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压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胎盘因素(胎盘浅着床致螺旋动脉重铸不足引发母体病理生理变化)、母体自身因素(遗传因素使风险增高、免疫适应不良致免疫反应异常激活及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营养因素(缺乏钙、镁、锌等营养素及脂肪摄入不均衡)、其他因素(年龄因素中年轻和高龄孕妇风险高、生活方式因素中精神紧张焦虑及体重增长过快易引发)。
一、胎盘因素
妊娠高血压疾病多见于初产妇、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情况,这与胎盘浅着床有关。正常妊娠时,胎盘种植于子宫螺旋动脉,使其重铸,增加子宫胎盘血流量。而胎盘浅着床会导致螺旋动脉重铸不足,使得胎盘灌注减少,进而引发母体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最终可能导致妊娠高血压的发生。
二、母体自身因素
1.遗传因素:有研究表明,妊娠高血压疾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病史,那么孕妇发生妊娠高血压的风险会相对增高。例如,母亲患有妊娠高血压,其女儿发生妊娠高血压的概率比无家族史的人群要高。
2.免疫适应不良:胎儿对于母体来说是半同种异体移植,正常妊娠时母体的免疫系统会对胎儿产生免疫耐受。但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中,这种免疫耐受可能存在问题。母体免疫系统不能正常适应胎儿的抗原,导致免疫反应异常激活,释放多种炎性介质等,引起血管内皮损伤,进而引发妊娠高血压。
3.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多种因素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如氧化应激、抗血管生成因子增加等。氧化应激会产生过多的氧自由基,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而抗血管生成因子(如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水平升高,它可以结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胎盘生长因子(PIGF),使具有血管生成作用的VEGF和PIGF减少,从而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以及蛋白尿等妊娠高血压的相关表现。
三、营养因素
1.缺乏某些营养素:如钙、镁、锌等营养素的缺乏可能与妊娠高血压的发生有关。钙具有调节血管平滑肌收缩和舒张的作用,缺钙时血管平滑肌容易收缩,导致血压升高。有研究发现,孕妇钙摄入不足的人群中妊娠高血压的发生率相对较高。镁离子也参与血管平滑肌的舒张过程,缺乏镁时可能影响血管的正常舒缩功能。锌缺乏可能影响体内多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和代谢,增加妊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2.脂肪摄入不均衡:过多摄入饱和脂肪酸等不健康的脂肪,可能导致血脂异常,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增加妊娠高血压的发生几率。而适量摄入不饱和脂肪酸可能对血管有保护作用。
四、其他因素
1.年龄因素:年轻孕妇(尤其是小于18岁)和高龄孕妇(大于35岁)发生妊娠高血压的风险相对较高。年轻孕妇可能存在自身生理调节功能尚未完全成熟等情况,而高龄孕妇身体各方面机能有所下降,尤其是血管等方面的调节功能,容易出现妊娠高血压相关的病理改变。
2.生活方式因素:孕期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状态可能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等激素分泌增加,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另外,孕期体重增长过快也与妊娠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体重增长过多会增加身体的代谢负担,导致血管内皮损伤等一系列病理变化,从而引发妊娠高血压。



