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临死时患者会出现意识状态改变、呼吸循环功能异常、器官功能衰竭表现及其他表现,不同特殊人群在这些表现上有各自特点,如儿童患者各系统更脆弱,老年患者本身器官功能有基础状况等,具体包括意识模糊等意识改变,呼吸浅快等呼吸异常、心率血压等循环异常,肾功能、肝功能、消化系统功能衰竭表现,还有疼痛及营养极度低下等情况且特殊人群各有相应特点。
一、意识状态改变
表现: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嗜睡甚至昏迷等情况。这是因为褥疮晚期患者身体状况极度恶化,机体各器官功能严重受损,无法正常为大脑提供充足的血氧等营养物质及维持内环境稳定,大脑功能受到影响。例如,长期卧床且伴有严重褥疮的患者,由于全身代谢紊乱,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逐渐衰退,导致意识状态发生改变。
特殊人群情况: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各器官功能已处于衰退状态,褥疮临死时意识改变可能更为明显且进展迅速;儿童患者若因严重基础疾病导致褥疮且濒临临终,意识改变也会因身体整体机能的快速恶化而出现相应变化,但相对成人可能有其自身特点,需密切关注其神经系统相关表现及整体生命体征变化。
二、呼吸循环功能异常
呼吸方面
表现:呼吸可能变得浅快、不规则,甚至出现潮式呼吸等。这是由于机体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影响了呼吸中枢的正常调节以及气体交换功能。例如,褥疮晚期患者心肺功能受到严重牵连,肺部可能因长期卧床导致的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或者全身营养极度不良致使呼吸肌无力等,从而出现呼吸模式的改变。
特殊人群情况:儿童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相对成人更脆弱,在面临褥疮临死阶段时,呼吸异常可能更早出现且变化更快,需要特别注意呼吸频率、节律以及深度的监测,因为儿童的呼吸调节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容易因全身状况恶化而迅速出现呼吸功能的严重障碍。老年患者呼吸循环功能本就相对较弱,褥疮临死时呼吸循环功能异常会进一步加重,需要关注其心肺功能的各项指标变化,如血氧饱和度、心率等。
循环方面
表现:心率可能增快或减慢,血压下降,外周循环灌注不良,表现为皮肤苍白、湿冷,肢端发绀等。这是因为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无法维持正常的血压及组织灌注,心脏功能因全身代谢紊乱、毒素积聚等受到影响。例如,严重褥疮导致大量毒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影响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功能,同时血管的调节功能也出现障碍,使得血压难以维持在正常水平,循环灌注不足。
特殊人群情况:儿童患者循环系统调节能力不如成人,在褥疮临死时循环功能异常会更突出,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及时发现循环衰竭的迹象;老年患者本身可能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褥疮临死时循环功能异常会使原有基础疾病加重,更要注重对循环系统各项指标的动态监测,采取相应措施维持循环稳定。
三、器官功能衰竭表现
肾功能衰竭
表现:尿量减少甚至无尿,血肌酐、尿素氮升高等。这是由于全身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脏灌注不足,同时褥疮产生的毒素等物质损伤肾脏细胞,导致肾脏的滤过和排泄功能严重障碍。例如,患者长期卧床,褥疮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会影响肾脏的血流动力学和细胞代谢,进而出现肾功能衰竭的相关指标异常。
特殊人群情况:儿童患者肾脏发育尚未成熟,在面临褥疮临死阶段时,肾功能衰竭的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关注其尿量、尿常规等指标的变化,且由于儿童肾脏代偿能力相对较弱,一旦出现肾功能异常往往进展较快,要加强对儿童肾功能的监测和保护;老年患者本身肾脏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减退,褥疮临死时肾功能衰竭会进一步加重,需要注意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相关因素或药物等,根据其肾脏功能情况调整护理和治疗措施。
肝功能衰竭
表现:黄疸、肝功能指标异常(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等)、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这是因为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褥疮晚期全身状况恶化,肝脏的血供减少,同时毒素积聚等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和合成功能,导致肝功能受损及凝血因子合成减少等。例如,严重褥疮引发的全身感染等情况会波及肝脏,使其功能出现衰竭表现。
特殊人群情况:儿童患者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在褥疮临死时肝功能衰竭的表现可能更易出现且病情变化迅速,需要密切观察其皮肤黄疸情况、凝血功能变化等;老年患者肝脏功能随年龄增长有所下降,褥疮临死时肝功能衰竭会使原有肝脏功能进一步恶化,要注意在护理过程中避免加重肝脏负担的因素,如合理控制营养物质的摄入等,以维持肝脏相对较好的功能状态。
消化系统功能衰竭
表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消化道出血等。这是由于胃肠黏膜缺血缺氧,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同时毒素吸收影响消化系统功能。例如,褥疮晚期患者全身循环不佳,胃肠道黏膜处于缺血状态,容易发生糜烂、出血等情况,导致消化系统功能出现衰竭相关表现。
特殊人群情况:儿童患者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在褥疮临死时消化系统功能衰竭的表现可能更为明显,如频繁呕吐、严重腹胀等会影响其营养状况和整体病情,需要特别注意胃肠功能的维护,保证适当的营养支持方式;老年患者消化系统功能本就相对较弱,褥疮临死时消化系统功能衰竭会进一步影响其营养摄入和身体整体状况,要关注其消化道症状,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如适当调整饮食结构等,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四、其他表现
疼痛表现:患者可能会出现难以缓解的剧烈疼痛,这是因为褥疮局部的组织坏死、感染等刺激神经末梢,同时全身状况恶化导致机体对疼痛的耐受性降低等。疼痛的程度和表现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有的患者可能表现为持续的钝痛,有的可能是阵发性的剧痛。
特殊人群情况:儿童患者由于表达能力相对有限,在面临褥疮临死伴有疼痛时,可能会通过哭闹、躁动等方式表现出来,需要医护人员更加细致地观察其非语言表现来判断疼痛情况;老年患者可能本身对疼痛的感知和耐受有一定特点,在褥疮临死时疼痛的处理需要更加谨慎,既要考虑缓解疼痛提高舒适度,又要兼顾其整体身体状况,避免因止痛药物等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营养状况极度低下:患者体重明显下降,皮肤干燥、弹性差,肌肉萎缩等。这是由于长期卧床、褥疮消耗大量营养物质,且患者食欲减退等原因导致机体摄入营养不足,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需求,进而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状况。
特殊人群情况:儿童患者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营养状况极度低下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进程,需要特别关注营养支持的方式和效果,采用适合儿童的营养补充途径;老年患者本身可能有基础的营养问题,褥疮临死时营养状况极度低下会使身体状况更加脆弱,在营养支持方面需要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如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等,以尽可能维持患者的营养水平,提高舒适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