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时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内镜检查等项目进行肿瘤检测。

一、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适用于甲状腺、乳腺、肝脏、胰腺等部位肿瘤初筛,可实时观察器官结构与病变,对囊性、实性肿块鉴别具优势,各年龄段均可开展,孕妇需谨慎评估辐射风险。
2.X线检查
胸部X线可辅助筛查肺癌,能发现肺部占位性病变,但早期小病灶易漏诊,老年人骨肿瘤筛查可选用,儿童需避免不必要高剂量辐射,如胸片对早期肺癌的敏感度相对较低,需结合其他检查。
3.CT检查
能提供清晰解剖结构图像,对肺部、腹部等深部肿瘤诊断价值高,可发现较小病灶,长期吸烟人群肺癌筛查可考虑,但需注意辐射剂量,孕妇及儿童应严格评估必要性。
4.MRI检查
软组织分辨率高,脑部、脊柱、盆腔肿瘤诊断优势明显,无辐射,适合辐射敏感人群(孕妇、儿童),但体内有金属植入物者需先评估能否进行。
二、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
1.甲胎蛋白
主要辅助肝癌及生殖细胞肿瘤诊断,肝癌患者AFP常显著升高,妊娠期女性及部分良性肝病(如肝炎、肝硬化)患者可能出现生理性升高,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2.癌胚抗原
常见于消化道肿瘤(结肠癌、胰腺癌等),也可见于肺癌、乳腺癌等,特异性不高,良性疾病(炎症、吸烟等)可能致轻度升高,如吸烟者CEA水平可能略高于非吸烟者。
3.糖类抗原125
常用于卵巢癌辅助诊断与病情监测,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良性疾病可致CA125升高,需鉴别,如卵巢癌患者CA125多明显升高且随病情变化波动。
4.糖类抗原199
对胰腺癌具较高辅助诊断价值,胆管癌、胆囊癌等可升高,胰腺炎、胆汁淤积等良性疾病可出现一过性升高,如胰腺癌患者CA199常大幅升高。
三、内镜检查
1.胃镜
直接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胃癌、食管癌筛查与诊断重要,40岁以上高危人群(长期吸烟饮酒、有胃癌家族史等)建议定期进行。
2.结肠镜
检查结肠和直肠病变,是结肠癌筛查重要手段,50岁以上一般人群可考虑定期筛查,有便血、腹痛等症状者应及时检查,检查前需严格肠道准备,清除肠道内容物以保证视野清晰。
3.支气管镜
肺部可疑占位、咯血等症状患者可直接观察气管、支气管内病变并取组织活检,长期吸烟且有咳嗽咳痰等症状高危人群可考虑筛查,检查前需配合医生进行呼吸功能等评估。
不仅如此,还可以考虑身体耐受性,选择检查时兼顾舒适度与诊断需求,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需结合其基础疾病情况综合分析,如老年慢性肾病患者某些标志物可能受肾功能影响出现异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