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危险因素

来源:民福康

胃癌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通过多种机制损伤胃黏膜增加癌变风险;不良饮食习惯如高盐饮食、烟熏腌制食物、饮食不规律均会增加胃癌风险;遗传因素使有家族遗传史人群风险更高;慢性胃部疾病如萎缩性胃炎、胃溃疡会因胃黏膜结构功能受损或炎症刺激增加胃癌风险;环境因素中地理环境和职业暴露也会对胃癌发病产生影响,不同人群因自身情况在各因素影响下患胃癌风险不同。

作用机制:幽门螺杆菌可通过多种机制损伤胃黏膜,引发慢性炎症,持续的炎症刺激会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异常增殖,增加癌变风险。例如,幽门螺杆菌产生的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中和胃酸,为细菌在酸性环境中生存创造条件,同时氨对胃黏膜有直接毒性作用;其分泌的一些毒素可导致上皮细胞凋亡、DNA损伤等。

人群影响:所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都有一定风险发展为胃癌,但不同个体因遗传易感性、感染菌株差异、感染程度及后续生活方式等因素,风险程度不同。比如,感染高毒力幽门螺杆菌菌株的人群相对风险更高;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后若不及时干预,成年后患胃癌的风险也会增加。

不良饮食习惯

高盐饮食:

相关情况:长期摄入高盐食物会损伤胃黏膜屏障。高盐饮食会使胃黏膜处于高渗状态,影响胃黏膜的正常代谢和修复功能。

作用机制:高盐饮食可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增加,炎症因子释放增多,长期慢性炎症环境易诱发胃癌。有研究显示,高盐地区居民胃癌发病率往往高于低盐地区。

人群影响:各年龄、性别人群长期高盐饮食都会增加胃癌风险,儿童时期若养成高盐饮食习惯,会对胃黏膜发育产生不良影响,成年后患病风险累积增加;女性在围绝经期等特殊时期,若高盐饮食,由于激素变化等因素,可能更易受高盐饮食对胃黏膜的损伤影响。

烟熏、腌制食物:

相关情况:烟熏和腌制食物中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例如,腌制肉类、咸菜等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亚硝酸盐,在胃内酸性环境下,亚硝酸盐可转化为亚硝胺,亚硝胺是明确的强致癌物质。

作用机制:亚硝胺可直接作用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引起DNA损伤、基因突变等,进而导致细胞癌变。

人群影响:不同年龄、性别人群长期食用烟熏、腌制食物都会增加胃癌风险,儿童食用此类食物会影响其胃肠道正常发育,成年后患病风险上升;男性和女性在长期摄入此类食物时,风险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个体差异如遗传因素等会影响风险程度,比如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长期食用烟熏、腌制食物后胃癌风险更高。

饮食不规律:

相关情况:饮食不规律包括暴饮暴食、长期饥饿、进食时间不固定等。

作用机制:饮食不规律会破坏胃的正常消化节律,导致胃酸分泌失调,胃黏膜修复时间紊乱,容易出现胃黏膜损伤,长期如此增加胃癌发生几率。例如,长期暴饮暴食会使胃过度扩张,胃黏膜持续受到机械性损伤,同时影响胃酸正常分泌,干扰胃黏膜的自我修复。

人群影响:各年龄人群均受影响,儿童饮食不规律易影响胃肠功能发育,增加成年后患胃癌风险;女性在孕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若饮食不规律,会影响自身胃黏膜状态,同时可能通过乳汁等影响婴幼儿胃肠功能,进而影响其未来健康;男性长期饮食不规律也会因胃黏膜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而增加胃癌风险。

遗传因素

相关情况:遗传易感性在胃癌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某些遗传基因突变或遗传综合征与胃癌的发生相关。

作用机制:例如,遗传性弥漫性胃癌综合征与CDH1基因胚系突变密切相关,该基因编码的E-钙黏蛋白参与细胞间的黏附,基因突变会导致细胞黏附功能异常,使胃上皮细胞更容易发生异常增殖和癌变。家族性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患胃癌的风险比一般人群高2-3倍。

人群影响:有胃癌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无论年龄、性别,相对一般人群患胃癌风险更高。儿童若有胃癌家族遗传背景,虽然儿童期发病较少见,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遗传因素带来的易感性会持续存在,随着年龄增长,若同时暴露于其他危险因素,发病风险会进一步升高;女性携带相关遗传易感基因时,其胃癌发病风险可能因性别相关的激素等因素与男性有所不同,但总体高于无家族遗传史的女性。

慢性胃部疾病

萎缩性胃炎:

相关情况:萎缩性胃炎是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胃黏膜变薄,伴有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的慢性胃部疾病。

作用机制: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受损,胃黏膜的防御和修复能力下降,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是萎缩性胃炎向胃癌发展的重要阶段。研究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20年的胃癌发生率约为10%-20%。

人群影响:各年龄人群均可患萎缩性胃炎进而增加胃癌风险,儿童时期若患某些特殊类型的慢性胃部疾病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发展为萎缩性胃炎,成年后患胃癌风险增加;女性在更年期前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使萎缩性胃炎病情变化,影响胃癌发生风险;男性长期患有萎缩性胃炎且未规范治疗,胃癌风险也会逐渐升高。

胃溃疡:

相关情况:胃溃疡患者胃黏膜存在慢性溃疡病灶,溃疡边缘的黏膜上皮细胞处于持续修复状态,在修复过程中容易发生异常增生。

作用机制:胃溃疡的慢性炎症刺激会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失控,有研究表明,胃溃疡患者发生胃癌的风险比一般人群高2-3倍。

人群影响:不同年龄、性别胃溃疡患者都有发展为胃癌的可能,儿童患胃溃疡相对少见,但一旦患病,由于儿童胃肠功能处于发育阶段,溃疡对胃黏膜的损伤可能更易导致后续癌变风险;女性在孕期或产后等特殊时期,胃溃疡病情变化可能影响胃癌风险,男性胃溃疡患者若不积极治疗,同样会面临较高胃癌风险。

环境因素

地理环境:

相关情况:不同地区的土壤、水源等环境因素不同会影响胃癌发病率。例如,某些地区土壤中微量元素缺乏或失衡与胃癌发生有关,高海拔地区、某些地质环境特殊地区胃癌发病率相对较高。

作用机制:土壤中某些微量元素缺乏可能影响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摄取和代谢,进而影响胃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比如,土壤中硒元素含量较低的地区,居民血硒水平往往较低,而硒具有抗氧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等作用,血硒水平低可能增加胃癌风险。

人群影响:生活在胃癌高发地理环境中的各年龄、性别人群均受影响,儿童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因生长发育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增加未来胃癌风险;女性在地理环境影响下,若同时存在其他危险因素,胃癌风险会进一步叠加;男性同样受地理环境因素对胃黏膜健康的影响,增加患病风险。

职业暴露:

相关情况:某些职业人群长期接触某些致癌物质,增加胃癌风险。例如,从事石棉、橡胶、皮革等行业的工人,可能接触到多环芳烃、芳香胺等致癌物质。

作用机制:这些致癌物质可通过呼吸道或皮肤吸收进入人体,然后作用于胃部,损伤胃黏膜,引发癌变。

人群影响:不同职业的人群因接触致癌物质的种类和程度不同,胃癌风险不同。男性从事一些高风险职业的概率相对可能较高,比如建筑行业中接触石棉等物质的男性工人;儿童一般较少涉及职业暴露,但如果父母从事相关高风险职业,儿童可能通过间接接触等方式受到一定影响,不过这种情况相对少见。女性从事高风险职业时,同样面临胃癌风险增加的问题,需做好职业防护。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胃癌
胃癌是发生于胃部的癌症,多起源于胃黏膜细胞,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胃癌晚期的治疗方法?
朱希山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胃癌晚期治疗一般以控制癌细胞扩散及预防并发症为主,同时尽量改善患者的生存条件,缓解其痛苦。一般胃癌晚期时已形成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此时除持续控制原发灶癌细胞外,还需清扫淋巴结及检测转移灶,需定期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及内窥检测。如有必要,可使用阿片类药物抑制疼痛。同时需注意补充营养,可积极通过输注肠外
晚上睡觉胃隐隐作痛是胃癌吗?
姜雨刚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在病人晚上睡觉时表现出胃隐隐作痛的症状,并不能明确是胃癌的诊断,但是胃癌的病人也可以表现出有隐隐作痛的症状发生;需要病人及时进行胃镜检查,来明确是否是由于胃癌所造成的病情变化,根据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在饮食上需要注意防止吃一些刺激性过大、油炸等食品。
胃癌的肿瘤标志物是什么?
姜雨刚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胃癌没有特殊的肿瘤标志物。在胃癌的实验室检测中,癌胚抗原CEA指数普遍升高,这是消化道肿瘤的标志物,同时,Ca199和Ca724也会有所增加,虽然这些肿瘤标志物的数值改变对胃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部分胃癌病人也可在这些肿瘤标志物的正常范围内,所以胃癌的临床诊断主要是胃镜检查和病理诊断。
胃部有灼热感是胃癌吗?
姜雨刚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胃部有灼热感多数是胃溃疡症状,不一定是胃癌。胃癌患者在表现出症状的时候大部分已经处于TNM分期的lll期或lV期,可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不适、食欲差、腹胀、恶心、呕吐、呕血、黑便等;如果肿瘤位于贲门胃底部,可表现出胸骨后疼痛不适及吞咽困难等。
胃癌转移到卵巢怎么治疗?
姜雨刚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胃癌晚期病人会表现出转移到卵巢的症状,临床上以手术切除病灶治疗为主,术后还应遵医嘱进行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以及靶向给药治疗去除体内转移的癌细胞。治疗期间应还多吃高蛋白、高热量的清淡食物,提高身体免疫力。
胃癌肿瘤脑转移症状是什么?
姜雨刚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胃癌的病人如果表现出脑转移的话,病人会表现出头晕、头痛,有的时候病人还会表现出脑内压升高的症状,比方说会时常表现出恶心、喷射状呕吐。严重影响到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胃癌一旦表现出脑转移,预示着病人的病情比较危重,预后很差,因此病人要进行积极的化疗、放疗以及手术治疗,这样才能减轻病人的病痛。
胃癌早期症状与胃溃疡的区别?
姜雨刚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胃溃疡多见于青壮年,一般进食后疼痛,进食后半小时后疼痛逐渐减轻。胃癌多见于中老年的病人,一般在早期没有明显不适,但随着疾病发展会呈进行性加重。胃癌病人由于食欲变差,会逐渐消瘦,表现出乏力虚弱等表现。
胃癌胃镜能检查出来吗?
姜雨刚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胃癌是能经过胃镜检查出来的,而且非常准确,能直观的看到,在临床上胃镜是检查胃癌的主要手段,还可以直接进行一些治疗,此外超声也能检查出胃癌的存在,并且还能观察到胃癌的转移情况、大小和位置,检查完毕应当及时的进行手术切除治疗。
胃癌能治愈吗?
姜雨刚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在临床上胃癌属于一种肿瘤疾病,一般对于肿瘤疾病的治愈,如果发现地较早,治愈率就相对较高,当然癌症能否被治愈,还需要看病人体内的癌细胞的扩散程度。如果病人处于胃癌的晚期,那治愈的成功率相对于早期的病人可能就较低,而且一般如果病人处于癌症的晚期,那对病人而言也是一种很大的痛苦。
胃癌可以中医治疗吗?
姜雨刚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正常情况下,胃癌大部分经过西医来治疗,中医也可以用来治疗胃癌,但是并不能完全根治,只是可以起到缓解病人症状的作用,但是病人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治疗,并不能自己找一些民间的处方治疗。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胃里针扎疼是胃癌
刘国栋 副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单纯根据胃部的刺痛感是不能明确是不是胃癌,胃部刺痛感并不是胃癌的特征性表现。胃癌早期没有自觉症状,在中晚期时,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胃疼、恶心呕吐,甚至消化道出血症状。普通的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还有胃出血,也可以导致胃部刺痛感。
得了胃癌是否就需要手术治疗
王可新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得了胃癌不一定需要手术治疗。如果是早期胃癌,肿瘤的分化类型比较好,没有出现淋巴结转移,患者可以采用胃镜下黏膜切除或者黏膜下的剥离术等方法进行治疗。对于中期即进展期的胃癌,如果局部浸润不是特别广泛,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对于局部进展期相对比较晚的患者,在术前可以进行新辅助的化疗,通过药物治疗使局部肿瘤降期,再进行手术治疗。对于胃癌晚期的患者,如
胃癌的检查方法
李英健 副主任医师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三甲
胃癌首选的检查方法是胃镜。胃镜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并且可以对病灶组织取小块病理。此类方法是目前胃癌诊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患者还可进行钡餐检查,钡餐检查的优点是痛苦小,患者容易接受,但是钡餐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高度怀疑是胃癌,则患者还需要再次进行胃镜检查取病理。影像学CT检查也可帮助明确胃癌,CT检查在评价胃癌的病变范
早上起床胃胀是胃癌吗?
包文中 副主任医师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早上起床出现胃胀不一定是胃癌,绝大多数是慢性浅表性胃炎甚至是消化性溃疡。胃癌目前确切的发病原因不清楚,通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目前认为胃癌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进食过多腌制、烟熏类食物或者是各种慢性胃部良性疾病长期刺激有一定的相关性。胃癌唯有通过胃镜检查并且找到胃癌细胞才能够诊断为胃癌。
胃癌淋巴结转移部位有哪些?
刘伍才 副主任医师
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胃癌主要靠淋巴结发生转移,临床上如果患者发生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特别是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则代表胃癌已达到晚期,也是其特异性表现。当然,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还有很多的部分,贲门左右也会出现淋巴结转移,还包括胃小弯、胃大弯、幽门上和下。除此之外,血管旁也会出现淋巴结的转移,比如胃左动脉旁、肝总动脉旁、腹腔动脉旁、脾门和脾动脉旁。有的患者还会出现肝
什么是胃癌淋巴结转移?
包文中 副主任医师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淋巴转移是胃癌重要的转移途径,胃癌的淋巴结主要包括16组淋巴结,分成贲门右淋巴结、贲门左淋巴结、胃小弯侧淋巴结、胃大弯淋巴结、幽门上、幽门下淋巴结、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肝总动脉旁、腹腔动脉旁、脾门淋巴结、脾动脉、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胰后淋巴结、肠系膜上动脉旁、结肠中动脉旁以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