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包括上、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有病毒和细菌,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和接触;不同人群感染特点不同,诊断通过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分一般、对症、抗感染治疗,预防需增强体质、避免接触传染源、注意个人卫生。
一、呼吸道感染的定义
呼吸道感染是指病原体侵犯呼吸道引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涉及鼻腔、咽或喉部的急性炎症,常见病原体有病毒、细菌等;下呼吸道感染则涵盖气管、支气管、肺等部位的感染。
二、常见病原体及传播途径
病毒:是最常见的病原体,如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含有病毒的飞沫在空气中悬浮,健康人吸入后可能被感染;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再触摸口鼻而感染。例如,流感病毒引发的流感,在人群密集场所易快速传播。
细菌:常见的有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传播途径类似病毒,可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比如肺炎链球菌可引起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
三、不同人群的感染特点及表现
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呼吸道感染时症状可能相对较重且不典型。婴幼儿可能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还可能出现拒食、烦躁不安等情况。例如,婴儿患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时,可能出现喘息、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等;学龄前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可能以发热、鼻塞、流涕为主,部分可能伴有头痛、乏力等。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减弱等原因,呼吸道感染后容易发展为重症。症状可能不典型,如发热不明显,而以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呼吸急促等为主要表现。例如,老年人患肺炎时,可能仅表现为轻微咳嗽、气短,容易被忽视而延误治疗。
免疫力低下人群:如患有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人群,呼吸道感染后病情往往较重,且易反复,病原体也可能较为特殊,治疗难度相对较大。例如,艾滋病患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时,会出现持续发热、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等症状。
四、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呼吸等,查看咽部是否充血、扁桃体有无肿大、肺部听诊有无异常啰音等。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咽部多有明显充血,扁桃体可能肿大、有脓性分泌物;肺炎患者肺部可能闻及湿啰音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常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升高。例如,细菌性肺炎患者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10-20)×10/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0%。
病原学检查:可通过鼻咽拭子、痰液等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如流感病毒感染时,鼻咽拭子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肺炎链球菌肺炎时,痰液培养可分离出肺炎链球菌,同时药敏试验能指导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五、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
休息: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以利于机体恢复。儿童应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活动;老年人也需注意休息,减少体力消耗。
多饮水:多喝水有助于稀释痰液,促进病原体排出,儿童和老年人都应适当增加水分摄入,但要注意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大量饮水引起不适。
营养支持:保证合理的营养摄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老年人也应保证营养均衡,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感染恢复。
对症治疗
发热:对于儿童,体温<38.5℃且精神状态较好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体温≥38.5℃或因发热出现明显不适时,可选用合适的儿童退热药物,但要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的退热方式或药物。老年人发热时,也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若体温过高或持续发热,需及时就医评估,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降温措施。
咳嗽:儿童咳嗽时,可通过拍背促进痰液排出,一般采取空心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拍背部;若咳嗽剧烈影响休息等,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儿童适用的止咳药物。老年人咳嗽时,要注意避免剧烈咳嗽导致胸痛等情况,可适当饮水湿化气道,必要时就医使用止咳药物。
抗感染治疗
病毒感染:一般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如无继发细菌感染,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但对于流感病毒等特定病毒感染,可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儿童流感可选用奥司他韦等,但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和年龄禁忌。
细菌感染:根据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儿童常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但要注意药物过敏等情况;老年人使用抗生素时需更加谨慎,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减退,药物代谢减慢。
六、预防措施
增强体质
儿童:保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如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牛奶、鸡蛋等;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每天保证1-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接受阳光照射,促进维生素D合成,增强体质,但要根据季节和天气情况合理安排,避免寒冷、炎热等极端天气外出。
老年人:合理饮食,多吃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制品等;适度运动,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温和的运动方式,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避免过度劳累。
避免接触传染源
尽量避免带儿童、老年人等易感人群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冬季流感高发季节,减少去商场、超市等场所;若周围有人患呼吸道感染,应尽量避免密切接触,接触时可佩戴口罩。
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是重要的预防措施,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老年人都应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用肥皂或洗手液流水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无纸巾时用肘部遮挡,避免飞沫传播;定期对家居环境进行清洁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儿童房间要经常开窗通风,老年人居住环境也应保持空气清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