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有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及肿瘤转移引起的症状。局部症状包括咳嗽(刺激性干咳等)、咯血(痰中带血等)、胸痛(隐痛等)、呼吸困难(活动后气促等);全身症状有发热(肿瘤坏死或感染致热)、消瘦(肿瘤消耗致体重下降)、乏力(全身疲倦等);肿瘤转移可致脑转移(头痛呕吐等)、骨转移(骨痛等)、肝转移(右上腹隐痛等)、淋巴结转移(触及肿大淋巴结等),且各症状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有关。
一、局部症状
1.咳嗽
具体表现:肺癌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多为刺激性干咳,无痰或仅有少量白色黏液痰。例如中央型肺癌常因肿瘤刺激支气管黏膜引起咳嗽,随着病情进展,肿瘤导致支气管狭窄,咳嗽可能会加重,且呈持续性,部分患者可伴有间断性痰中带血。
与年龄、生活方式等的关系:长期吸烟的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咳嗽症状,因为吸烟会损伤呼吸道黏膜,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使得肺癌的发生风险增加,进而出现咳嗽表现。对于年轻不吸烟人群,如果长期处于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如长期接触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也可能因呼吸道受到刺激而出现咳嗽,需警惕肺癌可能。
2.咯血
具体表现:肿瘤组织血管丰富,局部肿瘤坏死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表现为痰中带血点、血丝,也可能出现间断性或持续性少量咯血,少数情况下可出现大咯血。例如周围型肺癌患者有时会出现痰中带血的情况,而中央型肺癌侵犯较大血管时可能引发较大量咯血。
与年龄、病史等的关系:有慢性肺部疾病病史的老年人,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肺癌合并咯血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原有肺部疾病会使肺部组织处于慢性炎症状态,肿瘤生长时更易破坏血管引起出血。而对于年轻患者,若有肺部外伤史等情况后出现咯血,也需要排查肺癌等疾病。
3.胸痛
具体表现:肿瘤侵犯胸膜、胸壁等部位时可引起胸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钝痛、刺痛等。当肿瘤侵犯胸膜时,疼痛可能随呼吸、咳嗽而加重;若侵犯胸壁神经,可出现持续固定的胸痛。例如肺癌转移至胸膜引起恶性胸腔积液时,胸痛会比较明显,且患者可能伴有呼吸困难。
与年龄、生活方式等的关系:长期大量吸烟的老年人发生肺癌胸痛的概率相对较高,吸烟引起的肺部损伤会增加肺癌的发病几率,进而导致胸痛等症状出现。而对于年轻人群,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等特殊职业暴露者,也可能因肺部受到不良刺激引发肺癌并出现胸痛表现。
4.呼吸困难
具体表现:肿瘤阻塞支气管引起部分气道狭窄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表现为活动后气促,随着病情进展,气道狭窄加重或发生胸腔积液、气胸等情况时,呼吸困难会进行性加重,严重时可出现端坐呼吸、口唇发绀等。例如中央型肺癌导致主支气管明显狭窄时,患者会很快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
与年龄、病史等的关系:本身有肺部基础疾病如哮喘的患者,发生肺癌后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可能会被原发病掩盖,而老年人肺功能本身有所下降,肺癌引起的呼吸困难相对更易被察觉。有心脏病史的患者,肺癌导致的呼吸困难可能需要与心源性呼吸困难相鉴别。
二、全身症状
1.发热
具体表现:肿瘤组织坏死可引起发热,多为低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也有部分患者可出现高热。另外,肿瘤阻塞支气管引起肺部感染时,也会出现发热,此时多为高热,伴有咳嗽、咳痰等感染症状。例如肺癌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时,体温可突然升高至39℃-40℃,同时咳嗽加剧、痰量增多且可为脓性痰。
与年龄、生活方式等的关系: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肺癌患者发生发热时,感染性发热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因为其身体的抵抗力较弱,更容易合并肺部感染。长期吸烟的人群,由于呼吸道防御功能受损,肺癌合并感染发热的风险也会增加。
2.消瘦
具体表现:肿瘤是一种消耗性疾病,肺癌患者由于肿瘤细胞生长需要消耗大量营养物质,同时患者可能因肿瘤引起的不适症状导致食欲减退,进而出现体重进行性下降、消瘦的表现,严重时可呈现恶病质状态。例如肺癌晚期患者,体重可在短时间内明显减轻,伴有乏力、精神萎靡等。
与年龄、生活方式等的关系:老年人基础代谢率相对较低,肺癌引起的消瘦可能相对更易被发现。而长期吸烟、生活不规律的人群,肺癌发生后更容易出现消瘦症状,因为不良的生活方式会影响身体的营养状况和整体健康状态,加速肿瘤的消耗过程。
3.乏力
具体表现:患者常感到全身疲倦、没有力气,活动耐力明显下降。这是由于肿瘤消耗体内能量、影响机体正常代谢等多种因素导致的。例如肺癌患者即使进行轻度活动,如缓慢行走一段距离后,就会明显感觉乏力不适。
与年龄、病史等的关系:有基础疾病如贫血的患者,肺癌合并乏力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因为贫血本身就会导致乏力,再加上肺癌的消耗作用,会使乏力症状加重。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肺癌引起的乏力相对更易影响其日常生活,如穿衣、洗漱等简单活动都可能让老年人感到力不从心。
三、肿瘤转移引起的症状
1.脑转移
具体表现:可出现头痛、呕吐、视物模糊、偏瘫、失语、共济失调等症状。头痛多为持续性进行性加重,呕吐常为喷射性呕吐,与进食无关。例如肺癌脑转移患者可能先出现头痛症状,逐渐加重后伴有呕吐,还可能出现一侧肢体活动不利等神经系统症状。
与年龄、病史等的关系:老年人发生脑转移的概率相对较高,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免疫监视功能下降,肿瘤更易发生转移。有肺癌病史的患者,无论年龄大小,都需要警惕脑转移的可能,定期进行脑部相关检查。
2.骨转移
具体表现:主要表现为转移部位的骨痛,疼痛可为隐痛、胀痛或剧痛,夜间疼痛可能加重,部分患者可出现病理性骨折。例如肺癌骨转移好发于肋骨、脊柱等部位,患者会感到相应部位的骨痛,严重时脊柱骨转移可能压迫脊髓导致截瘫。
与年龄、病史等的关系:老年人骨质疏松相对常见,肺癌骨转移引起的骨痛可能更容易被误认为是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而被忽视。有肺癌病史的患者,尤其是绝经后女性肺癌患者,骨转移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因素可能影响骨骼代谢,促进肿瘤骨转移。
3.肝转移
具体表现:患者可出现右上腹隐痛、腹胀、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肝脏转移瘤较大时,可触及右上腹肿块。例如肺癌肝转移患者可能先出现右上腹不适,逐渐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等。
与年龄、病史等的关系:老年人肝脏的代偿功能相对较弱,肺癌肝转移后出现相关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有长期酗酒史的肺癌患者,肝转移的风险可能增加,因为酒精对肝脏有损害,会影响肝脏对肿瘤细胞的防御等功能。
4.淋巴结转移
具体表现:可在颈部、锁骨上窝等部位触及肿大的淋巴结,淋巴结质地较硬,可融合,一般无压痛(也有部分患者可能伴有疼痛)。例如肺癌常见的转移淋巴结部位是锁骨上淋巴结,患者可自行触摸到颈部或锁骨上窝有肿块。
与年龄、生活方式等的关系:长期吸烟的老年人,肺癌发生后更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因为吸烟导致的肺部病变会使肿瘤细胞更易通过淋巴系统转移。而对于年轻人群,若有其他特殊感染等情况合并肺癌,也可能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和表现,但相对来说概率较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