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是肺内直径≤3厘米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分实性、亚实性等类型,由感染、肿瘤等多种因素引起,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人群有不同特点,通过影像学、病理等检查诊断,良性结节视情况抗感染或定期复查、手术,恶性结节早期手术,中晚期综合治疗,性质不确定结节需随访观察。
肺结节的分类
按性质分类
实性肺结节:结节内部全部为软组织密度,病灶密度较高,几乎不透过X线或CT射线。
亚实性肺结节:又分为部分实性结节和纯磨玻璃结节。部分实性结节是指结节内部既有实性成分又有磨玻璃样成分;纯磨玻璃结节则是结节密度较周围肺组织轻度增加,呈云雾状密度阴影,病变密度不足以掩盖其中走行的支气管血管束。
按病因分类
感染性肺结节:由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例如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形成结核结节,影像学上表现为特定形态的结节;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也可能导致肺内出现结节样病灶,一般通过抗感染治疗后结节可能有变化。
肿瘤性肺结节: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引起的结节。良性肿瘤如肺错构瘤,通常生长缓慢,边界清晰;恶性肿瘤则以肺癌最为常见,早期肺癌可能表现为肺结节,且随着时间推移结节可能逐渐增大、形态发生改变,如出现分叶、毛刺、胸膜牵拉等征象。
其他原因引起的肺结节:如结节病引起的肺结节,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多系统肉芽肿性疾病,可累及肺部,表现为双肺门淋巴结肿大伴肺内结节;还有一些是由于吸入粉尘等异物引起的肺内结节样改变。
肺结节的常见表现及相关因素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肺结节的成因可能不同。儿童时期肺结节相对少见,若出现多与先天性因素、感染等有关,如先天性肺发育异常可能导致肺内结节样改变;而中老年人群肺结节更常见于肿瘤性病变,尤其是有长期吸烟史、接触职业致癌物质(如石棉、氡等)的中老年人群,肺癌相关肺结节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性别因素:一般来说,在无特殊职业暴露等情况下,男性和女性肺结节的总体发病率差异可能不显著,但在肺癌相关肺结节中,男性肺癌发病率通常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相关比例更高有关。
生活方式因素
吸烟:长期吸烟是肺结节尤其是肺癌相关结节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产生的焦油、尼古丁等多种有害物质会损伤肺部细胞,导致细胞变异,增加肺内出现结节的概率,吸烟年限越长、吸烟量越大,风险越高。
职业暴露:长期接触石棉、铍、铀、氩等职业粉尘或化学物质的人群,肺结节的发生风险增加。例如石棉工人患肺间皮瘤相关肺结节的几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这是因为这些职业暴露物质会直接损伤肺部组织,引起肺部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异常增生,进而形成结节。
病史因素:有肺部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既往有肺结核病史的患者,在结核治愈后可能会遗留肺内结节,这是由于结核病灶修复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等原因形成;有肺部慢性炎症病史的患者,也可能因炎症刺激导致肺内出现结节样改变。
肺结节的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是初步筛查肺结节的常用方法,但对于小的肺结节尤其是隐蔽部位的结节,可能容易漏诊,因为X线的分辨率相对较低,结节可能被周围组织遮挡。
胸部CT:是诊断肺结节的重要手段,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肺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边界等特征。高分辨率CT(HRCT)可以发现更小的结节,并对结节的性质进行更细致的分析,通过观察结节的密度、有无分叶、毛刺、钙化、空泡等征象来初步判断结节的良恶性。例如,恶性结节通常可能有分叶状、毛刺征、胸膜牵拉等表现,而良性结节多边界清晰、形态规则。
病理检查
痰细胞学检查:收集患者痰液进行细胞学分析,查找癌细胞,但阳性率相对较低,且受痰液收集是否规范等因素影响。
支气管镜检查:对于靠近气道的肺结节,可以通过支气管镜直接观察结节情况,并可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结节性质。但对于位于肺外周的结节,可能无法到达病变部位。
经皮肺穿刺活检:对于肺部外周的结节,在CT引导下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能够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是明确肺结节性质的重要方法,但有引起气胸、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
胸腔镜活检:对于一些通过其他方法难以明确性质的肺结节,可能需要进行胸腔镜手术,获取结节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这种方法相对准确,但属于有创操作。
肺结节的处理原则
良性肺结节的处理
感染性良性肺结节:如果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结节,经过规范的抗感染治疗后,结节可能会缩小或消失。例如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部感染导致的肺结节,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数周后复查CT,结节可能明显吸收。对于结核性肺结节,需要进行规范的抗结核治疗,疗程较长,一般需要6-9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治疗过程中要定期复查CT观察结节变化。
非感染性良性肺结节:如肺错构瘤,如果结节较小且没有明显症状,可定期复查CT,观察结节有无变化;若结节较大或有压迫症状等,则可能需要手术切除。
恶性肺结节的处理
早期肺癌相关肺结节:如果是早期肺癌,如原位癌或微浸润癌等,通常可以采取手术治疗,如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等,术后一般预后较好,部分患者甚至可以达到临床治愈。
中晚期肺癌相关肺结节:如果肺癌已经处于中晚期,可能需要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例如对于有驱动基因阳性的肺癌患者,可以采用靶向治疗,通过口服靶向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可以通过放疗、化疗等手段控制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随访观察:对于一些性质不确定的肺结节,需要定期进行随访观察。一般根据结节的特征制定随访间隔,如纯磨玻璃结节,如果是直径小于5毫米且无高危因素的,可以每年复查CT;部分实性结节或有一定恶性征象但又不足以立即进行有创检查的结节,可能需要缩短随访间隔,如3-6个月复查CT,观察结节的大小、形态等变化情况。如果在随访过程中结节增大、形态发生恶性改变等,则需要及时采取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