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CT表现包括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的不同表现及转移相关表现。中央型肺癌有支气管改变(狭窄、阻塞、壁增厚)和肺门肿块;周围型肺癌有结节或肿块形态(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和支气管充气征)及密度特点(密度不均匀);转移相关表现有肺内转移(多发结节)、纵隔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肿大)、远处转移(骨转移、脑转移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会对其CT表现产生一定影响。
一、中央型肺癌CT表现
1.支气管改变
支气管狭窄与阻塞:肿瘤向管腔内生长可引起支气管狭窄,进一步发展可导致支气管完全阻塞。在CT上表现为相应支气管管腔的局限性变窄或截断。例如,主支气管或叶支气管的肿瘤可使该支气管管腔明显变细,甚至完全闭塞。这种支气管改变在早期可能是中央型肺癌较重要的征象之一,对于判断肿瘤的位置和范围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支气管解剖结构有差异,但肺癌导致的支气管改变机制相似。对于有长期吸烟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更应关注支气管的这种异常改变。
支气管壁增厚:肿瘤浸润支气管壁可导致支气管壁增厚,增厚的支气管壁可呈环形或不规则形。在CT图像上表现为支气管管壁的密度增高,厚度超出正常范围。这种改变在老年患者中可能因长期肺部慢性炎症等基础疾病而需要与其他病变鉴别,但肺癌导致的支气管壁增厚通常伴有肿瘤的其他表现,如周围肺组织的异常阴影等。
2.肺门肿块:肿瘤向管腔外生长时,可在肺门区形成肿块。肺门肿块的形态多样,可为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等。肿块的密度一般与肺组织相近,但当肿瘤内部发生坏死、出血等改变时,可出现密度不均匀的表现。例如,较大的肺门肿块可能压迫周围血管和组织,导致肺门结构的改变,如肺门结构紊乱等。不同性别患者的肺门解剖结构略有不同,但肺癌肺门肿块的CT表现基本一致。对于女性患者,若有肺癌相关症状,如咳嗽、咯血等,出现肺门肿块时需高度重视。
二、周围型肺癌CT表现
1.结节或肿块形态
分叶征:大多数周围型肺癌表现为结节或肿块的分叶状改变。这是由于肿瘤细胞生长速度不均,肿瘤向周围浸润性生长过程中,不同方向的生长速度差异导致肿瘤边缘呈凹凸不平的分叶状。分叶的深浅不一,有的分叶较明显,可呈典型的“脐凹征”等表现。在CT图像上,通过多平面重建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分叶征。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分叶征的表现可能在细节上略有差异,但本质是肿瘤生长的不均衡性。儿童患周围型肺癌相对较少,但如果发生,其分叶征的表现也符合肿瘤生长的一般规律。
毛刺征:肿瘤边缘可出现细短的毛刺,呈放射状向周围肺组织伸展。毛刺的产生是由于肿瘤组织向周围浸润,以及周围纤维组织反应等因素。毛刺征分为细毛刺和粗毛刺,细毛刺更常见于肺癌。在CT上,毛刺征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一般来说,毛刺征越明显,肿瘤的侵袭性可能越强。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吸烟者,其周围型肺癌出现毛刺征的概率相对较高,因为吸烟等因素会增加肺部细胞的损伤和恶变风险,从而影响肿瘤的CT表现。
空泡征和支气管充气征:部分周围型肺癌内部可出现小的含气腔隙,即空泡征,这是肿瘤组织内未被肿瘤细胞填充的含气肺组织或扩张的小支气管断面。同时,有时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即肿瘤内可见充气的支气管分支影。空泡征和支气管充气征的出现提示肿瘤的分化程度可能较高,或者肿瘤内部存在一定的含气空间。对于有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现周围型肺癌时,其CT表现可能会因基础疾病的存在而有所不同,需要综合分析。
2.密度特点
肿块密度:周围型肺癌的肿块密度一般不均匀,可因肿瘤内部的坏死、出血、钙化等情况而表现出密度差异。例如,肿瘤内部发生坏死时,可出现低密度区;若有出血,则可见高密度影;少数情况下,肿瘤可出现钙化,表现为高密度的点状或斑片状影。对于老年患者,其肺部组织的生理性退变可能会影响对肿块密度的判断,需要结合临床其他检查综合分析。
三、转移相关CT表现
1.肺内转移
多发结节:肺癌可发生肺内转移,表现为双肺或单侧肺出现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影。这些结节的形态可类似于原发灶,也可有所不同。结节的分布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等。不同年龄的患者肺内转移结节的表现可能在生长速度等方面有所差异,一般来说,老年患者的肺内转移可能相对缓慢,但也需根据具体病情判断。
2.纵隔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肿大:CT上可观察到纵隔内淋巴结的肿大。正常纵隔淋巴结一般较小,当发生转移时,淋巴结的短径可大于1cm等。肿大的淋巴结可呈圆形、椭圆形或融合成块等形态。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对于肺癌的分期和治疗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不同性别患者的纵隔淋巴结解剖位置略有不同,但肺癌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相似。对于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纵隔淋巴结肿大的CT表现更应引起重视,需进一步排查是否为转移所致。
3.远处转移
骨转移:若肺癌发生骨转移,在CT上可发现相应骨骼的异常改变,如骨质破坏、骨质增生等。不同年龄患者的骨骼代谢情况不同,老年患者骨骼的生理性退变可能会干扰对骨转移的判断,需要结合骨扫描等其他检查综合诊断。例如,肺癌骨转移好发于肋骨、脊柱等部位,在CT上可看到这些部位的骨质出现破坏灶,表现为骨质的密度减低、结构破坏等。
脑转移:肺癌脑转移时,CT上可发现颅内的转移病灶。转移病灶可为单个或多个,形态多为结节状或肿块状,周围可伴有脑水肿等表现。对于有头痛、头晕等神经系统症状的肺癌患者,脑转移的CT检查尤为重要。不同年龄患者的脑部解剖和生理功能不同,儿童肺癌脑转移相对罕见,但一旦发生,其CT表现也符合肿瘤转移的一般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