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患者吐血常见原因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多因肝硬化致门静脉高压,中老年及有乙肝丙肝或酗酒肝硬化病史者易发生)、肝癌侵犯消化道黏膜出血(晚期肝癌多见,肿瘤进展快者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肝癌致肝功能受损,年龄大及有肝功能损害基础疾病者易出现);表现为吐血颜色可鲜红或暗红,伴头晕心慌等贫血或休克症状;相关检查有胃镜、腹部超声或CT、凝血功能检查;紧急处理包括一般急救及针对出血原因初步处理;后续管理需病情监测、针对肝癌治疗、营养支持,还要考虑老年、儿童及有基础病史患者的特殊情况。
一、肝癌患者吐血的常见原因
(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1.发生机制:肝癌患者多伴有肝硬化,肝硬化可导致门静脉高压,进而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当门静脉压力显著升高时,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管壁变薄,容易破裂出血。据相关研究,约50%-60%的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会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这是肝癌患者吐血的常见原因之一。
2.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的肝癌患者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但一般来说,肝硬化导致的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在中老年患者中更为常见,因为肝硬化的发生发展通常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多在中年以后逐渐显现。
3.病史因素:有长期乙肝、丙肝感染病史,或长期酗酒导致肝硬化病史的患者,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风险更高。例如,有10年以上乙肝病史的患者,发生肝硬化进而出现门静脉高压的概率明显高于无乙肝病史者。
(二)肝癌侵犯消化道黏膜导致出血
1.发生机制:肝癌组织可能直接侵犯胃、十二指肠等消化道黏膜,导致黏膜破损出血。肿瘤不断生长浸润,破坏消化道的正常组织结构,使血管暴露或破裂,从而引起吐血。这种情况在肝癌晚期相对较为常见,肿瘤进展到一定程度时更容易发生对周围消化道的侵犯。
2.年龄因素:各年龄段的肝癌患者都可能出现,但晚期肝癌患者中相对更多见,而肝癌的发生本身也与年龄有一定关系,中老年人群肝癌发病率相对较高。
3.病史因素:有肝癌病史且肿瘤进展较快的患者,发生肿瘤侵犯消化道黏膜出血的可能性更大。比如,短期内肝癌病灶迅速增大的患者,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包括消化道的风险增加。
(三)凝血功能障碍
1.发生机制:肝癌患者肝功能受损,会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同时肿瘤消耗等因素也可能导致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当凝血功能障碍时,机体的止血能力下降,容易出现消化道出血等情况,表现为吐血。研究表明,约30%-40%的肝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
2.年龄因素:年龄较大的肝癌患者由于肝功能储备相对较差,更容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相关的出血问题。
3.病史因素:本身有肝功能损害基础疾病(如乙肝、丙肝等)的肝癌患者,肝功能受损更严重,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概率更高。
二、肝癌患者吐血的表现及相关检查
(一)表现
1.吐血的颜色:可以是鲜红色,若出血速度较快、量较多时,血液未经胃酸充分混合则表现为鲜红色;也可能是暗红色,这是因为血液在胃内停留一段时间后,经胃酸作用发生部分消化,颜色变为暗红色。
2.伴随症状:可能伴有头晕、心慌、乏力等贫血相关症状,因为大量失血后机体血容量减少,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严重时可能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休克表现。
(二)相关检查
1.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等消化道内的情况,明确是否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化道黏膜破损等情况,是诊断消化道出血原因的重要检查方法。
2.腹部超声或CT检查:有助于了解肝脏肿瘤的情况以及门静脉、肝静脉等血管的状况,对于判断是否存在门静脉高压、肿瘤侵犯消化道等情况有重要价值。例如,腹部CT可以清晰显示肝脏肿瘤的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
3.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的检测,能明确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对于判断出血是否与凝血功能障碍有关有重要意义。
三、肝癌患者吐血的紧急处理及后续管理
(一)紧急处理
1.一般急救措施: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窒息。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防止休克进一步加重。
2.针对出血原因的初步处理:如果考虑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采取药物止血(如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等),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内镜下止血治疗,如套扎术、硬化剂注射等。如果是肿瘤侵犯消化道黏膜出血,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同时可能需要针对肿瘤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
(二)后续管理
1.病情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呕血及黑便情况等。定期复查血常规,了解血红蛋白水平变化,评估贫血纠正情况。
2.针对肝癌的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可选择手术治疗、介入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例如,对于适合手术的肝癌患者,在出血情况稳定后可考虑手术切除肿瘤;对于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可选择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等介入治疗手段控制肿瘤进展,从而减少再次出血的风险。
3.营养支持:给予患者合理的营养支持,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有助于患者身体恢复,尤其是肝功能的维护。对于存在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可能需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途径,如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
4.特殊人群考虑
老年患者:老年肝癌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处理吐血时要更加谨慎,密切观察其各脏器功能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其耐受性。例如,在使用药物止血时,要注意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因为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
儿童肝癌患者:儿童肝癌相对罕见,但一旦发生吐血情况,处理更为棘手。儿童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与成人有差异,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优先选择对儿童身体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如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的药物等。
有基础病史患者:对于有乙肝、丙肝病史的肝癌患者,在处理吐血过程中,要继续关注乙肝、丙肝的抗病毒治疗情况,因为控制乙肝、丙肝病毒复制有助于改善肝功能,减少再次出血的风险。同时,要注意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以免加重肝功能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