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岁重度牙周炎通常可以采取基础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正畸与修复治疗、心理治疗等措施帮助改善病情。

1、基础治疗
基础治疗是重度牙周炎的首要步骤,包括龈上洁治(洗牙)和龈下刮治,通过专业器械彻底清除牙菌斑、牙结石及病变组织,阻断细菌对牙周组织的持续破坏。治疗需配合口腔卫生指导,如正确刷牙、使用牙线及间隙刷,以维持长期疗效。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如含氯己定的漱口水可减少口腔细菌;牙周袋内放置米诺环素缓释剂,能直接抑制病原菌。若合并全身感染或炎症反应重,医生可能开具甲硝唑、阿莫西林等抗生素,需严格遵医嘱完成疗程,避免滥用。
3、手术治疗
当基础治疗无法控制病情时,需通过手术干预。翻瓣术可暴露牙根表面,彻底清除深部结石并平整根面;引导组织再生术(GTR)能促进牙槽骨和牙周膜再生,改善牙齿松动。术后需严格护理,避免食物嵌塞刺激创面。
4、正畸与修复治疗
牙周炎导致牙齿移位或缺失时,正畸治疗可调整咬合关系,减轻异常力对牙周的损伤;种植牙或活动义齿修复能恢复咀嚼功能,但需确保牙周炎症完全控制后再实施,否则可能引发种植体周围炎。
5、心理治疗
长期牙周病可能导致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产生焦虑或抑郁情绪。心理治疗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心态,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改善因口臭、牙齿松动引发的社交障碍。
重度牙周炎需定期复诊(每3-6个月),监测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等指标。平时应避免吸烟、熬夜及高糖饮食,这些习惯会加速牙周组织破坏。若出现牙龈脓肿、牙齿剧烈松动,需立即就诊,防止感染扩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