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经指女性超14岁无第二性征发育、超16岁有第二性征但未初潮或规律月经后停经超6个月,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后者更常见且多与生殖内分泌轴功能异常相关。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异常导致闭经,包括下丘脑性(精神应激、体重低或营养不良、运动性、药物影响)、垂体性(垂体肿瘤、希恩综合征、空蝶鞍综合征)、卵巢性(卵巢早衰、卵巢抵抗综合征、卵巢肿瘤);子宫性闭经有宫腔粘连、子宫内膜结核、先天性无子宫或子宫发育不良;其他内分泌疾病致闭经有甲状腺功能异常、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特殊人群中,青少年女性原发性闭经需排查Turner综合征,育龄期女性继发性闭经需优先排除妊娠,围绝经期女性闭经需与自然绝经鉴别;诊断流程建议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特殊检查。
一、闭经的定义与分类
闭经指女性年龄超过14岁且无第二性征发育,或年龄超过16岁有第二性征发育但月经未初潮,或已建立规律月经后停止6个月以上。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闭经(占比约5%)和继发性闭经(占比约95%),后者更常见且多与生殖内分泌轴功能异常相关。
二、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异常导致的闭经
1.下丘脑性闭经
1.1.精神应激因素:长期焦虑、抑郁或重大生活事件(如考试、失业)可通过抑制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分泌,导致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降低。研究显示,约30%的功能性下丘脑性闭经患者存在明确精神诱因。
1.2.体重过低或营养不良:体重指数(BMI)<18.5kg/m2时,脂肪组织减少导致瘦素水平下降,抑制GnRH脉冲分泌。运动员三联征(能量缺乏、月经紊乱、骨密度降低)患者中,闭经发生率可达60%。
1.3.运动性闭经:长期高强度运动(如马拉松训练)可使皮质醇水平升高,通过负反馈抑制下丘脑功能。一项针对女性长跑运动员的研究发现,每周运动量超过48公里者闭经风险增加3倍。
1.4.药物影响:抗精神病药(如利培酮)、抗抑郁药(如氟西汀)及阿片类药物可能通过干扰多巴胺系统影响GnRH分泌。
2.垂体性闭经
2.1.垂体肿瘤:泌乳素瘤占垂体性闭经的60%~70%,过高的泌乳素(PRL)水平可抑制GnRH分泌。MRI检查显示,直径>1cm的垂体大腺瘤患者中,85%存在闭经。
2.2.希恩综合征:产后大出血导致垂体缺血坏死,引起全垂体功能减退。患者除闭经外,常伴甲状腺功能减退(TSH<0.5mIU/L)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ACTH<10pg/mL)。
2.3.空蝶鞍综合征:蝶鞍隔缺损导致蛛网膜下腔疝入垂体窝,压迫垂体组织。约10%的空蝶鞍患者可出现闭经,但多数无症状。
3.卵巢性闭经
3.1.卵巢早衰:40岁前卵巢功能衰竭,血清FSH>40IU/L且雌二醇(E2)<50pg/mL。遗传因素(如脆性X染色体前突变)占20%~25%,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占5%~10%。
3.2.卵巢抵抗综合征:卵巢对FSH刺激无反应,表现为原发性闭经、高FSH水平(通常>50IU/L)和正常第二性征。基因检测可发现FSH受体基因突变。
3.3.卵巢肿瘤:卵巢颗粒细胞瘤可分泌雌激素,导致不规则阴道出血;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分泌雄激素,引起闭经和多毛。
三、子宫性闭经
1.宫腔粘连:人工流产或子宫内膜炎后,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导致宫腔部分或完全粘连。宫腔镜检查是诊断金标准,重度粘连患者闭经发生率可达90%。
2.子宫内膜结核:盆腔结核累及子宫内膜时,可形成干酪样坏死和瘢痕形成。结核菌素试验(PPD)强阳性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阳性支持诊断。
3.先天性无子宫或子宫发育不良:MRKH综合征(苗勒管发育不全)患者无子宫,但卵巢功能正常,外生殖器发育正常。
四、其他内分泌疾病导致的闭经
1.甲状腺功能异常:甲亢时甲状腺激素(T3、T4)升高可抑制GnRH分泌,甲减时TRH分泌增加导致PRL升高。约25%的甲亢患者和10%的甲减患者可出现月经紊乱。
2.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库欣综合征患者皮质醇升高抑制下丘脑-垂体轴,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如21-羟化酶缺乏)导致雄激素过多,均可引起闭经。
3.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占继发性闭经的30%~40%,诊断标准包括月经稀发/闭经、高雄激素表现(多毛、痤疮)和卵巢多囊样改变。血清睾酮水平通常>0.8ng/mL。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青少年女性:原发性闭经需排查Turner综合征(45,X核型),该病占特纳综合征的50%,患者除闭经外,常伴身材矮小(<150cm)、颈蹼和盾状胸。建议13岁后未月经来潮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2.育龄期女性:继发性闭经需优先排除妊娠,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是首选方法。长期闭经可导致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10%~15%)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3.围绝经期女性:45~55岁女性闭经需与自然绝经鉴别,血清FSH>25IU/L提示卵巢功能衰退。此阶段闭经可能伴随潮热、盗汗等血管舒缩症状。
六、诊断流程建议
1.病史采集:重点询问月经史、体重变化、运动习惯、精神压力、用药史和家族史。
2.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BMI,检查第二性征发育情况(如乳腺发育Tanner分期)。
3.实验室检查:基础性激素六项(FSH、LH、E2、PRL、T、TSH)、AMH(抗缪勒管激素)评估卵巢储备功能。
4.影像学检查:盆腔超声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和卵巢形态,MRI评估垂体形态(怀疑垂体肿瘤时)。
5.特殊检查:染色体核型分析(原发性闭经)、宫腔镜检查(怀疑宫腔粘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