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与“上火”在传统认知有联系且现代医学角度存在多因素关联,还受创伤性、系统性疾病等因素影响,防治可通过饮食调整、口腔卫生维护、情绪调节等非药物方法及合适药物防治,不同人群需注意相应事项。
一、口腔溃疡与“上火”的关联
(一)“上火”概念与口腔溃疡的传统认知联系
在传统医学观念里,“上火”被认为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证候,可能会引发口腔溃疡等症状。但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口腔溃疡是多因素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不过传统认知中“上火”相关因素与口腔溃疡确实存在一定关联,比如“上火”常涉及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油腻等食物,这类饮食可能会刺激口腔黏膜,破坏口腔黏膜的屏障功能,增加口腔溃疡发生的风险。
(二)现代医学角度下两者的关联分析
1.免疫因素
当人体处于“上火”状态时,可能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例如,长期“上火”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使得口腔局部的免疫监视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从而引发口腔溃疡。研究表明,免疫功能异常在口腔溃疡的发病中占重要地位,而“上火”相关的身体机能紊乱可能是导致免疫功能异常的诱因之一。
对于不同年龄段人群,儿童时期免疫功能尚不完善,若出现“上火”情况,更易因免疫相关问题引发口腔溃疡;成年人长期处于“上火”状态,如经常熬夜、精神压力大等导致免疫调节失衡,也易患口腔溃疡;老年人免疫功能衰退,“上火”后免疫功能进一步受影响,口腔溃疡的发生几率相对较高。
2.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缺乏
“上火”相关的饮食结构不合理可能导致维生素(如维生素B族等)和微量元素(如锌等)缺乏。以维生素B族为例,缺乏维生素B等会影响口腔黏膜的正常代谢,使口腔黏膜容易发生炎症、溃疡。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偏食、挑食的人群更容易出现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加上“上火”因素,就更易引发口腔溃疡。女性在特殊生理时期,如月经前后,身体机能变化可能导致对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需求增加,若此时有“上火”情况,更易因营养缺乏相关问题出现口腔溃疡;有消化系统疾病病史的人群,本身营养吸收就存在问题,“上火”时会进一步影响营养物质的代谢和利用,增加口腔溃疡发生风险。
3.精神因素
“上火”往往与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相关,而精神因素又与口腔溃疡发病密切相关。长期精神压力大、焦虑等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口腔黏膜的正常功能,增加口腔溃疡的发病几率。不同性别在精神因素影响上有一定差异,女性相对更易受情绪影响,若女性处于“上火”状态且伴有长期精神压力,更易引发口腔溃疡;儿童时期精神因素相对单纯,但如果生活环境突然变化等导致精神紧张,也可能在“上火”相关因素作用下出现口腔溃疡;老年人若因退休等生活方式改变出现精神情绪波动,在“上火”时也易患口腔溃疡。
二、口腔溃疡的其他常见诱因
(一)创伤性因素
1.机械性创伤
口腔内有残根、残冠、锐利的牙尖等,会持续摩擦口腔黏膜,导致黏膜破损形成溃疡。例如,长期存在的残根刺激附近口腔黏膜,就可能引发口腔溃疡。不同年龄人群创伤性因素不同,儿童可能因玩耍时咬伤口腔黏膜导致创伤性溃疡;老年人由于牙齿磨损、缺失等原因,更易出现残根残冠等情况,从而增加创伤性口腔溃疡的发生几率。
2.化学性创伤
误服强酸、强碱等腐蚀性物质,或者长期使用某些有刺激性的口腔药物等,会损伤口腔黏膜引起溃疡。比如长期使用含有刺激性成分的漱口液,可能会破坏口腔黏膜的正常状态,引发口腔溃疡。在生活方式上,经常自行使用不恰当口腔护理产品的人群易出现化学性创伤相关口腔溃疡;特殊职业人群,如接触强酸强碱工作的人员,若防护不当也易发生化学性创伤导致口腔溃疡。
(二)系统性疾病因素
1.消化系统疾病
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会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导致机体缺乏维持口腔黏膜健康的营养成分,从而增加口腔溃疡的发病风险。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群,由于疾病本身影响机体代谢等功能,在受到其他因素(如“上火”等)刺激时,更易出现口腔溃疡。不同年龄段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患口腔溃疡的情况不同,儿童时期消化系统疾病相对较少见,但一旦患有,也可能影响口腔黏膜健康;成年人消化系统疾病较为常见,“上火”时易因消化系统疾病相关因素引发口腔溃疡;老年人消化系统功能衰退,本身易患消化系统疾病,“上火”时更易出现口腔溃疡与消化系统疾病相关的情况。
2.内分泌紊乱
女性在月经周期、妊娠期等内分泌变化较大时期,易出现内分泌紊乱,从而增加口腔溃疡的发病几率。例如,妊娠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明显,容易发生口腔溃疡。不同性别中女性受内分泌紊乱影响更大,在不同生理时期表现不同;男性若出现内分泌紊乱相关疾病(如甲状腺疾病等),也可能引发口腔溃疡,但相对女性来说几率稍低;儿童时期内分泌系统相对稳定,内分泌紊乱导致的口腔溃疡较少见,但某些内分泌相关疾病也可能影响儿童口腔黏膜健康。
三、口腔溃疡的防治建议
(一)非药物防治方法
1.饮食调整
保持清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如新鲜蔬菜、水果,像橙子富含维生素C,菠菜富含维生素B族等)和微量元素(如坚果富含锌等)的食物。对于不同人群,儿童要保证营养均衡的饮食,避免挑食、偏食;成年人要注意合理搭配饮食,避免长期食用辛辣、油腻食物;老年人饮食要易于消化,同时保证营养物质的摄入。例如,儿童可通过制作色彩丰富的蔬菜、水果拼盘来增加其对富含维生素食物的摄入兴趣;老年人可将蔬菜做成软烂易消化的菜品,保证营养吸收。
2.口腔卫生维护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合适的牙刷和牙膏,饭后漱口。不同年龄段人群口腔卫生维护方式有差异,儿童需要家长协助刷牙,选择儿童专用牙膏,教导正确刷牙方法;成年人要养成良好的自主口腔卫生习惯;老年人由于牙齿可能存在问题,可选择软毛牙刷,刷牙时动作要轻柔,同时可使用牙线等辅助清洁工具。
3.情绪调节
通过适当的方式调节情绪,如运动、冥想、听音乐等。不同人群情绪调节方式不同,儿童可通过玩耍、做游戏等方式缓解压力;成年人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跑步、瑜伽等;老年人可参与社交活动、下棋等,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因为情绪因素与口腔溃疡发病密切相关。
(二)药物防治相关注意事项
1.药物选择
当口腔溃疡发生时,可使用一些局部药物,如口腔溃疡散、西瓜霜喷剂等。但要注意药物的适用人群,儿童应避免使用刺激性过强的药物,优先选择儿童专用的口腔局部药物;老年人使用药物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情况,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
2.特殊人群用药提示
孕妇和哺乳期女性使用口腔溃疡药物要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安全的药物,因为某些药物可能通过胎盘或乳汁影响胎儿或婴儿健康;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药物时,要密切关注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避免加重病情;儿童使用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儿童用药剂量标准,避免过量使用药物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