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手术后做基因检测的作用包括指导后续治疗方案选择、评估复发转移风险、帮助判断预后等。
1.指导后续治疗方案选择
肺结节手术切除组织后进行基因检测,如果检测出特定驱动基因变异,如非小细胞肺癌中常见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等。对于EGFR突变阳性的患者,可针对性使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进行靶向治疗,这类药物能特异性结合肿瘤细胞上的突变受体,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相比传统化疗具有更好的疗效和更少的副作用。
2.评估复发转移风险
通过基因检测可以了解肿瘤相关的基因特征,某些基因状态与肺结节术后复发转移风险密切相关。比如,一些与肿瘤侵袭、转移相关的基因表达情况或突变情况,如果检测发现相关不良基因特征,提示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可能性较高,医生可据此加强术后随访监测频率和强度,以便早期发现复发转移病灶并及时干预。
3.帮助判断预后
基因检测结果能够为判断患者预后提供依据。不同的基因状态预示着不同的预后情况。例如,某些基因标记物阳性的患者可能预后相对较差,而另一些基因标记物阳性的患者可能对治疗反应好、预后较好。通过基因检测明确患者的预后情况后,医生可以更个体化地为患者制定后续的康复计划和随访方案,让患者及其家属对病情有更清晰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