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交叉韧带损伤症状多样,包括损伤当时及恢复期的疼痛、早期迅速肿胀及消退情况不同、有向前移位不稳及可能伴随的旋转不稳、屈伸及特殊活动受限、损伤后2-3周左右出现的肌肉萎缩及影响,不同年龄人群(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和不同生活方式人群(运动员、久坐人群)、有相关病史人群(有膝关节退变病史、有膝关节既往手术史)表现各有差异。
损伤当时:患者在遭受后交叉韧带损伤的瞬间,常可感觉到膝关节部位有明显的撕裂样疼痛,疼痛程度因个体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及损伤严重程度有所不同。例如,严重的后交叉韧带损伤可能会导致较为剧烈的疼痛,而轻度损伤可能疼痛相对较轻,但一般都会有明显的疼痛感觉,这种疼痛会持续存在并在活动膝关节时加重。
损伤后恢复期:在损伤后的恢复过程中,膝关节活动时仍可能出现疼痛,尤其是在进行屈伸活动或者负重活动时,疼痛可能会再次被触发或加重,并且疼痛可能会迁延不愈,如果没有得到恰当的治疗,疼痛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
肿胀
损伤后早期:后交叉韧带损伤后,膝关节内会迅速出现肿胀,这是因为韧带损伤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积聚在膝关节腔内以及周围组织间隙中。一般在损伤后数小时内即可观察到膝关节明显肿胀,皮肤可能会有紧绷感,肿胀程度与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严重损伤时肿胀可能非常明显,可导致膝关节外观明显增粗。
肿胀消退情况:如果损伤较轻,经过适当的休息、制动等处理后,肿胀可能会在1-2周内逐渐消退;但如果损伤较严重,肿胀消退时间会延长,而且可能会反复出现肿胀,在活动膝关节后肿胀可能会再次加重。
膝关节不稳
向前移位不稳:后交叉韧带的主要作用是限制胫骨向前过度移位,当后交叉韧带损伤后,膝关节在屈伸活动时会出现胫骨向前过度移动的情况。患者会感觉膝关节有松动感,在行走过程中,尤其是上下楼梯、下蹲或从坐位站起时,这种向前不稳的感觉会更加明显,患者可能会出现打软腿的现象,即膝关节突然失去支撑力,导致身体晃动甚至有摔倒的风险。例如,在上下楼梯时,患侧膝关节可能无法稳定地承受身体重量,出现明显的向前错动感。
旋转不稳相关表现:后交叉韧带损伤可能会伴随膝关节旋转不稳的情况,不过相对向前不稳来说,旋转不稳不是后交叉韧带损伤最典型的表现,但在一些复杂的损伤中也可能存在。患者可能会感觉膝关节在旋转活动时不如正常侧稳定,在进行一些需要膝关节旋转的动作时,如转身、扭转身体等,会出现膝关节异常的感觉,甚至可能诱发疼痛和不稳。
活动受限
屈伸活动受限:由于疼痛、肿胀以及膝关节不稳等因素,患者的膝关节屈伸活动会受到明显限制。在损伤后的早期,患者可能因为疼痛而不敢进行大幅度的屈伸活动,随着病情的发展,由于膝关节周围肌肉的保护性痉挛等原因,膝关节的屈伸范围会逐渐减小。例如,正常膝关节的屈曲可以达到135°-150°左右,而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可能屈曲角度会明显减小,伸直时也可能无法完全伸直,存在一定的屈曲畸形。
特殊活动受限:对于一些需要膝关节进行复杂运动的活动,如篮球运动中的急停、急转,足球运动中的变向等,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会明显受限,因为这些活动会对膝关节的稳定性提出较高要求,而损伤后的膝关节无法满足这种稳定性需求,从而导致患者无法进行这些活动。
肌肉萎缩
发生时间:后交叉韧带损伤后,由于膝关节活动受限,患侧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尤其是股四头肌等会逐渐出现萎缩。一般在损伤后2-3周左右开始逐渐出现肌肉萎缩的现象,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康复训练,肌肉萎缩会逐渐加重。
影响:肌肉萎缩会进一步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因为肌肉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之一,肌肉力量减弱和萎缩会使膝关节的稳定性进一步下降,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损伤的恢复,而且会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如行走、上下楼梯等活动会更加困难。
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差异
儿童:儿童后交叉韧带损伤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由于儿童的膝关节结构和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其症状可能不太典型。儿童可能表述疼痛的方式不如成人明确,可能更多表现为膝关节的哭闹、不愿活动患肢等。而且儿童的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损伤未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影响膝关节的正常发育,导致长期的膝关节功能障碍,例如可能出现膝关节畸形、肌肉发育不良等情况。
青少年: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后交叉韧带损伤后,除了上述成人常见的症状外,还可能因为生长发育的因素影响恢复过程。青少年的活动量较大,如果损伤后过早进行不恰当的活动,可能会加重损伤,影响韧带的修复和膝关节的稳定,而且可能会对未来膝关节的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可能导致膝关节过早出现退变等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后交叉韧带损伤往往与膝关节的退变等基础疾病相关,其症状可能会被基础疾病所掩盖。老年人的恢复能力相对较弱,损伤后肿胀、疼痛等症状可能持续时间较长,而且容易出现并发症,如膝关节僵硬、深静脉血栓等。同时,老年人的肌肉力量本身就相对较弱,肌肉萎缩可能会更加明显,对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更大,如行走距离明显缩短,上下楼梯需要借助外力等。
不同生活方式人群表现差异
运动员:运动员由于日常高强度的运动训练和比赛,后交叉韧带损伤后,其症状可能会对其运动生涯产生重大影响。运动员的膝关节不稳等症状会严重影响其运动表现,在进行竞技运动时,这种不稳会增加再次损伤的风险,而且恢复时间可能会更长,因为运动员需要更高水平的膝关节功能来满足竞技要求。例如,篮球运动员在损伤后可能无法再进行快速的急停、急转等动作,足球运动员可能无法完成正常的变向等动作。
久坐人群:久坐人群后交叉韧带损伤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由于平时膝关节活动量少,其恢复过程可能会相对较慢。久坐人群的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本身可能相对较弱,损伤后肌肉萎缩等情况可能会更加明显,而且在恢复过程中进行康复训练时,因为缺乏日常运动的基础,适应康复训练的过程可能会比较困难,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恢复膝关节的功能和肌肉力量。
有相关病史人群表现差异
有膝关节退变病史人群:本身有膝关节退变病史的人发生后交叉韧带损伤时,其症状可能会更加复杂。膝关节退变导致的关节间隙狭窄、软骨磨损等情况会与后交叉韧带损伤的症状相互影响,疼痛可能会更加剧烈,肿胀可能会持续时间更长,而且恢复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地处理,因为退变的膝关节本身就存在关节功能下降等问题,后交叉韧带损伤会进一步加重这种功能障碍,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退变和损伤的双重因素。
有膝关节既往手术史人群:有膝关节既往手术史的人发生后交叉韧带损伤,其症状的表现和恢复过程都会受到既往手术的影响。既往手术可能导致膝关节周围组织的粘连、解剖结构的改变等,损伤后疼痛、肿胀等症状可能不典型,而且在诊断和治疗上会更加复杂,例如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既往手术的影像可能会干扰对后交叉韧带损伤情况的判断,治疗方案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既往手术对膝关节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选择更加合适的治疗方式来处理后交叉韧带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