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反复腹泻原因包括感染因素(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和非感染因素(饮食、气候、肠道功能紊乱等),临床表现有大便性状改变及伴随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治疗需调整饮食、预防纠正脱水、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和保护肠道黏膜,预防要合理喂养、注意饮食卫生、腹部保暖、合理用抗生素、增强免疫力,还要关注小儿特殊情况及做好皮肤护理。
一、小儿反复腹泻的常见原因
(一)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是引起小儿腹泻常见的病毒之一,多见于6-24个月的婴幼儿,秋冬季节高发。轮状病毒感染后主要侵犯小肠上皮细胞,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腹泻,大便多为水样或蛋花汤样。诺如病毒也是常见的引起小儿腹泻的病毒,可在人群密集场所引起暴发流行,感染后腹泻症状轻重不一。
2.细菌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引起小儿腹泻的常见细菌,可分为产毒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等。产毒性大肠杆菌感染后主要引起分泌性腹泻,大便呈水样;侵袭性大肠杆菌可引起类似菌痢的症状,有黏液脓血便。空肠弯曲菌也是小儿腹泻的常见致病菌,常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感染后可出现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大便多为黏液便或脓血便。
3.寄生虫感染:如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可导致小儿反复腹泻,大便多为稀便或糊状便,可能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
(二)非感染因素
1.饮食因素
喂养不当:对于婴幼儿,添加辅食过快、种类过多或改变辅食种类过于频繁,都可能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腹泻。例如,过早添加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物,小儿的消化酶还不能完全适应,就容易出现腹泻。
过敏因素:部分小儿对牛奶蛋白过敏,食用含牛奶蛋白的配方奶或母乳后可出现反复腹泻,同时可能伴有呕吐、皮疹等表现。还有些小儿对食物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如对海鲜类食物过敏等,也会引起腹泻。
2.气候因素:小儿腹部受凉时,可引起肠道蠕动增加而导致腹泻;炎热天气时,小儿消化液分泌减少,且小儿饮水较多,稀释了消化液,也容易出现腹泻。
3.肠道功能紊乱:小儿的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肠道菌群容易失调。例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肠道正常菌群被抑制,耐药菌趁机繁殖,可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导致腹泻。此外,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也可能影响肠道功能,导致小儿反复腹泻。
二、小儿反复腹泻的临床表现
(一)大便性状改变
大便可为稀水样、蛋花汤样、黏液便、脓血便等不同性状。如果是轮状病毒感染,大便多为水样或蛋花汤样;如果是侵袭性大肠杆菌感染,可出现黏液脓血便;如果是饮食因素引起的腹泻,大便性状可能根据具体饮食问题有所不同,如脂肪消化不良时大便可能呈油花样。
(二)伴随症状
1.发热: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可能伴有发热,感染性腹泻发热程度可因病原体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细菌感染可能引起高热。
2.呕吐:部分小儿在腹泻前或腹泻同时会出现呕吐症状,尤其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呕吐较为常见。
3.腹痛:小儿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尤其是在腹泻前或排便时,腹痛可能与肠道蠕动增强或肠道炎症刺激有关。
三、小儿反复腹泻的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小儿的喂养史,包括辅食添加情况、食物过敏史;发病前的饮食情况,有无食用不洁食物、新换奶粉等;发病的季节、流行情况等。同时询问腹泻的次数、大便的性状、量以及伴随症状等。
(二)体格检查
检查小儿的精神状态、面色、皮肤弹性等,了解有无脱水表现。同时检查腹部,有无压痛、腹胀等情况。
(三)实验室检查
1.粪便常规:通过显微镜观察粪便中有无白细胞、红细胞、寄生虫卵等。如果有大量白细胞,提示可能有肠道细菌感染;有红细胞可能提示侵袭性细菌感染或肠道出血等情况;发现寄生虫卵则提示有寄生虫感染。
2.粪便病原学检查:如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诺如病毒检测、细菌培养等,有助于明确腹泻的病原体,指导治疗。
3.血常规:细菌感染时血常规可表现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
4.血生化检查:对于反复腹泻的小儿,需要检查电解质(如钠、钾、氯等)、血糖等,了解有无电解质紊乱和脱水情况,以及是否存在低血糖等情况。
四、小儿反复腹泻的治疗原则(非药物干预为主)
(一)调整饮食
对于母乳喂养的小儿,可继续母乳喂养,但母亲要注意调整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人工喂养的小儿,可根据情况更换为腹泻奶粉,待腹泻好转后再逐渐过渡到正常奶粉。添加辅食的小儿,应暂时减少辅食的种类和量,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粥等。
(二)预防和纠正脱水
根据小儿腹泻的程度,采用口服补液盐纠正脱水。对于轻度脱水的小儿,可给予口服补液盐Ⅲ,按照说明书分次服用;对于中度以上脱水或口服补液困难的小儿,需要及时静脉补液,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三)肠道微生态调节剂
可使用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肠道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功能,有助于腹泻的恢复。
(四)保护肠道黏膜
可使用蒙脱石散等药物保护肠道黏膜,吸附病原体和毒素,减轻腹泻症状。
五、小儿反复腹泻的预防措施
(一)合理喂养
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和营养物质,有助于增强小儿的免疫力。如果是人工喂养,要选择合适的配方奶,并按照正确的冲调方法喂养。添加辅食时要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逐渐添加。
(二)注意饮食卫生
避免给小儿食用不洁的食物和饮用生水,食物要新鲜,餐具要定期消毒。在手足口病、腹泻等疾病流行季节,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带小儿去人群密集、卫生条件差的场所。
(三)注意腹部保暖
根据天气变化及时给小儿增减衣物,尤其是要注意腹部的保暖,避免腹部受凉引起肠道功能紊乱。
(四)合理使用抗生素
避免小儿滥用广谱抗生素,必须使用抗生素时,要严格按照医嘱使用,并可同时补充肠道益生菌,以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五)增强小儿免疫力
让小儿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保证小儿充足的睡眠,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六、特殊人群(小儿)反复腹泻的温馨提示
对于小儿反复腹泻,要特别关注其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小儿的生理特点不同,应对措施也有差异。例如,婴儿期小儿胃肠功能更脆弱,喂养和护理需要更加精细。要注意观察小儿的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一旦出现精神萎靡、尿量明显减少等重度脱水表现,要立即就医。同时,要避免自行给小儿滥用止泻药物,尤其是低龄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还要注意小儿的皮肤护理,因为频繁腹泻容易引起臀部皮肤发红、糜烂,要及时更换尿布,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