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呼吸道感染受宿主因素(免疫功能异常、解剖结构异常)、病原体因素(病毒、细菌)、环境因素(空气污染、居住环境拥挤)、营养因素(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影响,宿主免疫、解剖结构、病原体特性、环境状况及营养情况均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相关。
一、宿主因素
(一)免疫功能异常
1.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
抗体缺陷:血清免疫球蛋白(如IgG、IgA等)水平降低或功能缺陷时,机体抵御呼吸道病原体的能力下降。例如,先天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患儿,由于抗体产生不足,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从发病机制来看,抗体主要通过与病原体结合,阻止其感染细胞,并促进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清除,抗体缺陷会使这一过程受阻。
T细胞亚群失衡:辅助性T细胞(Th)有Th1和Th2等亚群,Th1主要介导细胞免疫,Th2主要介导体液免疫。当Th1/Th2失衡时,如Th1功能低下,机体对胞内病原体的免疫应答减弱,容易发生病毒、胞内寄生菌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在婴幼儿时期,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T细胞亚群的平衡容易受到影响,从而增加呼吸道感染的易感性。
2.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异常
呼吸道黏膜屏障功能减退:呼吸道黏膜是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包括黏膜上皮细胞、黏液-纤毛清除系统等。例如,营养不良的儿童,其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发育不良,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减弱,不能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内的病原体,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此外,一些先天性纤毛运动障碍的患儿,纤毛结构或功能异常会影响黏液-纤毛的清除作用,使病原体容易在呼吸道定植,引发感染。
吞噬细胞功能不足:吞噬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的吞噬、杀菌功能异常时,无法有效吞噬和杀灭入侵的病原体。例如,慢性肉芽肿病患儿,由于吞噬细胞内氧化酶系统缺陷,吞噬病原体后不能产生足够的氧自由基来杀菌,导致反复发生细菌感染,尤其是呼吸道细菌感染。
(二)解剖结构异常
1.先天性上呼吸道畸形
如先天性喉软骨软化症,会厌软骨软弱,吸气时会厌软骨卷曲,阻塞气道,影响呼吸,同时也容易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引流不畅,增加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另外,先天性鼻后孔闭锁等畸形,会使鼻腔通气受阻,患儿被迫用口呼吸,口腔黏膜的防御功能与鼻腔不同,容易导致呼吸道感染。
2.肺发育异常
先天性肺囊肿等肺发育异常疾病,会影响肺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局部肺组织容易发生感染。例如,肺囊肿内容易滋生细菌等病原体,且由于囊肿的存在,局部肺组织的通气和引流受到影响,从而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
二、病原体因素
(一)病毒因素
1.常见病毒种类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引起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毒之一,尤其在6个月-2岁的婴幼儿中多见。该病毒可引起细支气管炎和肺炎,感染后机体产生的免疫力持续时间较短,容易再次感染。另外,鼻病毒也是引起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人群普遍易感,且鼻病毒血清型众多,人体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不持久,所以会反复感染。
2.病毒的致病机制
病毒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后,可直接损伤细胞,导致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破坏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使病原体更容易侵入深层组织。同时,病毒感染可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过度的免疫反应可能会加重呼吸道的炎症损伤。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时,可激活机体的炎症细胞,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等,导致呼吸道出现明显的炎症反应,如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等,进而影响呼吸道的正常功能,增加反复感染的风险。
(二)细菌因素
1.常见细菌种类
肺炎链球菌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可引起肺炎、中耳炎、鼻窦炎等多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是常见的致病菌,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医院内感染和部分社区获得性感染中都较为常见。另外,流感嗜血杆菌也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可引起支气管炎、肺炎等。
2.细菌的致病机制
细菌可通过产生毒素、侵袭性酶等物质损伤呼吸道组织。例如,肺炎链球菌可产生肺炎链球菌溶血素等毒素,破坏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导致细胞死亡。同时,细菌可在呼吸道定植,繁殖并引起炎症反应,炎症会进一步破坏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使得细菌更容易持续存在或再次感染。例如,细菌在呼吸道黏膜表面形成生物膜,生物膜中的细菌对抗生素的抵抗力增强,且不易被机体的免疫细胞清除,从而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难以治愈。
三、环境因素
(一)空气污染
1.室内空气污染
室内吸烟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这些物质可损伤呼吸道黏膜,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研究表明,生活在吸烟环境中的儿童,其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吸烟环境中的儿童。另外,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等有害气体,也会对呼吸道黏膜造成刺激,长期暴露会使呼吸道黏膜的屏障功能受损,增加呼吸道感染的易感性。
2.室外空气污染
大气中的颗粒物(如PM2.5、PM10等)可沉积在呼吸道内,干扰呼吸道的纤毛运动和吞噬细胞功能。例如,PM2.5可进入肺泡,引起肺泡炎症反应,破坏肺部的防御机制。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室外空气污染环境中,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风险会增加。
(二)居住环境拥挤
1.人群密集的影响
在居住环境拥挤的情况下,呼吸道病原体更容易在人群中传播。例如,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聚集场所,儿童之间密切接触,呼吸道飞沫传播的机会增加。研究发现,在拥挤的居住环境中,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比居住环境宽敞的儿童高。因为病原体在密集人群中传播迅速,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多次感染相同或不同的病原体。
四、营养因素
(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1.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时,机体的免疫器官(如胸腺、脾脏等)发育不良,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功能都会受到影响。例如,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降低。同时,营养不良会导致机体合成抗体等免疫物质的能力下降,使机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减弱,从而容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以蛋白质缺乏为例,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缺乏会使抗体合成不足,无法有效对抗呼吸道病原体。
2.对呼吸道黏膜的影响
营养不良还会影响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更新和修复。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需要足够的营养物质来维持正常的结构和功能,当营养不良时,黏膜上皮细胞变薄、萎缩,黏液-纤毛清除系统功能减退,无法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内的病原体,进而增加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频率。
(二)维生素缺乏
1.维生素A缺乏
维生素A对呼吸道黏膜上皮的正常分化和维持其完整性起着重要作用。维生素A缺乏时,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发生角化,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例如,维生素A缺乏的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维生素A充足的儿童。从机制上看,维生素A参与了黏膜上皮细胞的糖蛋白合成,糖蛋白是黏膜黏液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维生素A会使黏液分泌减少,黏膜的润滑和防御功能下降。
2.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不仅与钙磷代谢有关,还参与免疫调节。维生素D缺乏可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导致呼吸道抗感染能力下降。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的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增加。维生素D可以调节T细胞的功能,影响Th1/Th2平衡,缺乏维生素D时Th1免疫应答减弱,机体对胞内病原体的清除能力降低,从而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