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脱水有不同程度表现,轻度脱水精神稍差等,中度脱水精神萎靡等,重度脱水精神极度萎靡等,不同原因脱水有伴随症状,可通过多种表现判断,轻度脱水可通过增加喂养频率等纠正,中重度需就医静脉补液,不同年龄宝宝脱水有特殊考虑,日常要从喂养等方面预防宝宝脱水,家长需密切关注保障宝宝健康。
一、宝宝脱水的常见症状表现
(一)根据脱水程度分类的症状
1.轻度脱水
宝宝精神状态通常尚可,可能仅有稍许烦躁。体重可能会有3%-5%的减少。在皮肤弹性方面,捏起宝宝后颈部或上臂内侧的皮肤,松手后能较快恢复原状,但恢复速度较正常稍慢。尿量会有轻度减少,比如相比平时,每天的排尿次数略少,每次尿量也稍有减少。
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儿,轻度脱水时前囟和眼窝可能仅有轻度凹陷。
2.中度脱水
宝宝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较为明显。体重减少约5%-10%。皮肤弹性变差,捏起皮肤后恢复的时间明显延长,可能需要2-3秒甚至更久才能恢复到原状。尿量明显减少,每天排尿次数显著减少,每次尿量也明显少于正常情况。
前囟和眼窝凹陷较为明显,婴儿的前囟可能明显下凹,眼窝也会明显凹陷。同时,宝宝可能会出现口唇干燥的情况。
3.重度脱水
宝宝精神极度萎靡,可能出现嗜睡甚至昏迷的情况。体重减少超过10%。皮肤弹性极差,捏起皮肤后很久都不能恢复原状。尿量极少或无尿。
前囟和眼窝深陷,口唇非常干燥,而且可能伴有皮肤苍白、四肢冰凉、脉搏细速等循环系统受累的表现,严重时可能会出现休克相关表现,如血压下降等。
(二)不同原因导致脱水可能伴随的其他表现
1.腹泻引起的脱水
如果是由肠道感染导致的腹泻引起的脱水,宝宝除了有脱水的上述表现外,还会有腹泻的症状,大便次数增多,可能每天十余次甚至更多,大便性状多为稀水便、蛋花汤样便等。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大便可能还会带有黏液、脓血等。
2.呕吐引起的脱水
因频繁呕吐引起的脱水,宝宝会有频繁呕吐的症状,呕吐物可能是胃内容物,严重时可能含有胆汁等。同时可能伴有食欲减退,不想进食等表现。
3.发热引起的脱水
由发热导致的脱水,宝宝除了脱水表现外,会有发热症状,体温可能超过38℃,而且由于发热使身体水分通过皮肤蒸发和呼吸等途径丢失增加,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就容易发生脱水。
二、宝宝脱水的判断与处理建议
(一)判断方法
可以通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皮肤弹性、前囟和眼窝情况、尿量以及体重变化等来初步判断是否脱水以及脱水的程度。同时要询问宝宝的喂养情况、有无腹泻、呕吐、发热等病史。
(二)处理建议
1.轻度脱水
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以增加母乳喂养的频率,因为母乳中含有较多水分,能补充丢失的水分。对于人工喂养的宝宝,可以在冲泡奶粉时适当增加水的比例,或者给宝宝喂一些口服补液盐溶液,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冲调,少量多次地喂给宝宝,一般每千克体重需要补充50-100ml的口服补液盐溶液来纠正轻度脱水。
要注意观察宝宝脱水情况的变化,如果脱水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需要及时就医。
2.中度及以上脱水
中度及重度脱水需要及时就医,可能需要通过静脉补液来纠正脱水。在就医途中,对于能口服的宝宝可以继续尝试喂服口服补液盐溶液,但如果宝宝出现频繁呕吐难以口服,或者脱水情况严重,必须尽快到医院进行静脉补液治疗。医生会根据宝宝的体重、脱水程度等准确计算补液量和补液成分来进行静脉补液,以快速纠正脱水,恢复宝宝的体液平衡。
三、不同年龄宝宝脱水的特殊考虑
(一)婴儿期宝宝(0-1岁)
1.皮肤弹性观察
婴儿的皮肤相对较薄,观察皮肤弹性时要特别注意操作的轻柔,捏起的皮肤面积不宜过大,因为婴儿皮肤娇嫩。婴儿期宝宝前囟和眼窝相对较突出,所以前囟和眼窝的凹陷情况对于判断脱水更为敏感。如果婴儿出现脱水,前囟和眼窝凹陷往往是较早出现且明显的表现。
2.喂养与补液
婴儿主要的喂养方式是母乳或配方奶,当婴儿出现脱水时,母乳喂养的婴儿要确保频繁喂养,保证足够的母乳摄入来补充水分;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在按照上述方法调整奶液浓度的同时,要严格按照口服补液盐的冲调比例给婴儿喂服,因为婴儿的体液平衡调节能力相对较弱,脱水纠正不及时容易导致严重后果。
(二)幼儿期宝宝(1-3岁)
1.精神状态关注
幼儿期宝宝已经有了一定的表达能力,但有时不能准确表达身体的不适,所以更要密切关注其精神状态。如果幼儿出现烦躁、精神萎靡等情况,要及时判断是否存在脱水。同时,幼儿的皮肤弹性观察相对婴儿来说更容易操作一些,但仍要注意手法。
2.口服补液的依从性
幼儿可能对口服补液盐的味道不太喜欢,这时候可以尝试用小勺少量多次地喂服,或者可以选择一些儿童专用的水果味口服补液盐来提高幼儿的依从性,保证足够的补液量来纠正脱水。
四、预防宝宝脱水的措施
(一)日常喂养方面
1.保证充足水分摄入
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在6个月内通常不需要额外补充水分,因为母乳中的水分能满足其需求。但如果天气炎热、宝宝出汗较多等情况,可以在两次母乳喂养之间适当喂少量水。对于人工喂养的宝宝,要按照奶粉说明书准确冲调奶粉,保证宝宝摄入足够的水分。随着宝宝年龄增长,添加辅食后,要注意辅食中水分的补充,比如多给宝宝吃一些蔬菜水果泥等含水量较高的辅食。
2.合理应对疾病情况
当宝宝出现发热、腹泻、呕吐等情况时,要及时采取措施。比如宝宝发热时,根据体温情况采取合适的降温措施,同时适当增加水分摄入;如果宝宝腹泻或呕吐,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以提前准备好口服补液盐,以便在需要时能及时给宝宝服用。
总之,家长要密切关注宝宝的身体状况,了解宝宝脱水的相关表现、判断方法以及处理和预防措施,以保障宝宝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