导治疗意义重大。此外,下呼吸道感染还可通过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CT等)辅助诊断,肺炎患者胸部X线或CT可见肺部炎症浸润影等典型表现,而单纯上呼吸道感染胸部影像学多无异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