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手术前需评估一般状况、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手术方式有局部切除术和根治性切除术(包括Dixon、Miles、Hartmann手术);术后需一般护理、肠道功能恢复及饮食、造口护理(适用于相应手术)、康复锻炼;术后可能出现出血、感染(包括肺部、切口、腹腔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术后需定期随访,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
一、手术前评估
1.一般状况评估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的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不同。年轻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好,耐受性可能相对较强,但也需考虑其基础疾病等情况;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需全面评估其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以判断是否能耐受手术。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心肺储备功能下降,需要进行心肺功能测试,如6分钟步行试验等,评估其运动耐量。
性别因素:一般无特殊的性别相关手术禁忌,但在围手术期的护理等方面可能有一些不同的关注点,如女性患者的月经情况等可能对围手术期有一定影响,但总体对手术方式选择的直接影响不大。
生活方式:吸烟患者需要提前戒烟,因为吸烟会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影响肺功能,增加术后肺部感染的风险。一般建议患者术前至少戒烟2周以上。饮酒患者需评估饮酒量和饮酒时间,长期大量饮酒可能导致肝脏功能损害、凝血功能异常等,需在术前进行相应的肝功能等检查,并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等处理。
病史: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如是否有结直肠炎病史、家族肿瘤病史等。如果有结直肠炎病史,需了解炎症的严重程度和病程,判断是否存在肠道狭窄等情况;家族肿瘤病史对判断是否存在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等有重要意义,如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病史的患者,手术方式和范围可能会有所不同。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腹部触诊,了解肿瘤的位置、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还需检查有无转移病灶等。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如盆腔磁共振成像(MRI)可以清晰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有助于判断手术切除的可行性;胸部CT用于排除肺部转移病灶;腹部超声或CT检查了解肝脏等腹部脏器有无转移。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等)等检查。血常规可以了解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等,评估有无贫血和感染等情况;肝肾功能检查用于评估患者重要脏器的功能状态,判断是否能耐受手术;凝血功能检查评估患者的凝血状况,预防术中出血等并发症;肿瘤标志物有助于辅助诊断和术后监测肿瘤复发等情况。
二、手术方式选择
1.局部切除术
适用情况:适用于早期直肠癌,肿瘤直径较小(一般小于2cm)、分化程度高、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且无淋巴结转移迹象的患者。
手术特点:手术创伤相对较小,对患者机体功能影响相对较轻,但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术后仍需密切随访,因为存在局部复发的可能。
2.根治性切除术
经腹直肠癌切除术(Dixon手术)
适用情况:适用于距齿状线5cm以上的直肠癌,能够保留肛门,术后患者的排便功能相对较好。
手术过程:切除肿瘤及其上下一定范围的肠管,行肠管端端吻合。需要确保切缘阴性,即肿瘤远端和近端的切缘无肿瘤细胞残留。
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
适用情况:适用于距齿状线5cm以下的直肠癌,无法保留肛门,需切除乙状结肠下端、直肠全部、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区域淋巴结、全直肠系膜、肛提肌、坐骨直肠窝内脂肪、肛管及肛门周围约5cm直径的皮肤、皮下组织及全部肛管括约肌,于左下腹行永久性乙状结肠单腔造口。
经腹直肠癌切除、近端造口、远端封闭手术(Hartmann手术)
适用情况:适用于全身一般情况很差,不能耐受Miles手术或急性梗阻不宜行Dixon手术的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近端肠管造口,远端肠管封闭。
三、手术后护理及康复
1.术后一般护理
体位:患者麻醉清醒后,如无禁忌,可采取半卧位,有利于腹腔引流,减轻伤口疼痛等。
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术后早期需频繁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切口护理: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感染等情况。按时更换切口敷料。
2.肠道功能恢复及饮食
肠道功能恢复:术后早期胃肠蠕动恢复后可开始逐步恢复饮食。一般先从少量温开水开始,如无不适,逐渐过渡到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再到普食。恢复饮食的过程中需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等不适。
饮食注意事项:饮食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促进切口愈合和身体恢复。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等,防止引起腹胀等不适。
3.造口护理(适用于Miles手术或Hartmann手术造口患者)
造口观察:观察造口黏膜的颜色,正常造口黏膜呈粉红色、湿润。如果造口黏膜出现苍白、发紫等情况,提示可能存在血运障碍,需及时就医。
造口周围皮肤护理:保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可使用造口护肤粉、造口膏等保护造口周围皮肤,预防皮炎等并发症。定期更换造口袋,根据造口袋的类型和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更换频率。
4.康复锻炼
早期活动:术后早期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等,术后1-2天可根据患者情况协助其下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围。早期活动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预防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康复训练:对于保留肛门的患者,术后可进行盆底肌训练等,有助于恢复肛门括约肌功能,改善排便控制能力。训练方法可包括收缩肛门肌肉,每次收缩3-5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每天可进行多次训练。
四、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1.出血
原因:可能与手术中血管结扎不牢固、术后凝血功能异常等有关。
表现:患者可出现腹痛、面色苍白、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表现,腹腔引流管可引出较多血性液体等。
处理:少量出血可通过保守治疗,如应用止血药物、输血等;如果出血量大,需再次手术探查止血。
2.感染
肺部感染
原因:术后患者由于伤口疼痛,呼吸浅快,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易发生肺部感染。
表现: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咳痰,肺部可闻及湿性啰音等。
处理:加强呼吸道护理,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可进行雾化吸入等治疗,应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
切口感染
原因:与手术切口污染、患者自身抵抗力下降等有关。
表现:切口局部红肿、疼痛,有脓性分泌物等。
处理:加强切口换药,必要时拆除部分缝线,引流脓性分泌物,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腹腔感染
原因:手术中腹腔污染、术后吻合口瘘等可导致腹腔感染。
表现:患者出现发热、腹痛、腹胀等,腹腔引流液浑浊等。
处理:应用抗生素抗感染,必要时再次手术清除感染病灶等。
3.吻合口瘘
原因:与吻合口血运不良、吻合口张力过大、患者营养不良等有关。
表现:患者出现发热、腹痛、腹腔引流液增多等,如为会阴部切口,可出现会阴部红肿、疼痛、有脓性分泌物等。
处理:对于轻症患者,可采取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对于病情较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再次手术进行吻合口处理等。
五、术后随访
1.随访时间:术后需定期随访,一般术后2年内每3-6个月随访一次,2-5年每6-12个月随访一次,5年以上可每年随访一次。
2.随访内容
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询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有无不适症状等,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腹部触诊等。
辅助检查:定期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胸部CT、盆腔MRI等检查,监测肿瘤有无复发及转移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